影视艺术
-
中国电影史丁亚平 著《中国电影史:全3册》由丁亚平著
-
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21张智华 著近年来中国网络影视发展较快,部分优秀网络影视在海内外广泛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网络影视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核,致力于中华文化与美学的创新与发展,其传播影响着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自信与艺术感染力。同时,这些网络影视在群体传播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有成功,也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报告从2021年中国网络影视发展、电影发展、网络剧发展、网络节目发展、网络短视频发展、网络动漫发展等视角全面审视2021年中国网络影视发展生态。
-
在新时代旋风面前2丁亚平,赵卫防 主编本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自2017年至2020年举办的12期“影视大讲堂”内容编辑而成,其议题覆盖了当下学界和业界较为关注的影视的热点问题、创作现状和电影史研究方法等影视研究与创作的方方面面,参加这一时期的主讲嘉宾,除国内一流的影视理论评论家之外,还有郭帆、郑大圣、王兴东、赵葆华等知名创作者以及黄群飞等影宣发营销专家。
-
音符里的畅想吕其明 著这本文集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作者数十年来撰写的文字以及创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手记和点滴体会。第二部分:专家同行们对作者作品等方面友好、诚挚的评述。第三部分:作者长期以来,陆续收到的来自领导、老战友、专家、同行和热心的音乐爱好者的大量书信。书中,只精选了其中的数十封。
-
中国电影音乐发展史杨宣华 著电影音乐作为电影声音的一个分支,严格意义上说,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已经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默片时期,人们常常用乐师现场演奏音乐等方式填补画面的空白,掩盖放映机的噪声。因此,有评论家认为其实电影史上并没有一个绝对无声的“默片时代”。1927年,人们一次在标志着有声时代来临的美国影片《爵士歌王》中听到了一首歌曲和几段场景音乐;而在中国,电影音乐同样扮演了电影声音先行者的重要角色:1930年,电影《野草闲花》中金焰和阮玲玉演唱的《寻兄词》,成为中国观众能够从电影中听到的早的电影歌曲。七十多年来,中国电影音乐遵循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经历了“萌芽及迅速发展时期”“十七年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新时期”。音乐这种独立的听觉艺术形式,与电影完美结合之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中国电影音乐从最初在表现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深受西方音乐文化影响,到逐渐在演变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直至最后走出银幕,融入社会生活并借助电影广泛传播,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电影音乐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介绍电影音乐的专业理论书籍大都围绕“电影音乐分析”或“电影音乐鉴赏”展开,很少站在美学高度对电影音乐给予宏观的、深层次的剖析和梳理。虽然目前一些学者已经在“电影声音发展史”的研究中涉及了电影音乐的相关内容,但是专门针对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系统研究,目前仍是一片空白。纵观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人文风貌的电影,其音乐是有区别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探寻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内在规律,将是该书研究的重点。该书将根据目前已有的理论、分析、鉴赏类电影音乐书籍,在本人从事电影音乐研究的基础上,从电影音乐的发展史出发,用哲学、电影学、史学、美学和音乐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层次解构电影音乐,该书将着重对中国电影音乐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加以梳理和归纳,并对电影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的不同美学特征、文化内涵及传播学特质结合重点影片音乐加以分析和评价;同时,结合电影本土化、民族化的大方向,论述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电影与音乐的关系。中国电影音乐从起源到现在,其表现手法、功能作用、存在形态等发生了根本变化。系统研究、归纳、总结并整理它的内在规律及作品风格,对将来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实践意义。
-
虚拟空间技术概论薄一航 著疫情限制了人们的活动,却阻挡不了学术的进行,一年的梳理和总结完成了书稿。数字技术、5G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虚拟空间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熟悉的朋友,已经广泛地出现在影视、工业、医学、教育、军事、航天、心理学等众多领域。虚拟空间,可以是对现实空间环境的仿真,也可以是完全想象和虚构的现实中无法实现或存在的空间。可以指自然空间、文化空间、社会空间,也可以指心理空间。理想状态下,人们在虚拟空间中所感受和感知到的一切与在真实环境中是完全一致的。人作为虚拟空间的灵魂,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种输入输出设备与虚拟空间融为一体。虚拟空间的沉浸性、交互性不仅取决于其内容的真实性与艺术性,更受制于相关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技术的进步是虚拟空间得以完善和成熟的支撑力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虚拟空间设计相关的技术进行了梳理,如何将各种工科技术融人到虚拟空间艺术专业的教学和学习当中,如何让艺术类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这些技术类知识是本书的初衷。
-
影像的结构林韬,赵晶 著影视创作的影像以具象形式展现,人们会不自觉地关注具象的造型。《影像的结构》从一个新的维度探讨影像的理解和表达:隐藏在具象表面下的内部结构。《影像的结构》侧重论述从创作者角度理解和控制影像内部结构的原理,强调在影像创作实践中如何理解各种层面的“结构关系”,以及掌控它们的方法。《影像的结构》首章讨论了感受的主观性与结构的关系,以及构图背后的结构原理;第二章讲解了摄影镜头对画面内部结构的影响;第三章至第五章深度解读了“影调结构”的概念,以及照明和曝光控制与影调结构创作之间的关系;第六章和第七章论述了有关色彩方面的结构关系,并着重讲解了在影视创作中把握色彩结构的方法体系;第八章分析了张力、平面层次以及影像特征等内容背后的结构原理。“影像的结构”既是理解认识方法,也是创作实践方法。影视导演、摄影师、剪辑师、视觉特效以及图片摄影师等影像创作者都能从中受益;高校影视相关专业和图片摄影专业的教学也能从中得到借鉴,深化影像教学体系;观众以及评论者还可以从中获得深入解读影像的方法。
-
中国新文科建设与戏剧影视学科发展周星,张燕,罗幸 著2019年,教育部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提出高校教育新规划,启动新文科建设与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协同发展,实现全学科覆盖。新文科建设是针对传统文科发展局限而提出的新思维,或者说是对传统文科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进行新赋能、新升级与新优化,使之更适应于新时代的变革、新技术的影响、新人才的需求与新文化的吸收,促使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走向创新卓越与中国风格。在此背景下,特别邀请全国学界名家与专家学者,就国家教育部力推的“新文科建设与戏剧影视学科发展”进行探讨争鸣,旨在以前沿的理论思考与学术视界,观照和研究中国戏剧影视学科的历史脉络、当下发展,深入考察戏剧影视学科与艺术学科等关系,结合宏观与微观,深入探讨证明新时代语境下戏剧影视学科的内涵、模式等命题,并为中国戏剧影视学科未来发展提供更有效、更具参照价值的启示与建议。
-
影视视觉效果原理与案例制作全解析支瑾 著本书作为解析电影视觉效果专业原理的书,立足于视觉效果艺术家的角度,将涉及专业学科领域的复杂原理简单化,且通过视觉化的展示,专业且详细地阐述这些理论是如何运用在电影视觉效果制作中的。不仅如此,本书还详细揭示了国外顶级视觉效果公司的内部划分及部门运作。另外,通过7个实际案例循序渐进地分析了电影视觉效果制作的基本专业程序是如何在个人项目中灵活运用的。最后,作者还给予入门级别学习者关于创建作品集及寻找工作方面的专业建议。读者在仔细阅读完本书及相关配套视频后,对于电影视觉效果专业将会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本书对于渴望投身于此行业的朋友们的学习和专业发展也将会带来质的飞跃。
-
中国直播电视剧史储钰琦 著《中国直播电视剧史——中国第一代电视剧人口述史》展现中国早期(直播)电视剧的发展史。以掌握的文献史料、实物史料为基础,从时间纵向维度切入,结合历史、理论和案例,厘清直播电视剧的历史脉络,概括直播电视剧的艺术特征,梳理直播电视剧的理论研究,以此勾勒出中国直播电视剧的发展变化过程。 《中国直播电视剧史——中国第一代电视剧人口述史》展现中国早期(直播)电视剧的奋斗史。以采访的口述史料为基础,包括拍摄花絮、表演内幕、创作体验、成长记忆、行业反思、学术见解、岁月感悟种种,以此展现出中国第一代电视剧人的艰苦创业历程,传递中国第一代电视剧人的奋斗精神。 《中国直播电视剧史——中国第一代电视剧人口述史》分为上编、中编和下编三大部分。上编是中国直播电视剧的历史沿革,是中国直播电视剧的发展史,是对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的补充;中编是中国第一代电视剧人口述史,是中国直播电视剧的奋斗史,是对中国直播电视剧历史的抢救;下编是中国直播电视剧的相关史料,收录了多部直播剧剧本、整理了相关剧目信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