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埃里克·侯麦(法)米歇尔·塞尔索 著,李声凤 译本书致力于做的,正是对这些人物,对他们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就像他们通过戏剧性和表演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因而这是一项总结归纳的工作,它会将侯麦的整个创作年表考虑在内,但并不打算系统地研究他的每一部作品。既然我们的目标是从中发现一些关键点,那么我们的目光自然也就会集中在某些处于转折交汇处的影片上,因为,即便它们不是最美丽、最风趣或最完善的,但它们具有突出的启示作用和深长的意味。侯麦始终是一个实验者,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个探求中的电影人,而不是一个声称每次都在实现些什么的创造者,他呼唤着这样的过程。侯麦的艺术不是一种象征或隐喻的艺术。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在古典影片中需要附属于戏剧性效用的因素,在这里或许比舞台高度和取景具有更大的功用。
-
家庭电影柳美里有人说,阅读柳美里的作品,有「惨不忍睹」的感觉。柳美里写作经验长达16年。在早期的许多小说作品中,不乏大胆露骨取材自己的破碎家庭、被欺负、性骚扰、自杀经验等。而她冷淡漠然又鉅细靡遗的笔调,彷彿一把锐利冰冷的解剖刀,在观众面前血淋淋地解剖著自己。她不平静的一生,全都成了写作的素材。很早就弃柳美里而去的原生家庭,留给她的最大财產竟是过去悲惨的经验。近年来,她以私小说的形式,写下自己未婚怀孕,并与罹癌挚友东由加多共组家庭的经过。在日本,以揭发自己隐私為小说题材的作家不在少数,柳美里的作品也有两极化的评价。不过,旅居日本超过22年、翻译多本柳美里作品的译者章蓓蕾认為,柳美里得到芥川奖后却仍创作不輟,是奠定她在日本新生代作家中不可取代地位的重要原因。《家庭电影》是1997年芥川龙之介文学奖获奖品,描写的是一个早已支零破碎的家庭在20年后又汇聚,只为一直扮演色情片角色的妹妹要改头换面,想从拍家庭纪录片重新来过。于是父母子女重聚一堂,剧本虽然是写好的,但总有新的冲突,总不缺乏新的悲哀。《盛夏》写的是一位与有妇之夫的中年男人同居三年后离家出走的女子。《涨潮的时候》讲述了一位因为转校遭到欺负的小女孩的故事。
-
与他共度六十一世的灰 著56 和宝宝一起看《流星语》《流星话》the Kid导演:张之亮主演:张国荣 叶靖岚 琦琦首映:1999年10月14日“妈妈,:这个小弟弟的妈妈为什么不要他了呢?”六岁的宝宝对《流星语》的开头十分不解。“不是妈妈不想要他,他的妈妈实在是没有办法,没有钱,没有家,过不下去,养不了他,嗯,世界上有很多人的生活不是像我们那么幸福的,有很多事情是无可奈何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对他解释。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人生诸多无奈,他尚未有机会了解,就像片中的明仔,大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围绕他展开,而在他眼里,就始终只有那个简单而明澄的世界。一直都觉得,扮演明仔的叶靖岚是一个天才儿童,他在片中的演出几乎无懈可击:自然,可爱,聪颖,有个性,又极有分寸,既不像小孩子懵懵懂懂毫无演技可观,又不像许多大孩子刻意地用演技扮天真充满做作之感。其实剧组起先选择的不是他,而是后来在片中扮演配角的另一个大男孩,但是导演张之亮和出品人张国荣在看到叶靖岚后,都被他的表现打动,一致决定由他主演。那是1999年,叶靖岚不满四岁,扮演他父亲的张国荣,大约是四十三岁。那几年,香港影市在持续多年的下跌后,遭受亚洲金融危机重创,又一跌再跌,跌到历史上最低谷,出品萧条,盗版泛滥,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导演和电影人都离开了这个圈子,有的投身电视界,有的远走他乡,有的干脆转行做起了小生意。抱着重振香港影业的愿望,张之亮和尔东升等五位导演结成了“创意联盟”,计划每人导演一部影片,然后集中起来低价出售,以便让更多的品质优良的影片问世。第一个行动的张之亮准备模仿卓别林的The Kid(《寻子遇仙记》)拍一部《藜头芒》,但选角时遇到了问题,因为要尽可能压缩制作经费,需要演员不计片酬地演出。“谈到报酬问题的时候,有许多演员面露难色,而张国荣接受了邀请,当时真的令我很震惊。张国荣能出演这部影片会带来很多效果。首先,他的演技有实力,他出场就等于说会很上座。另外,作为国际影星,他在国外也是很有影响力的。这样的大明星能够第一个带头,会对其他影星有刺激、促进作用。”张之亮说。于是身价上千万的张国荣以一元钱的象征性片酬接演了这部救市电影,以上映后分红的形式来与片方共同承担市场风险,所以张之亮将他也列为电影出品人。这个出品人没有白挂名,除了题材是张之亮自己选中的之外,选角、剧本、场面设定等工作都是两人一起进行的,张国荣对电影的拍摄提出的很多意见都被采纳。张之亮评价说:“因为他是一个能从创作的观点对话的人,所以很容易沟通。再加上拍摄时他又非常合作,很能理解低预算拍摄影片的目的。摄影时用的车是他从朋友那里借来的,在上海拍摄时他又为大家安排旅馆等,全靠他了。”我的宝宝在看《流星语》时觉得阿荣好脏,好邋遢,“像捡垃圾的伯伯。”他当然不知道张国荣是什么人,他在其他电影中出现时又是什么样的形象。这是张国荣第一次扮演一个真正“烂瘫”的角色——以前《锦绣前程》中的林超荣虽然也是一个“烂瘫仔”,但是起码形象还是靓仔的。而这一回的张国荣,完全成为混迹于市井之中的平凡人,看着他的一举一动你会觉得,就算这个人骑着自行车出现在你家门口的大街上,你都不会多望他一眼!在张国荣的电影生涯中,他先后当过十七个孩子的父亲,但是专心地演绎一个关于父子亲情的故事,《流星语》还是第一次。我不太知道生活中从未做过父亲的张国荣是如何揣摩一个父亲的心理的,但是他确实将一个慈爱的父亲演绎得逼真而自然,并没有什么刻意的举止,但是疼爱从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中流露出来。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抱孩子的姿态,那真是一个抱惯了孩子的人才会有的姿态,不像许多影视作品中的父亲都是一种抱行李的抱法,这中间的细微差别,我还以为只有为人父母者才能领会。在明仔紧紧搂着阿荣的脖子的时候,我的宝宝也正紧紧地搂着我的脖子。他一向不肯安安静静地看完整部电影,始终在我的身上爬来爬去。一个小孩子对人的亲呢是非常直接的,他完全能够感觉到你是否喜欢他,他是否喜欢你,对于彼此的喜欢和亲密,他乐意用这种身体接触来表达。《流星语》中的明仔与阿荣也是这样的亲呢,每次一靠近阿荣就很自然地倚在他身上,阿荣抱着他时他会把头靠在阿荣的肩头,向阿荣怀里扑时那种单纯的向往和喜悦更不是一个小孩子“演”得出来……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做父亲的投入得够多。在这一年的记者采访中,问及张国荣最喜欢别人对他有怎样的评价,张国荣笑道:“喜欢别人说:‘他是一个好人。…而这正是小小的叶靖岚对张国荣的评语。为了演好这段父子关系,整个拍摄过程中张国荣都和叶靖岚形影不离,陪着他到处玩耍,没有自己的戏份时也总是到现场去帮他入戏,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教他。这份全心投入使叶靖岚热情澎湃地喜欢上了这个“父亲”,只要是他说的话,什么都肯听,对他的指导消化得也很快,有时候甚至看不到张国荣就不肯演出,弄得导演只好紧急打电话把张国荣从家里请到拍摄现场去。同时,因为叶靖岚年纪太小,无法记住太多台词,许多时候都是临场发挥,全靠张国荣随机应变接他的下茬,例如片中有一段在饭桌上的对话,明仔一会儿说香肠是烂的,一会儿说面条太烫,一会儿又说太凉,全部都不是剧本对白而是随口乱讲,你可以留意一下阿荣的反应啦!对于张国荣的敬业,导演张之亮赞不绝口:“他对于一起合演的男孩子,真的像父子一样亲密,他经常留神观察,希望在孩子能够发挥好的最佳状态下工作。不光是小孩子,对他的共演者啦、摄影组的工作人员,每一个人他都非常注意照顾。可能在他看来,他觉得在一起工作的人都应该是快快乐乐的,他甚至时常注意周围人的情绪,如果当他看到谁难过的样子时,他就会若无其事地到他身边和他打招呼……不仅仅是为了达成目标,对于整个工作他都会以关心的姿态对待。我认为这是他之所以能成功的秘诀。” 实际上,拍摄时心情最难过的应该是张国荣本人:那个月他的母亲刚刚去世。虽然他一到片场立即有说有笑,在电影中更是完全看不出他的情绪,但是从媒体报道上可以知道,他很长时间都沉浸在哀痛之中。张国荣的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父母往往疏于照顾,他与母亲的关系一直不算亲密,但是他始终部热切地希望能够得到母亲的爱也能够向母亲付出自己的爱,甚至成名之后特地在海滨买下高级公寓以实现他多年的愿望:请母亲搬来住在一起。但是多年的疏离并不是这洋的努力所能奏效,搬到一起后两个人都住得不舒服,连话都很少说。他每天都给母亲买礼物回来,带她到高级餐厅去吃饭,陪她聊天看戏,但母亲却越来越退缩,越来越见外。时间一长,张国荣也终于明白:母爱是金钱买不来的,或许他这一生,已经注定了父母缘淡漠,只能尽到自己的力量罢了。1996年,张母患上癌症,即将不久于人世,张国荣在这年年底的演唱会上公开向母亲致意,感谢她对自己的支持和照顾,并为她和唐鹤德两位“生命中至爱的朋友和亲人”献唱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张母离世之前,也是张国荣在极端繁忙的工作中陪伴母亲求医问药,杂志报道说:“……所有医生均宣布不可能有奇迹出现,但是哥哥一向侍母至孝,未到最后一分钟也不肯放弃,甚至在黄百鸣介绍下,往国内拜访‘高人’为其母延寿,费用为二万三干元,全数由哥哥支付。哥哥现时虽每天忙于拍电影,但每有时间,必抽空探母亲,并每日一电话回家问候,尽足孝道。”童年的母爱匮乏,成为多少人一生的阴影,而普天之下的母亲,又有多少人因为失去陪伴孩子一起长大的机会而郁郁终生?《流星语》中,明仔的母亲少君的出现成为阿荣面临的艰难选择:是将明仔还给他的亲生母亲,让母子二人得以团圆;还是接受少君的诚意,继续和这个心爱的儿子在一起?我问我的宝宝:“你觉得明仔应该和谁一起生活?”宝宝斩钉截铁地回答:“应该和他妈妈!”“为什么?”“因为宝宝就是应该和妈妈在一起。”让我为阿荣叹一口气也舒一口气吧,虽然宝宝将他划到明仔的圈外,起码证明,在宝宝的眼里,他的选择绝对正确。六岁的宝宝想必不会明白,阿荣对明仔的付出,又何尝比做母亲的少过半分。从一个婴儿抚养成幼儿,四年中吃喝拉撒睡点点滴滴照顾的辛劳,朝夕相处相互依赖的情感,又岂是“收养”二字这么轻飘简单?他屡次从政府官员的手中抢回明仔,不惜放弃去英国学习自己喜爱的专业的机会也要留下来照顾明仔,最后却仍然将明仔送回了母亲身边,这其中蕴涵着的情怀,令人想来心酸。影片的结尾并没有过分煽情,没有眼泪也没有什么对白,但是明仔最后折返身来,扑进阿荣怀里的一个深深拥抱,比多少对白都来得意味深长。好久没有看过这样真诚而且充满人情味的电影了,好久没有,那种自然流露的人文关怀,愈是细心体会愈是容易感动。宝宝说他也很喜欢看这部电影,最喜欢的是阿荣和明仔做游戏,也喜欢好心眼儿的兰姐和龙警官——尽管宝宝完全没有看明白这两个人物的微妙关系。扮演兰姐的吴家丽是著名的演技派明星,银幕上形象多变,温柔、性感、火爆、冷艳……各种类型的角色全部手到擒来;扮演龙警官的狄龙,则是从前著名的硬汉小生,如今虽然头上谢顶身上有肚腩,但是仍然以出色的演技演活了那个心地善良而闷头闷脑的“片儿警”。这二人最终双双以此片获得当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女配角奖,大家一定记得兰姐面对龙警官矜持而又了解的眼神,记得她在龙警官敲门时小女儿一般的紧张惶乱,记得龙警官对兰姐羞怯而不着边际的关怀,记得他磨磨唧唧没话找话说的尴尬,那种深切又不知如何表达的爱,以及兰姐悄然逝去后他那不能宣诸于口的悲伤……其实生活中有多少爱是能够宣诸于口的呢?太多的心事,只能埋藏在心底,或许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含蓄地透露一丝半毫。影片结束,已经是睡觉时分了,我卧在宝宝的身边,摸着他的小脑袋,揉弄着他的小耳垂,为他唱睡前歌。阿荣为何也会和明仔互相抓着耳垂呢?谁编的这个细节呢?而且,他也唱着那支耳熟能详的睡前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影片原打算用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作主题歌的,但是版权费太贵,于是张国荣主动给影片写了一曲,命名为“流星语”,正好张之亮感觉“藜头芒”这个名字晦涩难懂,便将片名也改成了“流星语”。不知为什么主题歌后来又叫“小明星”了,也就是国语版的(《你是明星》。宝宝啊,在今天这样一个思绪万千的夜晚,让我轻轻地唱给你听:Little star告诉我 为什么他们忙个不停shining star你的眼睛 让我看到黑暗中的光明一颗星 在你身上 我终于看到黑白分明你是明星 却学会远离繁华 享受平静Little star告诉我 在天上会有什么心情shining star你的眼睛 看到什么不一样的风景一颗星 在你身上 我终于看到黑白分明你是明星请你照亮我生命不要 闭上 眼睛P538-544
-
低俗电影(美)彼得·毕斯肯德 著;杨向荣 译哈维喜欢聚焦在镁光灯下,那会使自己显得别有魅力。他很在乎别人欣赏自己。他非常有趣,练就了那种只要愿意可以针对自己、也可以顺手用来攻击别人、让一个成年人痛哭的恶毒的耍嘴皮子的小聪明。在他兴致高昂的时候,别人可就要倒霉了。他曾经这样评论过一个人:“他是那种你想抓住他的手把脑袋砍掉的家伙。”然而,哈维内心深处却盘踞着一颗即便不是诗人至少也是影迷的情怀。他真诚地喜欢电影,A级片、B级片、恐怖片、科幻片、喜剧片、音乐片、功夫片等形形色色的影片他全喜欢,他尤其热爱外国电影、艺术电影和“偏门”电影。他喜欢跟别人回忆14岁时看《四百下》(The400Blows)的那件往事。他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部性爱片,但是,在影院消磨了一个半小时后,他被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Truffut)的魔力征服了。1980年代后期担任米拉麦克斯公司发行部主任的马克·利普斯基(MarkLipsky)说:“这个故事——‘看过《四百下》后它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已经听过无数次了。比较值得关注的是,讲述这个故事的是哈维而不是鲍勃。”总是喜欢穿一身黑衣的鲍勃常常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神色别扭,似乎无论待在什么地方都不对劲,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说哈维的做派更加张扬,鲍勃则更为内敛、强硬和简约。如果说哈维属于外向型,鲍勃则相反。他更安静,更安于停留在别人的影子里。别人喜欢与否对鲍勃来说无关紧要。鲍勃曾对媒体说过:“我们是艺术家,我们对金钱不感兴趣。”但他并不把特吕弗放在心上。米拉麦克斯的前主管帕特里克·麦克唐纳(PatrickMcDarrah)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们的生意可以用自我和贪婪来概括。哈维代表自我,鲍勃代表贪婪。”鲍勃喜欢的是利润的获取、可以直接做成音像制品的商品。他关注的是财务报表中的净收入和净损失。不管什么影片,他最想知道的是:“这部片子能赚钱吗,哈维?”如果说哈维的心思可以一目了然的话,鲍勃则城府很深,而且情绪变幻无常。“你永远搞不清鲍勃的脑子在想什么。”后来在1990年代中期那个一流购片团队中工作效率最高的马克·塔斯克(MarkTusk)说:“哪怕是一个子儿都会让他兴奋起来。”P10-11
-
魔比斯环纪劳科学探险家西蒙秘密研究出一种能瞬间到达宇宙任何地方的时空隧道——魔比斯环,然而,在进入魔比斯环探险后,西蒙失踪了。七年后,西蒙的儿子杰克已成长为一个14岁的少年,他怀着“一定要找到父亲!”的强烈信念,穿越魔比斯环,到达了2700万光年之外的巨人星球拉菲卡。在这个拥有奇迹、壮丽景观、神秘魔法的巨人王国,杰克结识了年轻的王子拉吉斯和美丽魔法少女爱伦娜,获知父亲西蒙被国王托囚禁于此,并因此被意外卷入了一场宫廷阴谋:狂暴贪婪的托国王阴谋篡位,还想利用魔比斯环的力量进一步统治整个宇宙。为了营救亲人,杰克和拉吉斯、爱伦娜一起带领义军与邪恶的国王展开了一场力量悬殊的旷世巨战……
-
欲望都市(美)布什奈尔 著;孟繁峰 译这就是风靡全球的电视剧《欲望都市》的原著。 原著比电视剧更接近于曼哈顿的生活,其主人公的结局与电视剧也迥然不同。在电视剧里,四个主人公的命运,无一不回归到传统的婚姻家庭:他们有的爱路荆棘但重归于好;有的惯于独处却养子待婆;有的性爱无度但终趋专一;有的极端朱剔却包容对方。但是,原著并非都是这般。原著有更多的主人公,好们以凯莉——一个专栏作家为主线面缓缓展开,因此,原著更像是一幅纽约上流社会的风俗画,其中相当数量的人物和地点都是真实的,内容也不例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更多人物的结局:她们没有令照任何男人的意愿而生活,萨曼莎最终决定离开纽约,放弃她所熟知的一切,并且和泰勒·基德走在了一起;贝拉拒绝生养,还擢升总裁;布里格德抛弃了丈夫,纵情享乐;阿玛丽塔爬出了贫民窟,开起了自己的咨询公司,还把私生女送进了贵族学校;而凯莉,依旧独身。也许凯莉和彼格先生最终的分手,会让很多熟悉他们的人感到难过和遗憾,但…… 这就是原法原味的曼哈顿,这就是彻骨寂寞的纽约。“该书贴进现实……以相当高的文学赋勾勒出了曼哈顿忙碌的生活和都市人的必态。” ——乔纳森·亚德雷《华盛顿邮报·书评世界》 “一缕新鲜空气……其现实主义精神堪与汤姆·伍尔夫的《虚荣的篝火》相媲美。” ——《华尔街日报》
-
半路夫妻彭三源孙红雷陈小艺领衔主演,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荧屏绝唱,本书为南京紫金山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同名电视剧之小说版,2005度南京、浙江、湖南地区电视剧收视冠军电视剧集。一部反映都市人情感的家庭伦理小说,关注社会日益明显的再婚现象。离婚、再婚虽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其中充满了种种艰难,磕磕碰碰的磨合过程,但是作者并没有加入过于戏剧性的情节,有的只是生活中真实人物的爱与恨。他们平淡地离婚,又真诚地再婚。虽然改编自同名电视剧,但是作者也没有媚俗地加入一些婚外情、家庭暴力等内容。全书情节单纯而平实,一如生活本身。作者始终以一种健康心态描述人生情感,极力提倡对婚姻的执着,强调个人在婚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无论是管军的义,胡小玲的正,江建平的仁,读后都让人心折不已。作品主题虽然严肃,但是其故事情节有趣,语言幽默,洋洋洒洒,读来轻松自余。胡小玲,一名片警。丈夫江建平是一名乘警,从幼儿园到警校毕业,两个人都是同班同学。结婚十五年,生活的激情渐渐丧失,开始回避对方,最后不得不离异。管军,一个刑满释放人员。因与道上朋友一起非法经营,触犯国法,被胡小玲缉拿归案。因为义气,他独揽罪行,然而出狱之后朋友翻脸,妻女背弃,生活窘迫无助。两个人本是结怨之人,因为相互帮助,彼此感动,竟然相爱了。在另一边,江建平偶遇美丽的推销员郭芳,二人也有了好感,走到了一起。于是,红尘中四个男女组成了两个家庭。于是,平淡如水的生活,呈现暗影重重的矛盾——重入“围城”的他们,能做到“此心彼心,相偕到老”吗?
-
武林宝典宁财神,李亚平 著从春节前在央视的首播到现在的重播,这部号称中国古装版“老友记”的另类喜剧,引发了从大学教授到普通网友的关注和讨论。何况该书由《武林外传》的编剧、近来人气急升的网络作家宁财神挂帅,亲自挑选了一批剧集台词,以“重温武林”的名义推荐给读者,可谓是“经典中的精华”,将令“腐竹”大快朵颐。“同福客栈人物志”里,从投资人郝亚宁、导演尚敬、编剧宁财神,再到闫妮、沙溢、姚晨、喻恩泰、姜超等主演,都在《武林宝典》中首次袒露自己最真实、详尽的心声。还原了《武林外传》背后另一个现实世界。宁财神亲选剧本,精彩不容错过武林幕后人物,最新独家揭密随书赠送《武林红宝书》,人手一册江湖妙语录做一本《武林宝典》,无非是想在热闹过后,低头看看还剩了什么。就像是小时候看大人放过大挂的鞭炮之后,踩着一地的红色碎屑和青烟,看看还有哪一个炮眼是没有被点着的,可以擦亮火柴,捂着耳朵,听那清脆的一声响。哪些可以给后来的创作者们借鉴?哪些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甚至深入骨髓——“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可以时时愉悦和温暖我们的心?在没有《武林外传》可看的晚上,关掉电视,泡一杯随便什么茶,在灯下读两页《武林宝典》。然后洗洗睡。
-
禁之影金晓非本书中所选的影片,都是在当时由于性、暴力、政治或宗教等方面表现大胆、勇于向传统禁忌挑战、创意独特而且主题深刻的经典作品。它们不一定是完美的,但在它所诞生的年代,却具有前瞻意义,都堪称是狂飙突进式的作品,都曾掀起过或大或小的风波。本书大致以电影发展史为线索,以主题为单元,详细介绍电影史各个时期产生争议而又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经典影片。在选片尽量兼顾国别、年代、题材以及经典价值,使读者能从一个侧面感受到电影发展的轨迹。本书选片的第二个特点是入选电影在它们所诞生的年代都具有前瞻意义,都曾掀起过或大或小的风波。由于不同流俗,勇于向传统禁忌挑战,它们大都曾经遭遇封禁。对于这些非主流的艺术电影,今天的普通观众或者无缘观赏,或者对这些电影的背景资料缺乏了解,本书的宗旨便是构建一座特殊的电影院,上映平常难得一见的有争议的电影,并尽可能有效地提供影片的赏析指南,如果本书能达到这个目的,将是笔者最大的欣慰。
-
9碧珊本书主要以笔者的视角和采访经历构成一部按时间顺序展开的书。全书以访谈和人物传记的形式为主,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当今国内八零年后出生的,目前正在从事或准备投身于电影艺术创作上来的二十几位青年的作品,现状,思想,和绝对真实地创作历程。笔者从2004年秋开始,跟剧组采访,去外地调查,历时近一年的时间,采访了近百位电影艺术青年。他们来自于全国各地,包括东北,北京,云南,西安,成都,广州,上海等数个大中城市。部分为国内著名影视学院的学生,部分是已经工作在了影视艺术创作第一线的工作者。全书较为详尽的记述了这些人的现状,真实想法,成长经历,创作历程等等。对于那些希望今后从事影视创作行业的数以万计的年轻人有着非常实用和有意义的借鉴价值;同时也满足了希望了解这群特殊的八零年代之后出生的从事影视创作的年轻人的广大读者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