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当代电视节目的特色与革新陈世华著本书围绕纪录片、电视剧、专题片、真人秀综艺等创新性电视节目形态展开,遵循界定概念、追溯历程、阐明特色、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的基本思路和写作框架,以代表性的电视节目为典型个案,界定其概念和特征,说明其重要价值,追溯起源及其动因,描绘其流变历程和当下状况;从传播契机、选题选材、内容结构、叙事模式、受众定位、拍摄方式、表现形式、营销方案等方面重点阐明其成功之道和特色经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憾,并从法律规制、政策引导、题材选择、内容叙事、技术运用、影音文字表达、品牌塑造等维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完善和提升的策略,以期推进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
影像与印象万丽萍 著本书基于电影审美场境理论和国家形象接受特点,分析了我国电影国家形象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从概念、审美、符号、情感等方面考察电影影像中的中国形象创作路径,并从海外受众接受的角度,探讨如何从“影像”到“印象”,提出中国电影国家形象海外传播的宏观策略
-
犹在镜中[瑞典] 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 著,韩良忆,王凯梅 译英格玛·伯格曼被公认为电影史上非常伟大且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多次斩获世界电影大奖,无论在影迷还是优秀导演心中都占有极高的地位。这是继《魔灯》后伯格曼又一部具自传性质的作品,围绕自己多部电影展开。从内心隐秘体验到影坛高峰经历,伯格曼深度回顾了个人影坛生涯,揭开《野草莓》《第七封印》《犹在镜中》等影史艺术片的制作幕后。《犹在镜中:伯格曼电影随笔》始于一场长达60小时的对话,之后全文由伯格曼本人重誊、润色,并隐去发问,最终沉淀为一部珍贵的大师私人电影记录。文中多处引录伯格曼的日记、工作手记、原始剧本等一手资料,文采斐然,并附电影年表及由伯格曼基金会、瑞典电影公司授权的精美剧照。
-
电影学院200[加] 保罗·卢西(Paul Lucey) 著,王建设 译本书是一部“编剧实用工具包”,提炼自美国编剧工会成员贡献的宝贵经验,由资深故事专家经30年教学实践打磨而成。内容围绕剧本写作的两个基本要素:怎样创造一个故事,以及怎样把故事写成一个成熟的商业剧本,并针对各项难题提供创作技巧与编剧策略,旨在培养读者发现故事、升级创意的能力。 此外,书中还包含大量标准格式的剧本案例、编剧工会常用术语、制片厂剧本评估表、剧本分析样例、改写样例等实用参考。
-
声画叙事司若,黄莺 著“视听语言”是传媒、影视院校的专业必修课。在整体社会处于“视频化生存”的当下,新文科建设中强调学科间交叉融合的背景下,“视听语言”更是成为哲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学科学生的必备课程。本书从视听语言发展史入手,对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进行深入剖析,对蒙太奇、长镜头、悬念设置等重要视听知识进行专题性讲解,对电影的灵魂——叙事进行有理论、有深度的阐释。本书每章设置了相关思考题,并提供了拉片训练案例,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学习与创作。
-
电影戏剧大师讲表演刘诗兵 著《电影戏剧大师讲表演》是一本作者在学生时代和刚毕业留校任教时期(1959—1965)的影剧名家专题讲座听课笔记,记录了当年有丰富创作实践的导演、表演艺术家对导演、表演创作的探索,是一本有价值的艺术资料。 此书是对电影、戏剧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对年轻人研究导演、表演艺术的创作规律会有一些帮助,可供电影、戏剧从业者和广大艺术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影视专业学生的课外教材。
-
影像流域陈晓 著本书主要对于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商业电影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在时间上对其进行微观层面的断代划分,历时考察中国商业电影的生发环境及流变状况。其次,结合“本土性”表达及“国际化”表达两条共时线索,力图解释中国商业电影生成、变化、发展的主体因素,勾画出该领域范畴内丰富立体的文化图景。最后,综合实证研究方法,尝试以跨文化视角透视中国商业电影的输出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方法论延伸及讨论。
-
大片时代记忆王一川 著本书是著者有关2003年至2012年十年间中国电影的文化修辞状况的评论汇集。全书以中式大片为重心,对该时期中国电影的文化修辞景观做了独特的阐释和评价,涉及《英雄》《无极》《集结号》《让子弹飞》《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金陵十三钗》等影片,重点分析了中式大片的美学困境、身体美学与心灵美学的分离、主流文化与中式主流大片、历史影像再现中的价值取向、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视觉流、中国电影的后情感时代、中国电影与文化的悖逆、中国大陆类型片的本土特征等问题,展现出电影文化批评者的独特风格。
-
中韩电影海报设计美学比较研究杨建华 著本书是第一部系统从美学角度对中韩两国电影海报艺术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美学专著。本书通过中韩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比较研究,立足于东亚传统美学和中韩各自本土传统审美文化,系统梳理与有着同根同源、都沐浴在儒、道、禅审美文化背景下的中韩两国,各自电影海报设计艺术对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及各自表现出的同质化和差异面,从韩国海报设计美学创新与传承模式的比较中,对中国海报设计美学体系的国际化建构意义深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在中韩电影海报设计美学的比较研究领域是第一次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对促进两国现代设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特别适合中韩两国专业类文化公司、广告、设计公司专业参考;高等艺术院校和综合类大学中的艺术设计学科辅助教材、教师和科研机构研究者的研究资料。
-
传统与新变黄海贝 著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第一部黑白无声电影《定军山》,开启了中国百年电影史;自1958年诞生以来,中国电视剧则走过60余年历程,成为当今覆盖最广、受众最多、影响优选的现代艺术样式之一。1998年前后,我国开始大面积铺设网线和网络设备,互联网逐渐实现了文字传播,声音传播,最后到图像视频传播。近十余年,互联网新媒体引领的发展,使影视剧的产业链发生了深刻变革。本书将从电影产业、微电影、影人访谈及热点评述四个章节,详尽呈现新媒体视域下中国影视剧的传承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