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
墨点字帖 执笔写经典 格言佳句楷书荆霄鹏暂缺简介...
-
三希堂法帖宋高宗《千字文》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宋高宗《千字文》与《集字圣教序》相比,此作是墨迹、章法自然、行气贯通、粗细分明,行笔速度较快,多一些潇洒,而少了点蕴藉,由此可知宋高宗对王羲之书法下过一番功夫。宋高宗痴迷书法,未尝一日舍弃笔墨。他见多识广,对古代法帖了然于心推崇魏晋书风。他正书和草书兼擅,用笔干脆利落、结体多变、随性书写,饶有魏晋古风。
-
三希堂法帖黄庭坚·《松风阁序诗帖》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的晚年之作,笔法如长枪大戟,结字如奇峰危耸,是典型的黄氏辐射行书体,此诗卷沉着老道,圆熟高古,结体严谨,以横向取势,中宫收紧,撇捺向左右舒展,张力外放,横画极力右上倾斜,藏锋拖出,竖画起笔多为落笔后调整中锋下行,有钢筋铁骨之感,用笔一波三折,如枯藤古树,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劲健挺拔,耐人寻味。
-
大美若虹孙大虹《大美若虹》是中国画报出版社为云南省公安厅退休干部、著名公安摄影家孙大虹编辑出版的一部摄影诗词书法作品集,汇编了孙大虹近年创作的同题摄影、诗词、书法作品120篇(幅);本次展览活动挑选了40篇(幅)原作公开展出,每组作品均采用“诗书照”三种艺术形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讴歌时代美好生活,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风格,是一个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式样独特的艺术展览活动。
-
三希堂法帖苏轼《寒食帖》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此帖是苏轼的代表作,此帖的书法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
三希堂法帖孙过庭《书谱》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孙过庭《书谱》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今存《书谱》,分溯源流、辨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六部分,文思缜密,言简意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许多论点,如学书三阶段、创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孙过庭的《书谱》是一篇著名的理论著作,书谱全文3700余字,不仅讲述了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还对于五种书体的特点,包括具体的笔法、墨法和章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还阐明了什么是书法,书法是一门艺术,“尚情”是书法的目的,并对他认为比较好的书法家进行了评论。
-
三希堂法帖米芾·《苕溪诗帖》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蔡京的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意气风发,尤其是大字冠绝占今,无有出其右者。蔡京的书法在笔画与笔画之间有着连带之感,笔画之间相互揖让,并不是遵循着唐人书法的均衡之感,而是以势取胜,给人一种笔画舒展,纵横自如的视觉享受用笔干净利索,风格秀润雅致,宋代楷书精品。
-
三希堂法帖〔十九)赵孟頫·《与山巨源绝交书》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赵孟頫《与巨源绝交书》为延祐六年(一三九),正其六十六岁去世前三年所书,通卷字势,一气贯注,精劲圆润,一点一画,沉着精到,如刻入缣素一般,正其年高手硬之时也,且其书笔法严谨,体势茂密,能示人以规矩,最适宜于学者临摹行草之用。
-
三希堂法帖颜真卿《自书告身帖》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自书告身帖》楷书纸本,传为颜真卿所书的墨迹。《自书告身帖》是颜真卿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委任为太子少保时自书之告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文凭,相当于后世的委任状(任命书)。颜真卿写这篇告身时已是七十二岁高龄,他的书法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该帖端庄朴厚,苍劲有力,有一种高古气象和庙堂之气,为其晚年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
-
三希堂法帖嵇康正草养生论陆有珠《三希堂法帖》,全称为《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又称为《钦定三希堂法帖》,即正集32册,236篇,是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由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十二年梁诗正等奉敕编次内府所藏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家(含无名氏)的墨迹钩模镌刻,选材极精,共收三百四十件楷、行、草书作品,另有题跋二百多件、印章一千六百多方,共九万多字。《三希堂法岾》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镌刻拓工之精,以往官私刻帖鲜与伦比。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代表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书法艺术殿堂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养生论》卷是存世的赵构精品力作之一,真草二体书就。从形式上看,与智永《真草千字文》如出一辙,真书与草书间夹排列,互为映照,有序的排列充溢着一种匀整平和之美。赵构此篇《养生论》,完全承传了“二王”一脉的书风,用笔润媚圆和,精奥纯正,丰腴圆润不失清逸之气,温柔妍婉颇具清和流宕之像。结字疏朗秀整,真书工稳而韵意萦绕,草书流动而意态冲和,真所谓“禊帖嫡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