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电影学院146[美] 米克·胡尔比什-切里耶尔(Mick Hurbis-Cherrier) 著,梁明,谭中维 译这是一本零距离贴近实战的拍片指南。 一部影视作品,往往始于将故事呈献给世界的原始冲动。但只有故事还远远不够,小到学生作业,大到工业巨制,都是团队通力合作的产物。剧作、表演、摄影、美术、音乐和剪辑中的每个技术细节,都会决定你的故事能否打动观众。在这本北美影视院校人手一册的专业教材中,作者将20余年创作经验融入教学,针对新手共性问题,通过大量一手案例,详尽解读从创意构思、剧本策划、选角筹备、分镜设计,到现场拍摄、后期制作直至上映的全流程;梳理常用工具,确立制作标准,阐发变通方案,帮助你理解镜头的基本语法,避开典型雷区,成功将脑海中的构想转化为视听语言,进而驾驭充满挑战的片场。 书中特设“实践篇”,聚焦一线创作者面对的真实困境及解决方案,你可以跟大卫林奇、阿巴斯学构思点子,跟罗德里格斯学“零成本”拍出惊艳处女作,跟索德伯格学群像调度,跟库布里克学移动摄影,跟王家卫学气氛营造,跟小津学精致构图……将效果拔群的表现技法尽收囊中。 还等什么呢?开始拍吧。
-
中外经典电影鉴赏邓星明 著《中外经典电影鉴赏》注重思想性、学术性及观赏性。力求观点鲜明,视角多样,条理清晰,语言通俗,鉴赏有据。不但分析作品优点和亮点,也指出其问题和不足。以帮助读者用审美的眼光理解和鉴赏电影作品。全书共40篇电影鉴赏文章,分“国产电影”(25部)和“外国电影”(15部)两部分,按影片问世的时间排序。本书是其20余年的教学总结,40篇影评文章相当于40讲课程。既适合普通高校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广播影视类学生艺术高考的辅导教材,还适合广大电影爱好者阅读学习。
-
2020上海电影产业报告上海市电影局 著《2020上海电影产业报告》是上海市电影局组织编写的关于上海市2019年电影产业发展的报告。全书从总整个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角度,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对于2019年全年上海电影生产状况与制片企业的发展做了统计和数据分析,同时对上海的电影院线、发行与票房市场做了调查和研究。此外,报告还对上海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电影产业发展战略和人才储备等情况做了具体的论述与考察。对于了解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
新媒体的语言[俄] 列夫·马诺维奇(Lev Manovich) 著,车琳 译本书力图为新媒体研究这一新兴领域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发展图景。作者将新媒体置于过去几个世纪以来的视觉与媒体文化史框架中,揭示了新媒体在技术与文化方面的来龙去脉。在本书中,作者运用艺术、人文、计算机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讨论新媒体对旧媒体传统的借鉴,展示新媒体作品如何创造现实的假象、与观众交互、呈现空间,涵盖虚拟现实、计算机游戏、人机交互界面等多种新媒体类型。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新媒体的普遍法则与逻辑。此外,作者还考察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影响了电影语言的演进。 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下,本书引出了一个问题——“新媒体”从何而来,又如何为我们打开了前所未见的世界? 本书被全球数百个学术项目用作教学参考书,曾被译为俄、法、意、日、韩等多种语言。中文版是其第十五个语言版本。
-
顺流与逆流苏涛,傅葆石 著《顺流与逆流:重写香港电影史》尝试在跨地区、跨学科的格局下,以新的观念、史料和方法对香港电影史做出新的阐释,通过深入挖掘文献及影像资料,厘清史实,填补空白,并对20世纪30—70年代的香港电影史做出新的评价。 一部分“重访早期沪港关联”集中探讨20世纪30年代的香港电影,着重分析当时中国内地的政治、文化对香港电影的深刻影响,以及两地电影业之间的互动。第二部分“冷战与香港电影的文化政治”聚焦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尤其是从冷战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制片机构、类型及电影现象的考察,分析战后香港电影的复杂性,以及冷战对华语电影的深刻影响。第三部分“类型、作者与文化想象”剖析香港电影史上重要且未获得足够重视的电影类型、作者及其他重要问题,力图丰富我们对于香港电影史的认识。
-
中国电视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杜莹杰 著电视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对受众的价值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主旋律电视剧越来越多,关于主旋律的电视研究也逐渐增多。本书从中国电视剧审美文化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出发,系统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来的电视剧创作与理论研究现状,针对当前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对中国电视剧创作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理论梳理,为中国的电视剧创作提供全面翔实的案例分析和较深入的学理化探讨,从而为中国电视剧理论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
魔方 小说电影改编的艺术李晶 著纵观100多年的电影史,小说一直是电影剧本改编的重要来源之一。从电影诞生之日起,众多电影作者选择拍摄由经典小说改编的电影。但是,好的小说并不等同于好的剧本。对于IP电影改编来说,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是二次创作。 本书从小说与电影叙事学出发,构建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小说与电影的跨媒介改编论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并将接受美学理论引入到电影改编叙事研究领域,探讨了改编类型、改编策略、改编者、读者与观众等问题,深入剖析了全球经典电影改编案例,同时梳理了中国当代小说影视改编发展脉络,结合接受美学、电影叙事学、观众心理学等进行跨媒介叙事研究。本书兼具学术与实用价值,内容扎实、视角独特、不乏创见,对于小说电影改编作者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
电视动画语义学王珏 著《电视动画语义学》以国产电视动画语义的传达与效果为研究核心,依照语言构成的发生顺序和逻辑关系,对语义、语法、语用的表现与作用予以论述;重点分析抽象语义到实践语义的符号转换、语义渊源与语义表征的因果承接、语义内涵到语义功能的逻辑架构、语义预期与语义结果的悖正关系,并将这些子论题与国产电视动画的特征性研究相融合,完成从“不会说”到“学会说”,从“说什么”和“怎么说”,到“说得合适”的语义传达逻辑思考。《电视动画语义学》整体上以语言内在发生机制为系统框架,阐明国产电视动画的语义传达特征和要求,并为其找到准确的语法规律和语用策略。最终,开拓国产电视动画从“想说”到“说完”的准确传达路径,满足从语义初衷到语义结果的低误差的动画表现需求。
-
译制艺术导论麻争旗 著《译制艺术导论/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共八章,包括四个主题,分别论述译制艺术的基本属性、本体特征、视听品格以及媒介形态。第一单元两章,从纵横两个视角界定我国译制艺术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属性,形成关于译制艺术的基本认识。第二单元两章,是《译制艺术导论/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的核心,重点论述译制过程中“译”的本体特征和“制”的艺术方式,其中包括翻译艺术的五个主题和制作艺术的三种形态。第三单元两章,从节奏和语境两方面研究译制语言转换的视听品性和风格取向。第四单元三章,从引进译制、民族语译制和对外译制三个方面分析我国译制产业的三种媒介形态及其发展。
-
早期中国电影的现代主义叶文妍 著《早期中国电影的现代主义(1922-1937 电影美学)》从“电影性”的角度探索中国电影学派美学理论框架的路径,以现存从1922年到1937年间的上海出品的有影像资料传世的中国早期电影为研究对象,探索意识形态、美学和工业及技术的存在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出发,《早期中国电影的现代主义(1922-1937 电影美学)》也可以看作是对当下媒介研究和传播学中媒介物质性转向讨论的一种直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