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
传朴堂藏印菁华葛昌楹 葛昌枌 编《传朴堂藏印菁华》由浙江平湖著名收藏家葛昌楹、葛昌枌辑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从家藏两千方明清名家刻印中选其精者四百方钤拓而成,仅拓二十五部,弥足珍贵。该谱涵盖明清三百多年间,共辑录124位印人,四百余方印章,实可谓星光璀璨。其中有堪称文人印开创者文彭、何震,亦有“西泠八家”丁敬、蒋仁、奚冈诸公,更有皖派邓石如、吴让之,兼及赵之谦、文鼎、胡震、徐三庚、释达受等诸多知名印人。《传朴堂藏印菁华》在印坛影响至今,常为刻印人惦记。上海书店出版社曾于1999年影印出版《传朴堂藏印菁华》,时隔二十余年,对此印谱进行影印再版,更换封面及开本,以飨读者。
-
隶书入门视频教程王丙申 著本书属成人书法爱好者及中小学生书法入门教程,为使广大书法爱好者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学习书法而编写。全内包括:书法基础知识、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章法布局、创作欣赏。以范字为主,在范字中配画了毛笔运笔走势的轨迹,运用笔势图解的方法,使书法教学更为直观明了。范字中加以简单的图示,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便于老师教学与读者自学。为了能让初级书法爱好者更好地配合学好书法,作者加入了书写过程中的示范和精细讲解的视频,作为辅导学习的工具,让读者能够得到老师手把手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
颜真卿楷书技法指南司惠国 编本系列丛书,是依据汉字结体规律、书写法及实用要求,以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代表作品为对象,其中欧阳询《九成宫碑》、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胆巴碑》,被视为毛笔书法的入门字帖,书写者学习后很快就能掌握结构规律和书写方法,是当前具有实用价值的临习范本。 本系列丛书,内容全面系统,结构完整有条理,语言通俗易懂,学习指导性强,有对书法基础知识、基本技法等全面系统的介绍,对学习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赵孟頫楷书技法指南司惠国 编书法是我国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由萌芽初创到成熟完美,笔画、结体和章法布局不断美化完善,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本书选取中国楷书历史名家赵孟頫的《胆巴碑》碑帖真迹字样,可以最大限度提升书法爱好者的创作水平。对于楷书的框架结构、笔画,对每个笔画运笔方法(偏旁、部首、结构)的书写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权威指导、权威参考,避免读者走弯路。
-
书法有法孙晓云 著《书法有法(彩色纪念版)》是畅销二十余年的当代书论经典佳作《书法有法》的纪念版新书。本书首版于2001年,自2010年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修订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截至今年3月,平装版第22次印刷,精装版5次印刷,加上此前几版及多个语种的海外版本,累计重印三十余次,印数逾二十万册,在书法理论类图书中创下了较高的销售纪录。此次推出的《书法有法(典藏版)》是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自《书法有法》首版以来20年后的典藏纪念版。《书法有法》是孙晓云女士结合自己数十载书写经验对书法笔法的思考沉潜之作。书稿一大特点是文本叙述通俗易读,揭开传统书论晦涩术语之面纱,通过引人入胜的问题设置,以深入浅出的随笔体探讨了执笔法等书法相关的若干重要问题。另一特点是图文并茂,所配图片伴随作者思绪证史说“法”。书法爱好者可从中一探传统书写笔法之奥妙,大众读者亦可窥我国书画艺术之瑰宝。
-
葛昌楹卷传朴堂撷珍解旬灵 编“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之《葛昌楹卷:传朴堂撷珍》所收印章均为原石高清拍摄。在排版设计中,放大细节,突出原貌呈现,以便读者及篆刻爱好者有更贴近原石的视觉体验。本书具备较高艺术性,融入相关的学术研究内容。书中收录张炜羽《葛昌楹的印章递藏与桑梓情怀》、梁章凯《传朴堂旧藏名家篆刻举隅》、郭超英《葛昌楹先生捐印记》等文,从传朴堂藏印的规模、来源与特色,以及此批印章入藏西泠印社始末等多个方面予以阐释说明。书末还附有节选自葛贤鐄《葛书徵先生年谱》的《葛昌楹先生年谱简编》,使得读者对葛昌楹生平有更清晰的了解。
-
寄梅堂珍藏名贤尺牍王鹏 编暂缺简介...
-
米芾尺牍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米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等。初名黻,四十歲左右改名芾。米芾好收藏,精鑒賞,書畫俱絶。其書取法廣泛。少時學顔真卿,繼而學柳公權。久之,知顔、柳出于歐,乃學歐陽詢。又學禇遂良。後經蘇軾指點,上溯魏晋,熔古今,自成一家。其筆法變化之豐富,結字造勢之新奇,堪稱一代之冠,這一點尤其體現于尺牘作品中。精研米芾風格多樣的尺牘作品,嚮來是「二王」一系學書者的必修功課。本書收録米芾尺牘九種行書三帖,草書四帖,以及《箧中帖》《逃暑帖》。行書三帖,即《始興公帖》《李太師帖》和《張季明帖》,均書于元祐初年,三帖合裝一卷,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始典公帖》署款仍用「黻」字,爲米氏中年時期作品,從此帖可以清楚看出米芾行書兼學褚、顏。《李太師帖》和《張季明帖》筆精墨妙,沉著痛快《張季明帖》豐腴流暢《李太師帖》寬展肥美,是米芾尺牘中的精品。至于《箧中帖》的靈秀流美《《逃暑帖》的用險得夷,似欹反正,都給人以深刻印象。《元日帖》《吾友帖》《中秋詩帖)《海岱帖》合稱草書四帖,是米芾草書代表作,現藏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館。米芾并不著意爲草書,然點畫精到,使轉縱横,無不如意。
-
吴昌硕临石鼓文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吴昌碩(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號老缶、苦鐵等,浙江安吉人。吴昌碩是近代藝術史上的一代宗師,書、畫、印三絶,而石鼓文是其所有藝術的根基。石鼓文又稱《獵碣》,字體介乎大篆、小篆之間,是一千古篆法之祖」。吴昌碩在石鼓文上傾盡心力,他説 |予學篆好臨石鼓,數十載從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沙孟海這樣概括吴昌碩對于石鼓文的臨習和創新「先生四五十歲所臨石鼓,循守繩墨,點畫畢肖……大約中年以後結法漸離原刻,六十以後確立自我面目,七八十歲更恣肆爛漫,獨步一時。」六十歲以後,吴昌碩熔冶鐘鼎、陶器、刻石等文字體勢,遗形取神,風骨勃鬱,終于自成宗派,獨樹一幟。本書所刊吴昌碩臨石鼓文十二開,是其創作于一九一九年夏天的《書畫合璧册》中的對題,現藏中國美術館。吴昌碩節臨各石殘篇,「以臨爲創,可見其日常書寫狀態。
-
封泥考略[清] 吴式芬,[清] 陈介祺 著《篆刻小丛书:封泥考略(套装全二册)》共收封泥八百四十九方,其中除极少几方为战国时期外,大部分乃秦汉时期遗存。所收各封泥大体上以内容分类编排,先列官印,后列私印及闲章。每种封泥皆配有原大拓片,真实地反映了秦汉印章篆刻的原貌。而封泥后附有翁大年等所作考释,所论内容涉及官制、地理等方面,开创了以封泥文字证史、补史的先河,也早地践行了“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互相释证的所谓“二重证据法”。因此,该书既是了解汉代篆刻艺术的必读书目,也是研究古代职官、历史地理等的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