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电影剧作中的文化建构张冲 著本书主要运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逻辑、重要观念与创作原则,对中外经典电影、独立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剧作进行解构与文化分析,解析在电影文化建构的过程中,思想认知是如何通过经典叙事原则的逻辑与方法进行建构与表达的。
-
网络影视精品选评张智华 主编,王兰侠 副主编近年来,网络影视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蓬勃发展,行业精品不断涌现。本教材选取近年来口碑、市场表现俱佳的热门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网络短视频作品作为案例,结合网络影视不同发展时期的行业动态和特点,挖掘出这些作品背后的精品生成逻辑。通过对作品的细致解读和专业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作品,通过对精品生成逻辑的剖析、总结,助力行业更好发展。
-
第三次转向陈逸君从大众媒介到网络化媒介,再到如今平台媒体的强势崛起,本文认为媒介的可见性领域正在发生第三次重大转向——由平台媒体构建的“可见性”将超越大众媒介和网络化媒介成为未来信息环境的主流趋势,并且与大众媒介和网络化媒介所中介“可见性”存在本质的不同。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这种经由平台媒体构建的“可见性”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时,人们却对平台媒体这一媒介新生物种,以及平台媒体所创造出的新的信息环境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探究平台媒体中介的可见性的特征、运作机制与社会影响。笔者选取微博“推荐流”作为平台媒体的典型代表,参照“可见性分析框架”分别从物质基础、架构模型、交互特点、运作机制和社会影响五个层面,由表及里地对“平台媒体中介的可见性”展开研究。在具体的阐述过程中,本文还将从媒介技术发展史的角度出发,回顾并梳理“可见性”在四个历史阶段——即人际传播、大众媒介、网络化媒介和平台媒体时代的嬗变,纵横比较“平台媒体建构的可见性”与前三个阶段“可见性”的异同。
-
一介平凡的影迷[日]手冢治虫作为漫画家和动画导演的手冢治虫,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满满当当。即便如此,他仍立誓每年看足365部电影,甚至还“接单”了《电影旬报》专栏,哪怕“正事儿”截稿日近在眼前。这本忙里偷闲的随笔集,展现了手冢治虫广博的知识面、风风火火的迷影生活,以及对电影无限的爱与憧憬。从华特·迪士尼、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伍迪·艾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到濑尾光世、黑泽明……无论是动画、真人电影,还是带来视听新体验的“硬核技术大片”,字里行间都奉上了手冢兼具影迷和创作者视角的敏锐洞察、一贯的幽默趣味和深刻思想。此外,本书还特别收录了57幅杂志连载时手冢亲笔绘制的插画(原专栏名为《看一看、拍一拍、放一放》)。
-
新的美学实践徐兆寿,巩周明,何田田 等 著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影视的文学改编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261)的阶段性成果。1905年,改编自《三国演义》片段的《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电影诞生的同时,也清晰地显示了电影由文学作品改编这一基本路径。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一路径虽然在不同时期受到质疑和挑战,但在总体上仍然是电影创作的主要方法。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承载文学的旧媒介属性早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大众阅读习惯的更迭,文学开始与影视联姻,抑或是文学的内容逐渐隐藏在多媒体的内部了。作为精神价值传递与艺术灵感创造的文学与电影却在互相融合、互相补缺中蓬勃发展,并使得中国电影拥有了其独特的美学思维与美学高度,蓬勃发展的背后必将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本书从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出发,对影视文学改编的美学特征进行研究,综合其发展现状探寻出影视文学改编的美学困境并给予对策,对今后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
中韩作者电影导演创作研究峻冰著《中韩“作者电影”导演创作研究》是探讨中韩“作者电影”导演创作的学术著作,共分四个部分:首部分“‘作者电影’与中韩当代导演代群”,从宏观视角梳理了“作者电影”的理论背景与中韩当代导演(中国电影“新锐导演”和韩国“新新电影”导演)的语义命名、创作状况及文化倾向;第二部分“中国‘作者电影’导演创作”,从微观视角具体分析了陆小雅、姜文、张猛、万玛才旦、李安、蔡明亮等导演作品的“作者性”“作者表达”或“作者策略”;第三部分“韩国‘作者电影’导演创作”,亦从微观视角重点分析了李沧东、奉俊吴等韩国导演作品的“作者性”或“作者策略”;第四部分“中韩‘作者电影’范式与表达”,从伦理视阈、视听修辞等角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具体分析了中韩“作者电影”《归来》《芳华》《燃烧》《釜山行》及中国当代喜剧片的“作者表达”。《中韩“作者电影”导演创作研究》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点鲜明、论述翔实,对当代中韩“作者电影”导演作品的主导形态、“作者策略”(或“作者性”)、文化流变及实践意义的论析言之有物,见解新颖。《中韩“作者电影”导演创作研究》对电影创作者、电影教育与研究工作者、攻读电影各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广大电影评论工作者均有切实的参考价值。
-
文华影韵徐兆寿,冯树贤 编全书集中展示了百年影视文学改编现场的案例研究。全书以“文影互通”“媒介融合”“改编现场”三部分组成,以个例研究的方式对影视改编具体进行分析,探讨影视文学的改编。影视不仅能够通过视听为大众提供审美娱乐体验,再现生活艺术之美,更能够广泛反映时代民心,表达时代精神。而文学改编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影视故事的叙事来源。那些拥有丰富的人物性格、浓郁的地域色彩、曲折饱满的故事情节的文学故事能够为影视改编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文学改编影视仍然是值得人们不断去探索的艺术道路。
-
情感机器王文斌著本书从文化角度出发,对当代中国流行影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与价值反思。本书将影视艺术比喻为“情感机器”,尝试透视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及美学规程;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流行影视现象为研究对象,既包括电影和电视剧,也包括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等;聚焦当代中国流行影视中具有代表性的五类文化现象,即青年文化、怀旧文化、主流文化、草根文化和女性文化,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其价值和存在的问题,力求为中国影视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影视文化·第27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本书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影视文化》系列的第二十七辑,分“纪录片研究专题”“电影文化研究”“电影史”“电视剧研究”“电影产业研究”“类型与个案研究”六个专题,囊括中外影视文化理论的主流话题和前沿问题,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当前电影电视研究的成果和动向。
-
《阿凡达-水之道》艺术设定集[美]塔拉·贝内特 ,远鉴字幕组 译本书是英国DK出版社与二十世纪影业公司阿凡达电影团队联合制作的《阿凡达:水之道》电影的艺术设定集。全书图文结合,通过对美术指导、服装指导、导演、制片人等电影制作团队成员的深度访谈,细致讲述了电影中人物角色、服装道具、武器装备、海洋生物等的设计理念及设计过程,书中包括大量设计草图、概念图、模型、剧照等,可以让读者加深对电影美学的认识和理解,适合广大影迷、美术爱好者及影视从业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