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中国电影与价值引领慕玲,刘正山 著《中国电影与价值引领》聚焦新时代中国电影与价值引领的逻辑关系,从院线电影、网络电影、电影教育以及具体的电影文本创作等多个维度,分析中国电影尤其是现实主义创作在当下的经验与困境,提炼中国电影在思想文化语境中的价值引领的特色与规律,探讨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方法与路径,以期驱动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
-
影视文化·第26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本书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影视文化》系列的第二十六辑,分“人工智能与影视专题”“电影史”“影视文化研究”“电视研究”“类型及个案研究”几大专题,囊括中外影视文化理论的主流话题和前沿问题,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当前电影电视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向。
-
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嬗变赵鑫 著本书共分七章,分别是:第一章 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及其创作理念概述;第二章 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第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第四章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第六章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第七章 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创作的现存问题及发展趋势。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重新界定。第二,提出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创作理念的二个维度、三个因子和和四个影响因素。第三,将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第四,勾勒出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嬗变轨迹。第五,归纳总结当下中国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创作的现存问题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
数字电影摄影[美] 戴维·斯顿普(David Stump) 著,周令非,李志永,王秋雅 译本书由在数字视觉效果领域工作了超过30年的戴维·斯顿普(David Stump) 编著。这是一本关于数字电影摄影工具和技术的书。它详细解释了数字电影摄影机的工作原理及专业流程,并教授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成功的电影摄影师必须兼顾艺术素养、技术能力和商业头脑。需要熟练掌握打光、合成、取景并具备其他美学思维,同时熟悉数字摄影机、记录仪和相关工作流程,此外还要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设备(在预算范围内)完成工作。本书重点关注目前常用的设备和技术,详细说明数字摄影机的工作原理,选择不同的摄影机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以及如何选择正确设备使摄影师能更有创意的讲述故事。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摄影机传感器、色彩与色彩空间难题、帧速率与宽高比、摄影镜头与摄影机、高分辨率数字电影摄影机、摄影机的设置与操作、工作流程准备与设计、现场拍摄须知、色彩管理与工作流程、显示、后期制作与数字中间片、数字电影的交付与存档。本书非常适合电影摄影专业的学生以及在职电影摄影专业人士阅读。
-
电影学院200[加] 保罗·卢西(Paul Lucey) 著,王建设 译本书是一部“编剧实用工具包”,提炼自美国编剧工会成员贡献的宝贵经验,由资深故事专家经30年教学实践打磨而成。内容围绕剧本写作的两个基本要素:怎样创造一个故事,以及怎样把故事写成一个成熟的商业剧本,并针对各项难题提供创作技巧与编剧策略,旨在培养读者发现故事、升级创意的能力。 此外,书中还包含大量标准格式的剧本案例、编剧工会常用术语、制片厂剧本评估表、剧本分析样例、改写样例等实用参考。
-
建构英雄传奇王平著本书是目前国内关于电影明星成龙的唯一一部博士论文,也是全球第一部相关研究的学术专著。成龙是当代华语电影乃至世界电影中的一个独特个案。一方面,凭借影片中“动作英雄”形象的广泛传播,成龙作为电影明星获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喜爱。另一方面,由于在银幕之外积极参与公益、慈善等社会活动,成龙友好、慈善的公众形象令其影响力超越了电影领域,他更是成为了一个“文化英雄”——既是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华文化代言人,又是华人群体口中的“大哥”。这就形成了以成龙电影为主体、成龙本人的银幕外活动为外围内容的成龙现象。成龙现象是研究中国电影海外发展、明星品牌及窥探当代大众文化的重要样本,其所具有的巨大海内外影响力,使之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现象。遗憾的是,国内外学术界对成龙现象的探讨远远无法与成龙的影响力相匹配。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成龙的不同英雄形象如何在银幕内外得以建构,同时也分析了这些英雄形象如何表征了东西方大众对于“英雄”的价值期待与文化想象。
-
当代电视节目的特色与革新陈世华著本书围绕纪录片、电视剧、专题片、真人秀综艺等创新性电视节目形态展开,遵循界定概念、追溯历程、阐明特色、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的基本思路和写作框架,以代表性的电视节目为典型个案,界定其概念和特征,说明其重要价值,追溯起源及其动因,描绘其流变历程和当下状况;从传播契机、选题选材、内容结构、叙事模式、受众定位、拍摄方式、表现形式、营销方案等方面重点阐明其成功之道和特色经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憾,并从法律规制、政策引导、题材选择、内容叙事、技术运用、影音文字表达、品牌塑造等维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完善和提升的策略,以期推进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
大片时代记忆王一川 著本书是著者有关2003年至2012年十年间中国电影的文化修辞状况的评论汇集。全书以中式大片为重心,对该时期中国电影的文化修辞景观做了独特的阐释和评价,涉及《英雄》《无极》《集结号》《让子弹飞》《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金陵十三钗》等影片,重点分析了中式大片的美学困境、身体美学与心灵美学的分离、主流文化与中式主流大片、历史影像再现中的价值取向、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视觉流、中国电影的后情感时代、中国电影与文化的悖逆、中国大陆类型片的本土特征等问题,展现出电影文化批评者的独特风格。
-
中美悬疑网络电影叙事比较研究张阳 著随着媒介融合不断发展,悬疑题材网络电影已成为全球影视产业重要创作形式。美国悬疑网络电影出现《解除好友2:暗网》(UInfriended:Dark Web,2018)、《黑镜:潘达斯奈基》(Black Mirror:Bandersnatch,2018)等“颠覆”传统叙事语言的桌面电影和交互电影,创造出电影与新媒体跨媒介叙事的融合形式;中国悬疑题材网络电影则以“悬疑 魔幻”“悬疑 古装”“悬疑 情节剧”为主,形成类型杂糅多变的艺术效果。然而对于当下中美悬疑网络电影叙事发展研究的滞后性和薄弱性使之缺乏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终掣肘了中美悬疑题材网络电一步向前发展。本书旨在比较中美悬疑题材网络电影在叙事题材、结构、元素、策略等方面的异同,探索全媒体时代中美悬疑题材网络电影在跨国别、跨文化、跨媒介视阈下彼此借鉴发展的可能性。
-
传统与新变黄海贝 著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第一部黑白无声电影《定军山》,开启了中国百年电影史;自1958年诞生以来,中国电视剧则走过60余年历程,成为当今覆盖最广、受众最多、影响优选的现代艺术样式之一。1998年前后,我国开始大面积铺设网线和网络设备,互联网逐渐实现了文字传播,声音传播,最后到图像视频传播。近十余年,互联网新媒体引领的发展,使影视剧的产业链发生了深刻变革。本书将从电影产业、微电影、影人访谈及热点评述四个章节,详尽呈现新媒体视域下中国影视剧的传承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