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
-
舞蹈基础韩云本教材由舞蹈基础知识及舞蹈技能应用为主要内容,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教材共分为舞蹈入门、舞蹈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蹈训练、幼儿舞蹈教学、幼儿舞蹈创编五个章节,并在每个章节中划分若干小任务。每个任务由“我的目标”“我来学”、“拓展延伸”“练习与思考”四部分组成。“我的目标”主要是提出本学时的任务和要达成的目标,使学生明确努力目标;“我来学”是通过精选的教材内容,使学生获得舞蹈知识及素养、动作要领和教学提示,为学生学习建立知识架构;“拓展延伸”是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练习与思考”则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对课程内容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巩固吸收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本书可用学龄前儿童培训从业人员进修的参考教材。
-
海门山歌与海门山歌剧文化研究钱建明《海门山歌与山歌剧文化研究》是继《中国民族乐队建制研究(1950-2005)》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它是一部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流布与区域文化研究相结合的理论专著,其独特的学术视角和可贵的资料挖掘,势必会在音乐理论界引起进一步的关注。《海门山歌与山歌剧文化研究》是南京艺术学院与原海门市“校政合作”项目之一,也是建明运用多学科交叉理论与方法,通过长期田野考察而梳理、提炼出来的一部学术著作。从多方面来看,无论在研究对象之历史人文钩沉,还是在相关领域的音乐文化理论阐释等方面,《海门山歌与山歌剧文化研究》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作为选题研究的学科理论依据——“文化中的音乐”研究理念和方法贯穿于著作的始终。作者通过深入的史料搜集、分析和田野考察,将海门山歌与山歌剧之研究对象——沙地环境与沙地人等社会变迁纳入长江下游河口段移民历史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视野之中,提出了海门山歌及其展衍方式(如海门山歌剧等)是这一区域的移民与原住民共同拓殖开荒、生息繁衍的一个历史见证与现实延伸。与此同时,由于一种地方文化对于外来元素的兼收并蓄,通常始于社会生活的习俗变化与社会成员的认同维度,相比其他文化现象,音乐行为与之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因而,结合南通一带历史所包含的“沙地”人文的形成与发展轨迹来看,其方言地理与历代政区划分不仅具有并行与重叠等多样性特征,而且为崇(明)、海(门)、启(东)、通(州)各地以“飞地文化”融入吴语太湖区苏沪嘉小片,并由此衍生亚吴语“方言岛”提供了依据和条件。其结果之一,在于为“田歌叙事”及其展衍的“海门山歌”之历史过程,提供了前提和学理条件。作为探索和归纳海门山歌传承与发展主要规律的重要视角之一,将海门山歌剧及其专业表演团队的创作表演、社会运作模式等,纳入长江下游河口段移民文化的延伸与影响之中,从历史形成的“离散人群”之移民结构、集体记忆、身份归属等方面,审视不同阶段国家主流文化建设背景下,相关社会群体通过“剧场艺术”与“送戏下乡”之交叉与融合,探索和实践将“沙地人”文化情结与打造公共社会文化体系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建明从文化人类学、文化传播学及民俗学等学科视角俯瞰“江南移民”及其历史形成和现实存在的独特视野。尤其值得提到的是,作者将这一社会群体的代表之一——海门山歌艺术剧院(剧团),依托江海平原夹江临海的自然和历史环境,历经半个多世纪进行的舞台创作表演,以及自身运作模式、艺术活动等对于“市民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与经验得失作为选题考察的主要案例,不仅体现了研究者对于选题研究之历时性、共时性相结合的严谨把握,更凸显了作者经由田野调查而确立的选点布局与科学论证的有机融合。
-
持器作舞—舞蹈名家图文集主编 金浩这是一本珍贵的对中国当代舞蹈名家全方位、深度捕捉的书,它以与人物相关的“器物”为引,用鲜活的一张张人物图片配短文的方式,概括他们艺术观念的发展和探求舞蹈真义的轨迹。 \n值得关注的是,饱含着对舞蹈的热忱之心的图片出自中国国家大剧院官方摄影师——王宁之手。这些生动的、极富内涵的图片沉淀着舞蹈名家的艺术记忆和生命记忆,也承载着中国舞蹈发展历程的时代的记忆。细细品读,也许你能从这些深刻的表达中,明晰老艺术家的主张和理念,挖掘中国舞蹈艺术的文化渊源和导向。 \n
-
全国少儿主持考级指导教程 第一级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本套教材以通过文旅部的少儿主持考级为教学目标,以提高青少儿语言表达能力为宗旨。本级教材为第一级,是为3~4岁学龄前儿童设计的一套播音主持训练手册。遵循以儿童能听懂的方式进行讲授,以儿童喜欢的游戏展开训练,以儿童能够记住的口诀为理论指引的原则,每课分为“一起完成任务”“热身小游戏”“学习小园地”“练习小舞台”“课后小思考”五个环节,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语言表达训练。本级共分为八个章节,内容涵盖了认识发声器官、发声吐字方法、口语交际、礼仪姿态等多个方面。本级教材重在激发儿童语言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跟名师学爵士鼓新概念何春雷 著本书件是由国内著名爵士鼓教师何春雷编写的爵士鼓新概念图书,同时也是一本从零起步的,内容由浅入深的,全面丰富的爵士鼓学习指导用书。全书分为理论篇、基础篇、节奏篇、加花篇、独奏篇五部分。作者在编写中尤其注重基本功练习及运用,设计了大量的练习曲目。全书条理清晰,内容由浅入深,让学鼓者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演奏技能。本书也是一本系统学习爵士鼓的教材,可以帮助爵士鼓学习者更好的入门,让鼓爱好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技能。
-
舞蹈作品排练教程王艺波 著本书立足于培养中小学舞蹈教师,并将教学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采用翻转教学的授课模式,从而达到能够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们提供更多教学能力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对应大学四年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舞蹈学习剧目,如东北秧歌学习剧目《东北那旮沓》,藏族舞蹈学习剧目《酥油飘香》,蒙族舞蹈学习剧目《盛装舞》,群舞训练剧目《小溪?江河?大海》,岭南民俗舞蹈群舞训练剧目《移动的山岭》等。本书的内容特色为所有训练剧目都是具有动作性、技巧性、情感性等综合训练价值的优秀剧目,在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足够的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的挖掘开发。
-
中国民族民间舞高级教程钟宁,马胜飞 编本书是“成人舞蹈教材”系列之一,由北京舞蹈学院组织专家、优秀骨干教师和地方民族民间舞老艺人编写而成。本教程以各民族的特色性舞蹈动作为主干,尤其侧重道具舞蹈的研究与编排。全书以壮族的打马、瑶族的长鼓、彝族的烟盒、哈尼族的棕扇、白族的霸王鞭、东北秧歌的手绢、胶州秧歌的双扇,以及北京的太平鼓与花钹大鼓等多支具有典型性的道具舞蹈为例,进行研究与编排,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本教程风格纯正、内容丰富,具备特色性、风格性、实用性和人文性,图文并茂,是不可多得的实用性教材,可供职业和非职业舞蹈工作者教学、创作和自学之用。
-
数字复制时代的舞蹈美学汤旭梅 著本书选择将数字复制时代视为当前媒介与社会语境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切入点,聚焦舞蹈艺术领域中的发展、革新、变化,再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系统性的论述,将理论之光以“跨界性”的思维和模式延伸至舞蹈艺术生产创作中,寻找更多元的表达途径、更丰富的话语空间。
-
民族舞蹈概论邓佑玲 编调查研究人口较少民族舞蹈身体文化传承现状的目的,一是抢救保存当下的舞蹈文化,为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提供基本的史实资料,保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舞蹈文化为载体维护文化多样性;二是丰富民族舞蹈文化教育资源,为专业院校舞蹈文化的教学提供舞蹈多样性和审美多样性选择;三是为舞蹈文化的发展、舞蹈作品创作和创新提供灵感和源泉;四是抢救保存人口较少民族舞蹈及其载体文化,如传统民俗、民族节日文化,研究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力图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为复兴人口较少民族的舞蹈及其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为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政策提出对策建议。项目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费孝通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为带领,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展开。在田野调查点的选择上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代表性原则。项目所选田野点是该民族舞蹈流传比较集中的地区或村寨,其舞蹈文化在该民族中具有代表性,以便了解在传统民族社区中民族舞蹈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二是连续性、回访性原则。一方面,项目所选田野点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工作时期调查过的地方,从而为本次调查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照系。依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文本,通过回访调查了解该民族舞蹈在舞种、舞蹈本体、舞蹈的时间和空间、传承人等方面的变与不变的信息,并结合民族社会的整体变迁,通过历史比较观察社会变迁与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与流变之间的内在关系;另一方面,是对某个民族和某个舞蹈的流布区域,对舞蹈传承人做持续观察、调研、访谈跟踪工作。有10个民族的舞蹈我们进行了两次以上的调研。三是客观性与全面性原则。项目选点不站在个人偏好的立场,避免求近、求便、随意性和观光化,力求客观深入有代表性的村落和典型的仪式场景,对节日和仪式中的民族舞蹈的考察记录力求客观全面。
-
中外舞蹈思想教程于平 著本教程是上海音乐出版社与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合作出版的“南艺舞学丛书”中的一本,分为六编:外国舞蹈美学思想、外国舞剧创作思想、外国舞蹈创作思想、中国舞蹈创作思想、中国舞蹈美学思想、舞蹈美学思想的我思我见。教程全面梳理了中外历史中著名舞蹈理论家、创作者等的舞蹈思想,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中外舞蹈思想集成著作,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