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苒苒老师谈表演李苒苒 著本书是一本表演艺术家李苒苒对自己一生进行表演教育的精华理论总结。李苒苒在表演艺术的教学岗位辛勤耕耘了三十多年,培养了一大批为观众所瞩目的新星。李苒苒认为电影在发展,电影表演教学也应该发展。这本书是她多年对表演艺术思考的结晶,为建立起我们国家自己的完整的表演教学体系,使学生掌握电影文化及理论知识,通过舞台和银幕上的表演实践,锻炼自己的表现力和驾驭不同角色的能力。
-
无障碍电影马卫 著本书所介绍的无障碍电影是专为视障人士提供的一种特殊观影服务。在保留电影原音的同时加入旁白解说,通过对电影剧情和画面内容的描述,帮助视障人士消除观看电影的障碍。我国的无障碍电影发轫于2005年,迄今已有数以千计的志愿者投身这项公益事业。 《无障碍电影:向善向美之路》概要介绍欧美无障碍电影发展情况、细致梳理中国无障碍电影成长发展、全面论述无障碍电影解说理论和撰稿技巧,不仅为撰稿者指点迷津,也为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发展点亮了一盏明灯。
-
非虚构电影制作艺术杰弗里·弗里德曼,罗伯特·爱泼斯坦,莎伦·伍德 著这本书反映了诞生一部电影的一步一步的实际的制作过程,同时,列举了许多实例,也包括了作者在制作影片中所犯的一些错误,读者可以从中学习与得到借鉴。作者对于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实例分析,以展示纪录片应对不同的挑战的一系列方法。同时,书中还包括了作者多年来所发现的一些有用的协议样本,以及作者在不同的电影制作阶段的项目建议书和脚本的摘录,以阐明电影的这些方面是如何和为什么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本书的特点应该就是作者本身非常丰富的创作经验,论述中经常会援引作者自己的创作经历。其中涉及如何确定选题,如何融资,需要多少资金,选择什么样的视觉风格,是否涉及哪些法律问题,怎么找到合适的发行渠道,针对这些问题,书中一一做了回答。
-
中国电视剧张国涛 著《中国电视剧:评价与评论》立足当前中国电视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播出平台竞争激烈的大背景,系统探讨了中国电视剧质量综合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将电视剧质量综合评价分为生产与传播两个阶段,深入梳理了电视剧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这是与其它电视剧质 量评价研究最大的不同之处。全书还将电视剧传播阶段的质量评价分为播前评价和播后评价进行了对比分析和量化呈现,使得电视剧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既具有理论依据,又具有了一定的可操作性。 收录于本书的“中国电视剧表演创作评价报告”、 “中国电视剧导演评价创作报告”是胡智锋教授应中国国际总公司张海潮总经理之约,并由做泽华本人带领硕士生组成的组建课题组为《全球电视剧产业报告2016》专门提供的一个子报告,从导演、表演角度切入电视剧质量评价也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
王城诀王淇生王静 著明朝中叶,东瀛倭寇来势汹汹,连下诸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朝廷为了抗击外敌,紧急在湘西土司王城举行“国考”选拔良才。大智若愚的年轻土司彭翼南,为救姐弟意外卷入了这场朝廷科举纷争。造化弄人,阴差阳错,王城三姐弟各自投入不同的阵营,展开了纠缠不断的至亲相残……1555年初春,倭贼逼近大明留都南京,大明王朝危在旦夕,恩断义绝的三姐弟捐弃前嫌,组建了抗倭联军——“虎狼之兵”,千里远赴杭州湾抗击敌寇。往日的恩怨情仇在民族大义面前烟消云散。面对强敌,王者彭翼南以湘西人特有的巫傩思维克敌制胜,他们凭着简陋的武器、无惧无畏的精神,在王江泾会战中大获全胜,打赢了这场几乎不可能打赢的战争,将日寇赶回了岛国,史称“东南第一战功”。该剧讴歌了民族英雄彭翼南的雄才大略与人格魅力;展现了湘西各族人民淳朴、善良、倔强的性格特质,以及面对外来侵略者不畏强暴、拼死抗争、永不言弃的民族精神。
-
消费时代从小说到电影改编研究熊芳 著《消费时代从小说到电影改编研究/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以中国进入消费时代为背景,对当代中国重要文化现象之一的小说到电影改编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主要以部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与其所改编成为的电影作品进行对照,从改编的历史观、改编的审美维度、改编的角色符号化、改编过程中的民族性持守及改编中视听语言的转化这五个典型问题入手,在寻找和揭示从文学到电影的艺术转化过程中,力图修复文学文本与电影影像之间易于错位的裂隙,尝试建立中国文论体系与改编话语体系,为当前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学作品与电影改编作品的生存空间、交融程度以及新的互生互惠领域的开创清理认识误区,建立新的参考。
-
视觉之上叶晓娴 著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艺术领域引发了一场科莫利(Comolli)所说的“可见的狂热”(the frenzy of visibility),集中体现在视觉为运动证据(马雷与马布里奇的“前电影”发明)与视听通感(斯克里雅宾的色光风琴和康定斯基的绘画)。然而,爱森斯坦在其书稿和电影创作中,对视觉作为电影的主要属性提出了质疑,从而启发了索布恰克(Sobchack)的电影现象学和德勒兹(Deleuze)的新物质主义等当代电影理论的进一步探索。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作者中心论,遵循基特勒(Kittler)所倡导的以媒体考古学作为研究范式,以“概念性运动”和“多感官体验”为研究主题,探寻爱森斯坦与当前电影研究的焦点问题——时间与运动、现象学、媒体交互理论之间的联系。
-
新亚洲视域下的当代印度电影及其启示汪许莹 著本书是从新亚洲视角探析当代印度电影的一本专著。伴随新亚洲的崛起,亚洲电影集体腾飞,印度电影以国内票房的绝对性优势以及在海外票房的不断斩获赢得亚洲其他国家的艳羡目光。在新亚洲视域下,构建亚洲共同体已成为亚洲各国共识,取得突出成绩的印度电影能否作为以及如何作为新亚洲视域下的电影范本予以借鉴、推广是本书的核心。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本书分为两部分,一是新亚洲视域下的当代印度电影发展本身,二是其启示。全书以新亚洲视域下的当代印度电影作品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建构高度俯瞰印度当代影像,揭示其繁荣发展背后的内外驱动力,在新亚洲视域下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评估其经验与教训,旨在为亚洲电影特别是中国电影的未来之路提供思考路径。
-
电影概论张霁月 编《电影概论》这本教材以专业视角带领读者走进电影的世界,领略电影艺术的光影魅力,体会电影故事的百态人生,欣赏电影文化的博大多元。在具体的内容呈现上,既突出电影的专业性和知识性,又强调电影的艺术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等。本书主要有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电影的基本元素”,主要介绍构成电影的“光”“色彩”“声音”,以及“画面构图”“镜头构图”等;第二部分“电影的一般创作过程”,主要从“剧作”“导演”“表演”“拍摄”“剪辑”等核心环节,介绍一部电影如何从文字成为视听合一的活动影像;第三部分“电影类型”,主要介绍世界电影百余年发展历史中**代表性的电影类型;第四部分“电影运动与电影流派”,主要介绍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影响深远、意义深刻的电影运动和电影流派;第五部分“电影工业与电影产业”。主要以好莱坞电影工业和中国电影产业为核心,介绍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相关问题。
-
乐影共生胡奕颢 著《乐影共生:MV艺术与文化研究》是系统论述MV的学术专著。以大量国内外经典MV作品为案例,从梳理MV的前世今生出发,其间相较于已有研究增加了数字媒体时代中MV新的拓展,进而探讨MV的本体属性,再以视听艺术的蒙太奇本质划分其类型,并逐一分析其下包含的诸多子类型及其艺术特征,总结各自在主题意义、创意模式、音画关系、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归纳得出MV在主题与风格、创意与架构、镜头与节奏等方面的制作规律,并推论得出MV具有抒情之真、意境之美、时尚之快和叙事之微的美学价值,进一步阐述各自包含的美学内涵及其生成逻辑,由此拓展至文化研究领域,思考MV在通俗文化、消费文化及大众文化视野中所具有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