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赵明电影创作文稿影印汇编黄望莉本书所收文献作者赵明,原名赵炳章,中国电影导演,电影教育家。1934年加入左翼剧联,后担任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和业余实验剧团的舞台美术设计。1936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任美工助理。抗战期间加入抗敌演剧队,在上海、武汉等地演出,历任秘书,编导,演员,美术设计等工作。1950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1960年任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副校长兼导演系主任。1964年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本书选编、影印赵明关于电影创作的部分手稿与文稿,包括《三毛流浪记》分镜头稿、《铁道游击队》分镜头稿、《凤凰之歌》导演创作手记等。
-
南国影话李相本书为“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项目中的其中一本。“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是中国电影资料馆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和电影频道合作的,以采访和记录老一代中国电影人生平经历并作档案收藏为目的的大型采访工程。通过受访人做生平讲述,包括其电影从业经历、社会人生经历、个人生活与心灵成长经历三个向度,形成电影人的记忆档案,既是留赠后人,也是尽可能服务于当下。以采访和记录老一代中国电影人生平并作档案收藏为目的的大型采访工程。本册为原珠江电影制片厂电影人访谈纪录。记载了他们的人生经历、从影经历以及个人生活与心灵成长的经历。
-
中国影视基地可持续运营影响因素研究刘文华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进入了调整期,逐渐暴露出供大于求、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其可持续运营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本书对影视基地可持续发展、运营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及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并对中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与演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基于组织运营管理理论,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案例样本的战略定位、管理体系、支持体系及运营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得出影响中国影视基地可持续运营的四个因素,即市场价值、社区和谐、资源禀赋、基地管理。后,本书从影视基地运营管理宏观及微观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中国犯罪片叙事空间研究章文哲 著本书通过对中国犯罪片的叙事空间研究结犯罪片的类型特征和文化内涵。本研究试图从质疑同义反复式的类型研究范式出发,尝试在类型、叙事和影像之间寻找并建立对话的有效元素,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犯罪片研究之中。旨在以中国犯罪片的叙事空间研究为核心,在重新梳理中国犯罪片类型风格辨析体系的基础上,思考中国犯罪片叙事空间在叙事、社会、心理和视觉层能和意义。通过借鉴文学、电影叙事学、电影本体论、社会学、心理学和视觉研究等相关领域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并且以叙事空间研究为出发点,经由对中国犯罪片的类型研究,终触探裏挟在叙事空间所呈现的类型影像之中的影像与观看之间的本质关系
-
中国电影、电视剧和话剧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厉震林,黄望莉 著本书是对2020年度中国电影、电视剧、话剧发展进行的年度综述与阐释、巡礼和总结。分为“专题发展研究报告”“专题研究综述”“疫情与新发展专题”“电影与动画片年度热□□论”“电视剧与网剧年度热□□论”“戏剧与综艺年度热□□论”六辑,集中表达了以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为主的影视戏剧学术团队对2020年度中国电影、电视剧、话剧的创作生产、理论批评和产业发展状况的基本看法与主要评价。
-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叙事研究谢婉若暂无内容
-
表征的秩序李莹著现代视听媒介对现实的表征本身——典型体现为纪实影像——所形成的秩序,深刻影响着人们如何接近与表达现实,形塑着现代社会。本书以现代视听媒介变迁的规律及其具体历程的视角,重写了一直以来被艺术史话语垄断的经典纪录电影史,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视听媒介自身力量形成的特定媒介表征秩序:从电影技术与工业初期作为“奇观”,到电影与广播事业的组织化成熟发展时作为“节日”,再到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视听媒介崛起时作为“反思”,视听媒介表征的扩张在20世纪末电子媒介走向霸权时已经强大到作为对现实加以“建构”的秩序力量,进而到21世纪以后以数字化、互联网为标志的当代媒介环境,视听媒介表征以作为“日常”的秩序深深根植于人类的表达与认知之中。这个表征秩序也在同时促进与框限纪实影像实践从“个体复制”“组织复制”“机构复制”“社会复制”又回到“个体复制”。从媒介变迁角度重述纪录电影史,使我们得以重新审视特定表征秩序与纪实影像实践之间的互动建构关系,继而重新认识纪实影像作为人与媒介共生进化的当代意义。
-
广播影视散论黄勇 著《广播影视散论》是作者黄勇继《广播影视发展改革宏观思考》《第三次突破——新世纪广播影视发展纵论》后出版的第三部研究文集,记录了作者1978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从事广播影视工作的实践、研究和思考。本书由三辑内容构成,分别为“辑 广播影视学术理论研究”“第二辑 广播影视规划和研究机构建设与思考”“第三辑 广播电视高等教育探索与思考”,共收录文章62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呈现出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广播影视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
从影戏到电影王彬著本书深入历史的褶皱和缝隙,以问题为导向,回到中国早期电影的历史原境和文化文本中,考辨“影戏”“电影”等概念的语境内涵及语义演变,探查从“影戏”到“电影”这一语汇变迁的具体历史过程,发掘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完成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和电影理论的溯源工作,辨识和凸显其鲜明的原创性和中国性,从而正本清源,廓清“影戏论”不过是一种子虚乌有的学术想象和理论误认而已。
-
光影中国十讲程波本书以“光影中国”为核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通过电影中的空间、时间、人物、色彩、声音、场景、过去与未来等元素,来反映“光影”中的“中国”发展历程,特别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寻找中国文化的脉络,探索中华文化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从而达到民族与国家认同的目的。本书计划为大学生通识课教材,紧密结合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致力学生电影文化素养、德育、美育水平的综合提升;也可作为影视专业参考书,对普通读者有着文化和电影层面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