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看不见的影像张献民著本书不像是评论,像是一部电影中的电影。一部来自电影又走向电影的书,一些制造影像又窥视影像的文字。本书从电影的深处入手,在评析电影的同时,又加入了剧照和作者的感觉在其中。与其说是一部评论集子,远不如说是一本电影笔记。这些电影像是地下电影,关注的人奇少无比,一些出自地下电影人的作品。一个摄影师,一个导演,几个性情中人便组成了一个班子,开始了中国电影的探索……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文学院文学系教授。198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87年毕业于巴黎第三大学;1987年至今于北京电影学院任教;1992年毕业于巴黎高等电影学院。主要作品:《巫山云雨》,1994年,故事片,演员;《电影摄影入门》,1997年,书,译者;《家在北京》,2000年,纪录片,导演;《中国日志》,2001年,纪录片,导演;《一个人的影像》,2003年,书,作者;《汉字》,2003年,纪录片,导演;《看不见的影像》,2004年,书,作者;《颐和园》,2004年,故事片,演员。
-
小奏鸣曲集(德)克勒《小奏鸣曲集》分小奏鸣曲、回旋曲及其他两部分,收录了库劳、克列门蒂、海顿、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杜舍克、巴赫等音乐家的作品。
-
平淡生活海岩著我们每个人,当听到或看到别人的童年经历时,都会下意识地与自己的童年做出比较。对我来说,小时候发一次高烧,参加一次军训,可能其痛苦和磨砺足以记忆终生。尽管,优优童年的不幸并非我采访的主题,童年的生活离我所要窥取的爱情与隐私,毕竟相隔太远,但仍有某个角度,给了我一些探究的兴趣:我想知道,童年不幸的人,自小生存艰难的人,长大后对爱情是更敏感呢,还是更麻要?是更加渴望拥有呢,还是无足轻重?那天谈话结束的时候,我又约了第二次见面的时间。后来又约了第三次和第四次……我后来记不清我们陆陆续续谈了多少次,吸引我的并不是这女孩童年的不幸,也不是她现在的美貌,甚至,后来也不是出于追求剧本情节的需要。而是,这个看上去有些惟利是图的女孩,其爱情的经历却是我从未体验也从未耳闻目睹过的,它似乎当发生在禁欲主义的中世纪,而不是发生在礼崩乐坏的现在。在现在这个时代,我甚至不能肯定,我所要描写的主人公能否算得上谈过恋爱,也许恋爱对她只是一个纯粹的幻想。幻想人人都有,但人人都不得没有像她这般痴迷和认真。一段超现实的爱情幻想,优优是个清纯而动人的女孩,她以她独特的清纯和坦然进入大城市后,投入了一场生死相许的爱情,也被牵进案件、官司之中……作者简介:海岩,1954年出生于北京,经商同时大量写作,以创作公安题材的作品闻名,其中许多篇章已经被改编为影视作品。15岁应征入伍,退役后当过工人、警察、共青团干部,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现服务于锦江集团公司,并兼任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中国旅游店业协会会长、中国国有资产青年总裁协会副会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兼职教授等职。
-
生活·娱乐卷张晓峰,吴志樵,张林 主编《青少年必读知识文库》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百科知识宝库,是一部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增强青少年全面修养的良师益友。 该书根据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特点,结合当前最新的知识理论,向青少年既全面又具重点的介绍人类、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环境、文化、教育、修养、生活、娱乐、旅游、军事、武器、科技、技术等多方面、多领域、多学科、大角度、大范围、大场面的基础知识。该书是丰富青少年阅历的难得教材;是青少年生活、工作必备的大型工具书。 本书内容极为丰富。全书涉猎近60个领域,涵盖了近280个知识主题,展示了近1800个知识点,字数为300多万字。书中内容专业性强,同时又易于理解和掌握运用。每个知识点阐述的方法本着从原理、历史到现在,尤其从现实的实际作用上论述、讲解透彻。该书内容从古至今,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人类起源到社会发展包罗万象,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需求。本书时代感强,资料翔实,文字通俗易懂,是内容全新,规模适度的知识宝库。 (编者:GQ )
-
通俗电视剧美学汪方华著本书通过对中国电视剧历史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创作模式/生产方式——“通俗电视剧”做一次系统、全面的阐述,从而对国产剧、中国电视艺术、乃至于整个中国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奥黛丽·赫本千叶堂·媒体评介:1、《时代》主奥黛丽·赫本:“就像一颗精美切割的钻石。”2、1990年被《世人》(People)推举为“全球最美丽的10人之一”。3、1996年,距她辞世已届3年,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杂志Harpers&Queen举办了一项民意调查,找出当代最美丽的女性,赫然高居榜首的便是奥黛丽·赫本。·奥黛丽·赫本自传:赫本人生的全程式扫描,多幅历史上从未公开的精美照片·光芒四射、硕果累累的演艺之路多幅珍贵剧照及影片背后的传奇故事·赫本生命中的男人及她的两次恋情三度婚姻·奥黛丽·赫本的独门美丽贴士:赫本亲述美丽秘诀及独门化妆技法·奥黛丽·赫本与纪希梵共同打造的好莱坞经典着穿法:七分裤、低胸公主裙、手镯、从头黑到脚、圆框太阳眼镜……·奥黛丽衣橱全览:必备服饰、配件、基本原则·窈窕淑女,没有皇冠的皇后:赫本在时尚界无可取代的地位。VCD:世纪之美VCD完整记录赫本人生及电影传奇本碟是一部关于赫本的珍贵历史纪录,它将真实再现奥黛丽·赫本这一好莱坞的时尚传奇人物。碟中有名人传记式的事实讲述,也有赫本心路历程的自我表述。她传奇坎坷的婚姻之路,她在世界范围无人可及的影响力及她在拍摄影片时留下的珍贵剧照、摄影花絮,还有许多第一手的充满赫本风格的时装摄影。在这里我们能欣赏到一个真实、优雅、充满感染力的奥黛丽·赫本。
-
玉观音海岩著尽管说本书仍然沿袭海岩小说的老套路:爱情+警匪,但是本书的故事发生在美丽富饶、令人神往的云南,使得哀婉、离奇的情节中,弥漫着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调。本书尚未出版,就有多家报纸连载,读者争相阅读。电视连续剧也在筹拍之中,相信一定会像海岩以往的作品一样,收视率再创新高。这是一部以表现中国女性善良宽容之美的抒情之作,奇巧与朴拙并存,阴柔与阳刚兼蓄,品质细致而又不伤大气。海岩在《玉观音》中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女警察安心由于一次 偶然的“外遇”,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在亲与仇,情与法之间痛苦地纠缠, 她经历了死亡的残酷,也重新体味了爱情的甜蜜,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完满的女 性,投入到极其艰苦、危险的缉毒工作中。海岩善于把警匪题材与爱情故事相结合,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扣人心弦,海岩小说以其青春激情和人性的壮烈,近年来拥有了不少读者。
-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海岩著故事缘于一把意大利小提琴,这把价值连城的小提琴在我国失窃后,被偷运到香港引起了香港两大黑帮——潘氏家族和天龙帮的一场火拼。潘家幼子潘小伟被偷送到大陆避难,我公安人员闻讯后,立即组织侦破小组,以潘小伟为线索,展开了追查小提琴的工作。潘小伟被天龙帮一路跟踪到北京,正当杀手向潘小伟时,我公安人员一并擒获二人。经过审讯得知小提琴现在潘氏家族手中,但由于潘小伟从不参与家庭事务,故并不清楚小提琴的具体下落。于是,侦察队长伍立昌派出刚从刑警大学毕业的女警官司吕月月,化妆成导游小姐,与其他几位武警同志,在保护潘小伟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追查国宝级文物小提琴。这次事变触动了潘小伟,他终于答应配合警方,劝说其大哥潘大伟交出小提琴,通过几天的接触,月月和潘小伟这一对青年男女产生了朦胧的情感,而一直暗恋月月的刑警薛宇的心里不是滋味,与此同时,我公安人员在几经波折后获悉天龙帮帮主即将抵京参佛拜庙,顺例接受潘家仪和之礼——小提琴,于是侦破小组布下天罗地网,在潘小伟的主动配合下计划夺回国家财产,哪料中途节外生枝,潘大伟让潘小伟利用献琴之际暗杀了天龙帮帮主,并携琴私逃。正当我公安人员对潘大伟和小提琴进行搜搏时,潘小伟竟瞒着大哥,偷出小提琴,冒险来见吕月月,在吕月月的劝说下,潘小伟把小提琴悄悄交给了警方,小提琴终于回归祖国。潘小伟欲与吕月月南下出逃。一路上,潘大伟等人严密监守吕月月,使其无法与组织取得联系,直到他们来到出境前的最后一个小镇,吕月月趁众人熟睡之时,犹豫再三,终于以人民警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战胜了个人私情,悄悄拔通了报警电话……当刑警们赶到时,潘大伟等已死于同天龙的厮杀中,而潘小伟也在吕月月和她的队友们面前,绝望地自杀了。回到北京,月月回想自己在被挟持的过程中,由于私情而产生过种种犹豫和矛盾,为此,吕月月深深自责,她辞去刑警的职务,回到东北老家,正当她准备深居简出,平淡度日时,却发现自己已怀上了潘小伟的骨肉,孩子是无辜的,更何况是自己亲生的,月月决定生下孩子,为了抚养孩子,月月辗转求职,生计困顿,最后只好又回到了北京,做起了陪酒女郎,呼酒买醉,来麻痹自己。潘氏家庭得知大祟仍有潘家后续的香火,为收回孩子,潘家族骗吕氏母子去了香港,一年后,吕氏母子惨死街头,成为潘氏家族内部利益斗争的牺牲品。
-
名画典藏.第二辑段传峰王有政的作品朴实、美好,作品让人看了一目了然,通俗易懂。作者善于用最朴实、最自然的语言,传达出对生活最真切的感受。本书为王有政绘画作品选集。
-
魔灯(瑞典)英格玛·伯格曼(Lngmar Bergman)著;刘森尧译《魔灯》是伯格曼的自传,书里有他的童年生活、父母不和谐的婚姻、死亡阴影所带来的惊吓……而它以不是一本年代纪事体的自传,倒似一部文学作品,像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如他自己的电影作品、是现实、记忆和梦幻的组合,也是一个电影时代的记录。本书是在世界影坛享有极高声誉的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自传,成书于他宣布息影后的1987年,既是对他一生的回顾,也是一扇通向他心灵秘密通道的门,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他的作品提供了深层次的心理依据。伯格曼在书中通过真诚的笔调叙述,让读者走进了属于他自己的秘密世界。伯格曼一生的经历:他的电影、他的影像、他的人生,这一切都源于孩堤时代的一套玩具:一盏魔灯。而这又正是本书的标题。正如伯格曼自己的电影作品,这本书是现实、记忆和梦幻的组台,也是一个电影时代的记录,今天的伯格曼己名满天下,人们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他的电影所记录的人类情感则会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回味、去思考。作者简介:英格玛·伯格曼1918年7月I4日出生于瑞典的乌普萨拉。他在戏剧、电影乃至文学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他曾于197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而为其获得世界性声誉的则是他从影后拍摄的那些伟大的电影,如《第七封印》、《处女泉》、《野草毒》、《呼喊与细语》、《穿过黑暗的玻璃》、《芬妮与亚历山大》等。他的电影多次获得各种电影节大奖,并获得3次6项奥斯卡金奖。英格玛·伯格曼与意大利导演费里尼、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代表了19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最高峰。伯格曼以他那简约的影像风格。沉郁的理性精神和对生与死、灵与肉、精神与存在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成为世界影坛上为数不多的将电影纳入严肃哲学话题的人物之一。他以强烈的个人风格所奠定的瑞典电影的理性精神至今仍深深影响着瑞典和世界影坛。译者简介:刘森尧,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著有《电影生活》、《导演与电影》,译有《电影艺术面面观》、《电影表演与艺术》、《布努艾尔自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