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
-
造就电影的时刻[英] 大卫.汤姆森(David Thomson) 著,兰若 译大卫·汤姆森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电影评论家,也是值得信赖的电影史学家。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作者) 电影史学家大卫·汤姆森在代表作《造就电影的时刻》里,从1887年埃德沃德·迈布里奇早期先锋性的照片开始,选取百年电影史中包括《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M就是凶手》《长眠不醒》《第三个人》《公民凯恩》《火车怪客》《东京物语》《日落大道》《西北偏北》《放大》《教父》《唐人街》《出租车司机》《闪灵》《蓝丝绒》《暴力史》《声名狼藉》等70多部电影,引领读者进入一场视觉的饕餮之旅:既让我们一次性领略了影史上重要作品的魅力,又能从他对大量的影像细节的解读中体会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动人瞬间。他以独特的角度和作家精准恰当的表达,揭示了一个时刻是如何成就一部电影,从而告诉我们电影的本质,以及镜头内外的苦乐人生。
-
影视艺术语言鉴赏袁江名 著《影视艺术语言鉴赏》是作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授课进行的写作。影像文化不仅在受众的覆盖面和受众的选择量上超出了文字文化,而且传统的文字媒体本身也在越来越多地借助图像的魅力。我们正处在一个影像的时代,或者说一个影像主义的时代。而影视,应该说是复杂、丰富、完整的一种影像艺术,换句话说,它在100多年的历史中所积累的视听修辞经验就是影像符号的基础或者提供了资源。我们理解影视、学习影视,主要学习如何阅读和使用影视以及其他相关媒介的视听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从影视的画面语言、叙事技巧、影像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专业的传播能力。另外,学习影视与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对人类文化、文明、社会发展的总体认识。
-
大师镜头[澳] 克里斯托弗·肯沃西(Christopher Kenworthy) 著,黄尤达 译昆汀·塔伦蒂诺作为当代好莱坞类型片的高手,是一位擅长制造情绪和动作张力的镜头大师。本书精选《杀死比尔》《低俗小说》《无耻混蛋》等片的典型场景,配合画面逐镜分析,揭秘昆汀如何快速确立人物与故事基调,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维持戏剧张力,为观众营造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 这本图文并茂的拉片书不仅总结出导演的核心运镜技巧,同时介绍了一种高效的阅片方法。一旦掌握昆汀运用机位、演员走位、摄影机运动的视觉秘籍,理解电影化技巧如何在讲故事中发挥作用,你也可以做到每场戏都恰到好处,每个镜头都表达精确,每到关键时刻总能令观众惊心动魄。
-
微时代语境下影视广告创意与设计姜娜 著在“微时代”,通过各种媒介,不同的社会人员均可以在公众平台上 自由的展现自己的各种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信息通过去中心 作用而有所淡化,各个主体间又以平等和自由作为交往条件,在这个交 往过程中交往的文化关系是具有“去中心化”性质的,进而产生了新时 代背景下新的文化构成模式。《“微时代”语境下影视广告创意与设计》根据设计类不同专业的研究方向,精心选配了大量的图例,通过以图译文、以文解图以及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介绍了“微时代”语境下广告创意与设计的方法。主要介绍和阐述了新媒体时代下的平面广告的创意方法,青年亚文化语境下手机媒体广告创意方法, 户外新媒体广告创意方法, 新媒体时代下的影视广告创意设计以及新媒体时代下的广告系统性整合。内容深入浅出,力图将可读性和实用性、科学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
-
民族经典的立体再造侯克明 著歌剧《白毛女》是扎根人民生活创作出的讴歌人民的红色经典。2015年是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由文化部出品,北京电影学院拍摄的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制作完成,对传承红色经典,研究推动电影艺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集合了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创作过程的源起、过程、台前幕后不为人知的细节,及电影创作者,电影评论家、艺术批评界的诸多名家对当代3D歌剧电影《白毛女》创作进行的学术探讨。 书稿约30余万字、300余张图片,收录了少为人知的历史资料,是一部兼具艺术价值、学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主题电影研究书籍。
-
导演思维[美] 肯·丹西格(Ken Dancyger) 著,吉晓倩 译本书对导演工作的核心做出了详细剖析,指出锻炼导演思维、提升导演水平的三种深入途径:文本阐释、摄影机运用和表演。作者以“称职”“优秀”“伟大”三个标准,对 14 位风格迥异的导演进行个案研究,分析他们如何调动各种手段赋予故事文本之外的影像美学价值和思想观念价值。书中列举的导演案例丰富,既有商业片领域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又有艺术片领域的库布里克、特吕弗,以及多位女性独立导演,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帮助各位年轻导演们更自如地表达自我。
-
网络剧与网络综艺批评范周,王青亦 著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网络文艺已经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中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策源地。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交互性、便携性、无门槛等媒介特性已经深入文艺作品的骨髓。本书以网络文艺为研究对象,首次深入探讨网络文艺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本书将成为厘清网络文艺相关概念,引领网络文艺发展方向,弘扬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理论著作。
-
听十四位导演讲纪录片[美] 詹姆斯·奎因 著,张诗隽,崔佳姝 译世界上有多少个故事,就有多少种讲故事的方法。《听十四位导演讲纪录片》这本书中罗列了纪录片导演兼电影监制的詹姆斯·奎因对业界知名的十四位纪录片导演的采访。本书针对纪录片拍摄的选题策划、采访人物选择、采访方式的确立、画面效果的呈现、音乐创作及剪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
银幕艳史张真 著,沙丹,高丹,赵晓兰 译《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 1896-1937》是一部近现代中国电影研究的专著。全书以精妙的笔触展现了都市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尤其是上海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意义。书中通过诸多电影文本的解读、电影生产机制的分析,探讨了电影与诸如摄影、建筑、戏剧和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电影与文化工业、明星机制、都市发展等的联系。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发掘梳理,作者考察了之前忽视或遗忘的诸多影片,重新解读了部分经典,并拓展了重要的有关白话现代和都市文化的论题,包括电影作为“新媒体”如何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展示和建构了现代的社会机制和性别角色。本书已成为中国早期电影研究的经典之作,曾于2012年在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本次出版进行了若干文字修订,并增加作者访谈等三篇附录文字,更为完整呈现作者近些年对于上海电影文化和都市文化的思考。
-
口碑与票房[美] 斯坦利·D·威廉斯 著,何珊珊 译本书曾以“故事的道德前提”为名刊行,旨在挖掘所有成功故事背后的规律。全书聚焦于故事表层叙事之下的深层结构,即故事的真实意图,告诉我们,无论故事片还是纪录片,无论影视还是舞台作品,无论文学创作、商业广告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讲述,所有成功故事都有其与生俱来的基因:道德前提。道德前提让角色更丰满,让情节更可信,让故事激发更多人内心深处的共鸣。它让我们看到,故事不仅可供娱乐消遣,而且会赋予角色和观众深层的意义:照亮人类的精神困境。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道德前提在情节设置中的应用;第二部分则借用影片实例展示具体的操作方法。本书将成为指引故事创作者一路披荆斩棘的明灯。身为观众,通过阅读本书,也能明白一个好故事是如何让你逐步深陷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