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那些让我们沉思的电影孙卫卫 张鸣胜电影,既是技术,也是艺术;既可以给人快乐,也可以让人沉思;既是光影的盛宴,也充满深刻的哲理。本书是对一些著名电影的诠释和感悟,它不是平铺直叙的电影介绍,也不是一般的影评,而是从人生、哲理的角度对电影进行的思考和解读。如果你想进一步看懂电影,本书也许可以给你提供很好的帮助。让我们一起走进电影、理解电影,探讨隐藏在电影影像背后的奥秘。
-
沙丘[加拿大]坦尼娅·拉朋特;刘壮 译为什么《沙丘》里还在用冷兵器?沙虫的嘴里究竟是什么?扑翼机在现实中可以起飞吗?从史上蕞难改编的科幻小说,到狂揽6项奥斯卡大奖、突破4亿美元票房的热门电影,奥妙尽在《沙丘:电影设定集》。◆60多幅高清跨页美图,近500张珍贵素材,全面揭秘沙丘世界设定:沙虫、扑翼机、姐妹会、香料、厄拉科斯、门泰特……◆官方授权,一字一句,均来自核心拍摄团队亲历亲述: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主演提摩西·查拉梅、配乐师汉斯·季默、制片人、艺术指导……◆万字长文访谈,回顾《沙丘》从小说到电影的前世今生,历经半个世纪的坎坷改编,成就2021年经典史诗。◆初次披露电影正片未收录的设定、镜头,完整还原沙丘世界,探索每一种未来得及绽放的美。翻开设定集,电影和原著没告诉你的,这本书全部告诉你!
-
真实的光影苏咏鸿本书从比较论、审美论、本体论、修辞论角度对中外纪录片叙事进行深入浅出的探析,共分为六个章节,约25万字。引用的纪录片案例时间跨度上百年,国外纪录片从1922年的《北方的纳努克》到2021年第9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我的章鱼老师》等;中国纪录片从20世纪90年代的《望长城》到21世纪的《大国崛起》《舌尖上的中国》《故宫》《华尔街》《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作者用自己的实践与研究提出了“纪录片叙事意境”“纪录片叙事与古典诗词叙事的相互回归关系”“纪录片叙事亮点”“纪录片叙事修辞”等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理论观点。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让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纪录片学习者、创作者、研究者都能各取所需,本科生阅读本书可以掌握创作纪录片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硕士、博士生阅读本书可以获得关于纪录片叙事的更丰富、更深刻、多维度的感悟。
-
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空间建构及审美研究晓蓉 著在一个以速度和遗忘为标记的时代,记忆显得尤为重要。纪录片因其非虚构性而成为重要的记忆媒介。本书聚焦独立纪录片的记忆建构问题,主要依托社会记忆理论和新文化地理学的空间理论,结合独立纪录片(1988-2012)在媒介更迭背景下的发展及演变历程,对独立纪录片的记忆空间建构、记忆空间图景及其审美问题作出审视和分析,并辨析影像记忆与怀旧的边界,强调以影像记忆抵抗遗忘。
-
导演课[英]亚历山大?麦肯德里克(Alexander Mackendrick),[英]保罗·克罗宁(Paul Cronin)这是一本关于导演工作的开创性著作,自出版以来一直被奉为“行业标准”,帮助无数有抱负的年轻人找到了创作方向。本书基于麦肯德里克在加州艺术学院教学时留下的大量讲义、笔记和亲手绘制的分镜图、机位图,由保罗•克罗宁精心编辑整理而成。全书分为戏剧结构和电影语法两部分,深入探讨了创作者如何将想说的故事组织起来,以及如何运用电影独有的语言来有效地讲述故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这个时代所需的读写能力——用影像交流的技能,并运用到拍摄实践中。
-
用影像发声的时代[美]斯蒂芬·阿普康《用影像发声的时代》是一本有关影像叙事技艺的“百科全书”。它将引导读者在动态影像时代重塑自己的“视觉素养”,使人们在人际交往和职业生活中成为“领头羊”。作者博古通今,从石洞壁画开始,经由古登堡、爱迪生再到希区柯克,追溯了文字与图像在思想表达和人际沟通上的发展演化史;作者还饶有趣味地探索了“电影神经学”这一前沿科学领域,为读者呈现出用影像发声的力量。在当下的多屏世界,人们要不断提升视觉素养,结合怀疑精神和敏锐的判断力,来评估以影像为媒介所展现出的观点价值,才能谋得更好的生存之道。基于十几年的影像教育经验,作者向我们坦承,“影像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揣摩和实践,影像技术才能转化成我们的“视觉素养”。如今,视觉媒体重新定义了人们在接收、表达信息方面的素养以理解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用影像发声的时代》还是一本实用指南和教战手册,它不仅列举了影像在现代商业生活中的成功和案例,还手把手地指导初学者如何进行案头准备、脚本创作、影像拍摄和后期制作,是带领读者遨游多屏世界不可或缺的入门书。
-
中国传播学评论李红涛 黄顾铭 编《中国传播学评论》2022年第11辑为“媒介|记忆”专辑。专辑集合国内新闻传播领域致力于记忆研究的重要和新锐学者,就“媒介与记忆的关系”展开深入探讨。专辑包括两个部分——空间与叙事,国家、社群与自我,包括七篇高质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章。论文主题既包括博物馆、艺术展和纪念碑等实体性的媒介物,也触及媒介调用历史类比的话语和赛博空间中的社群实践。这些研究展现出强烈的学术创新和问题意识,一方面呼应当代媒介场景,另一方面与记忆研究和媒介研究的前沿议题展开对话。
-
2021中国电影金鸡奖艺术评鉴中国电影家协会 著影评褒优贬劣,存史知往鉴来。在电影事业发展过程中,电影创作与电影评论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在中国电影攀登艺术高峰的铿锵足音中,始终回响着影评人激浊扬清的诤言良言。为进一步推动评论与评奖相融合,中国影协组织编撰《中国电影金鸡奖艺术评鉴》,邀约金鸡奖评委、电影专家学者对金鸡奖获奖及提名作品进行客观、理性、深入的专业解读,褒扬优长,指出不足,并辅以创作者自身创作思路和经验的总结和交流,每年一部,持续出版,努力打造面向大众解读金鸡奖、让观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优秀读本,逐渐形成全面记述新时代中国电影创作成就和经验的重要文库。这一举措不但在中国电影金鸡奖乃至中国电影评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而且对当下及未来中国电影创作具有重要的典藏价值和参考意义。
-
电影短片创作孙立军 主编,王海洲 黄丹 张晓慧 副主编《电影短片创作——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拔尖人才实验班研究(一)》是为国内电影教育、特别是为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所做的经验总结。它不仅是本届拔尖班的教学成果展示,是整个研究生拔尖人才实验班教学管理团队与学生创作团队的肺腑之作,也能为今后的拔尖班提供更好的经验与问题解决方案,同时为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人才培养阐释出更多更好的范式,为全国电影专业研究生培养总结更多更好的经验。
-
面向文化强国胡智锋 丁亚平 姚争 编《面向文化强国:中国影视的新理念与新格局》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暨第十四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本届年会主题为“面向文化强国:中国影视的新理念与新格局”。本论文集旨在为文化强国建设和影视强国建设贡献智慧、提供思考,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秘书处组织编辑出版,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协助编辑。本论文集主要分为“新阶段与影视历程”“高质量与影视产业”“新主流与影视景观”“新理念与影视创作”“融媒体与网络视听”“新格局与国际传播”等六个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