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
米芾蜀素帖 苕溪诗帖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米芾(一〇五一—一一〇七),字元章,四十一岁前名黻,后改芾,号鹿门居士、襄阳漫仕、海岳外史等。祖籍太原,徙襄阳,世称“米襄阳”。中年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官至礼部员外郎,故称“米南宫”。米芾以书法着称于世,尤长于行书、草书,苏轼称其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该书选印的《蜀素帖》《苕溪诗帖》,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均创作于元佑三年,作者时年三十八岁,是其中年书法的代表作。《蜀素帖》,录诗八首,因书于蜀地所产本色绢上而得名。有乌丝栏,纵约二十厘米,横二百八十四点三厘米,七十一行,现藏台北故官博物院。此帖书于绢素之上,故多渴笔,落笔浑劲,振迅直下,字体欹侧,行气多变,大得超妙入神的佳趣。《苕溪诗帖》,纸本,纵三十点三厘米,横一百八十九点五厘米,全卷三十五行,共三百九十四字,现藏故官博物院。全卷録米芾自撰诗六首,乃其“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者。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运笔潇洒,结构舒畅,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
-
沈尹默条幅精品集张一鸣沈尹默作品种类繁多,条幅作品所占比例**,但由于条幅作品纵横比大,很难满足常规字帖的出版要求,本册采用整纸打印后折迭的方式,这样既方便大家临摹,又不损原作的行气。采用真迹高清拍摄并精印,使书法研究者不仅可以体会到原帖的风神,而且可以领会到笔豪往来的动势、中锋提按运笔引起的墨色细微变化等细节,这对广大书法爱好者探求前贤笔法有事半功倍之效。《沈尹默条幅精品集》选取沈老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精品代表作,采用整纸折叠的方式,真迹高清拍摄并精印出版。沈尹默先生是现代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他的书法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尤擅楷书、行草书,中锋用笔,运笔提按起伏震动,使笔锋万毫齐铺,点画充满张力,故经得起放大,是唐以后屈指可数的大家。
-
中日佛教书法交流研究纯一遣唐使中,留学僧有玄防、空海等人。他们留唐的时间,短者一年,多者数年乃至十数年,对于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及以繁荣日本的奈良朝文化都创造性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唐代中日书法艺术的交流,使艺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遣唐使、留学生等将中国书法名家墨迹带回日本,为中国保存了一大批书法真迹。在中国,“墨迹”一词是指所有的亲笔书物。而在日本,“墨迹”则有特定的含义,特指中国宋朝禅宗高僧的笔迹,或指以日本临济宗为主的禅宗高僧的笔迹。
-
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 祝允明杨东胜书画题跋即在著名书画作品上题写文字,书写于书画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其内容主要是品评书画作品、追述故事、考证版本及渊源等。作为中国书画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题跋也是古人书法及文学造诣的集中体现。题写在传世书画中的文字,往往也是艺术水平极高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丛书精选了历代书法名家的题跋精品,按题跋者汇集成册,并辅以录文和句读,不仅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创作素材,也为古代书画的研究与鉴赏提供了资料。祝允明(1461-1527年),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
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 翁方纲杨东胜书画题跋即在著名书画作品上题写文字,书写于书画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其内容主要是品评书画作品、追述故事、考证版本及渊源等。作为中国书画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题跋也是古人书法及文学造诣的集中体现。题写在传世书画中的文字,往往也是艺术水平极高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丛书精选了历代书法名家的题跋精品,按题跋者汇集成册,并辅以录文和句读,不仅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创作素材,也为古代书画的研究与鉴赏提供了资料。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府大兴(今北京大兴)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家。其楷书初学颜真卿,后专学虞世南和欧阳询;行书主要学习米芾、董其昌及颜真卿。翁方纲学书态度严谨,强调笔笔有来历。其书风连贯柔和,很有大家风范。
-
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 吴湖帆杨东胜书画题跋即在著名书画作品上题写文字,书写于书画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其内容主要是品评书画作品、追述故事、考证版本及渊源等。作为中国书画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题跋也是古人书法及文学造诣的集中体现。题写在传世书画中的文字,往往也是艺术水平极高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丛书精选了历代书法名家的题跋精品,按题跋者汇集成册,并辅以录文和句读,不仅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创作素材,也为古代书画的研究与鉴赏提供了资料。吴湖帆(1894-1968年),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江苏苏州人,吴大澂嗣孙。近现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书法先学赵佶瘦金体,得米芾《多景楼诗卷》真迹后即专攻米芾。宋徽宗之雅逸、米芾之俊朗兼而得之,风格润朗健举,清新脱俗。
-
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 蔡羽 王宠杨东胜书画题跋即在著名书画作品上题写文字,书写于书画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其内容主要是品评书画作品、追述故事、考证版本及渊源等。作为中国书画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题跋也是古人书法及文学造诣的集中体现。题写在传世书画中的文字,往往也是艺术水平极高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丛书精选了历代书法名家的题跋精品,按题跋者汇集成册,并辅以录文和句读,不仅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创作素材,也为古代书画的研究与鉴赏提供了资料。蔡羽(?-1541年),字九逵,自号林屋山人,又号左虚子、消夏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善书法,长于楷、行,以晋唐为楷模,以秃笔取劲,姿尽骨全,美有逸韵,王宠曾从其学书三年,深受教诲。着有书法理论著作《书说》。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明代书法家。擅小楷,行草尤为精妙。小楷受钟繇、王献之等人的影响,用笔淳厚圆转,结构上竭力避免笔划的交叠,于古朴中见空灵。行书和草书一反明代放浪不羁的风格,运笔速度较慢,比较注意点画得失,以沉着的笔触从容书写,古拙典雅,疏淡秀逸,别具一种沉静的风神。
-
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 朱耷杨东胜书画题跋即在著名书画作品上题写文字,书写于书画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其内容主要是品评书画作品、追述故事、考证版本及渊源等。作为中国书画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题跋也是古人书法及文学造诣的集中体现。题写在传世书画中的文字,往往也是艺术水平极高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丛书精选了历代书法名家的题跋精品,按题跋者汇集成册,并辅以录文和句读,不仅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创作素材,也为古代书画的研究与鉴赏提供了资料。朱耷(1626-约1705年),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九世孙。擅书画,能诗文。其书早年学欧阳询,行书学黄庭坚和米芾,晚年学王羲之,喜用秃笔写字。其字笔划粗细均等,但字形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形成一种圆润刚健的风格,也体现出一股桀骛不驯之气。黄宾虹曾提出八大山人书法首位、绘画第二的说法。
-
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 沈周杨东胜书画题跋即在著名书画作品上题写文字,书写于书画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其内容主要是品评书画作品、追述故事、考证版本及渊源等。作为中国书画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题跋也是古人书法及文学造诣的集中体现。题写在传世书画中的文字,往往也是艺术水平极高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丛书精选了历代书法名家的题跋精品,按题跋者汇集成册,并辅以录文和句读,不仅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创作素材,也为古代书画的研究与鉴赏提供了资料。沈周(1427-1509年),字放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在画史上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沈周的书法以家传起步,泛学赵、钟(繇)、王(羲之)、二沈(度、糜)和宋四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等,于宋四家尤为著意,晚年则醉心黄庭坚,得其精髓。喜用狼毫,线条锋利銛锐,结构跌宕开阖,中宫收紧而四维开张,所谓“长撇大捺”,遒劲奇崛。
-
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 项元汴杨东胜书画题跋即在著名书画作品上题写文字,书写于书画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其内容主要是品评书画作品、追述故事、考证版本及渊源等。作为中国书画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题跋也是古人书法及文学造诣的集中体现。题写在传世书画中的文字,往往也是艺术水平极高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丛书精选了历代书法名家的题跋精品,按题跋者汇集成册,并辅以录文和句读,不仅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创作素材,也为古代书画的研究与鉴赏提供了资料。项元汴(1525-1590年),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项元汴精于鉴赏,所藏书画及鼎彝玉石,甲于海内,经其所藏历代书画珍品,多钤印满幅。项元汴工绘画,兼擅书法,每绘一画,必自题跋,其辞句之累赘,和钤印不厌多的习惯相类。书法出入唐智永、元赵孟頫,题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