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
寒食帖书法之意 苏东坡行书精讲教程贾存真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其为“旷世神品”。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做对比:《兰亭序》是雅士的风格,《祭侄稿》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各领风骚,称得上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大里程碑。本书以苏东坡的《寒食帖》为主题,对全文129个字的写法逐一进行精讲,同时选取苏东坡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一夜帖》和《东武帖》进行解析与精讲,旨在帮助书法学习者实现逐字精写,进一步掌握。本书附赠写字视频和电子版碑帖等学习资源。本书内容丰富、讲解细致,适合对书法感兴趣的读者学习、临摹。希望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体味苏东坡的书法精神,了解其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
中国碑帖名品·杨淮表纪本社 编《杨淮表纪》,全称《杨淮杨弼表纪》。东汉熹平二年(173)二月刻于陕西省襄城县古褒斜道的南端(东北褒斜谷之石门隧道的西壁上)。卞玉过陕西褒城石门,拜谒记述杨涣(字孟文)事迹的《石门颂》后,赞誉杨涣之孙杨淮、杨弼爲官清廉,但不幸早逝,故将二人生平事迹撰成《表纪》,并刻于《石门颂》之侧,以爲纪念。刻字部分高274厘米,顶部宽73厘米,底部宽52厘米。隶书,七行,每行刻十五至二十六字不等,共二百一十七字。1967年,因石门所在地修建水库,将此石刻与《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石门颂》《石门铭》等摩崖石刻从崖壁上凿出,1971年移至汉中市博物馆。《杨淮表纪》爲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名作,书法宽博疏朗、纵横开阖,对后世影响较大,是东汉隶书名品。今选用之本爲私人所藏清道光间拓本,末行“黄门”之“黄”字未损,有越岑题签并跋。原裱本第一开左页过宽,排版时分爲两页。整幅拓本亦爲私人所藏,约道光晚期所拓,末行“黄门”之“黄”字微损,有任政题签,此种拓本较罕见。此次均爲首次原大原色影印。
-
中国碑帖名品·赵之谦篆书铙歌 三略本社 编赵之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字益甫,又字撝叔,号悲庵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承清代文字训诂与金石考据之学,于书法、绘画、篆刻、金石、鉴藏等皆有造诣。《铙歌》,篆书,纸本,计十二开,内容为抄録汉代鼓吹乐《上之回》《上陵》《远如期》三曲。篆法朴拙浑茂,气韵古质,乃赵氏早年篆书精品。今藏故宫博物院。《三略》,篆书,纸本,共八屏,内容为节録唐代《群书治要》中《三略治要》诸节。是作用笔婉转流畅,字势姿态万千。
-
观照·省思·展望乙庄 著2020年11月28日,首届“中国恒美花都杯”全国书法大展于在恒美国际花都美术馆开幕!当天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观察》杂志社主办,北兰亭、恒都美业集团承办的“中国书法当代发展与未来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恒美国际花都艺术馆举办。 本书集结了与会书法家和学者的31篇学术文章,主要围绕当代书法理论发展、书法创作技法与文化表达、书法研究方法、不同书体的创作现状与未来走向、书法审美的多元、中国书法的国际视野、书法创作与评审机制、书法与文化产业等议题进行的探讨。
-
中国碑帖名品·傅山啬庐妙翰本社 编傅山(一六〇七—一六八五),明末清初书画家、思想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等,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在晋中名望极高,精医术,擅鉴藏,又于经史子集、诗文书画无所不通。《啬庐妙翰》,纸本长卷,多纸拼接,其内容主要抄録了《庄子》外篇之《天地》《天道》《天运》三篇,兼有议论、批点、笔记等,是杂书卷形式的典型代表,卷中大量使用奇古文字,有篆书、金文、传抄古文、异体字、通假字等,甚至有其自创文字。今藏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
-
沈尹默临孟法师碑张一鸣沈尹默临的《孟法师碑》,临于1945年,时年62岁,是他书法处于 状态时期的临作。此册页纵33.3cm,横20cm,共29开,册页后有 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的题跋3开,对沈老楷书评价极高。临帖是书法学习的不二法门, 是书家的日课,沈尹默终其一生遍临历代经典法书,但他 心仪的始终是初唐的褚遂良。褚遂良所书《孟法师碑》吸收了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优点,用笔轻重虚实、起伏顿挫均富于变化,结体疏密相间,顾盼照应,章法缜密而气势流动。沈尹默临写的《孟法师碑》,技法齐备,笔笔有交代,结体宽舒,变化多端,既得到了褚遂良书法的精髓,又有所创新,是学书者临摹学习的珍贵范本。
-
中国碑帖名品·范式碑本社 编《范式碑》全称《庐江太守范式碑》,又称《范巨卿碑》。三国魏青龙三年(235)正月立于任城(今山东济宁)。无撰书人姓名。碑额篆书“故庐江太守范府君之碑”二行十字。据《后汉书》载,范式卒于官,当是卒于庐江太守任上。碑文中有“青龙三年”语,可知此碑爲范式卒后数十年后所立。宋洪适《隶释》载:“魏明帝青龙三年,县长薛君、乡人翟循等所立。”并録此碑全文,计十九行,行三十三字。碑阴题名四列,一二列十行,三列十一行,四列六行。宋以后碑断,没入土中。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胶州崔云芳在济宁州学西龙门坊水口发现碑额。乾隆五十二年(1787)初夏,济宁李东琪在济宁学宫棂星门西发现残碑,遂将其与碑额移至济宁州学保存。1929年,碑石又移置到新建的小金石馆(今济宁博物馆汉碑室)内保存。碑石残后,碑阳存十二行,每行六至十六字不等。残高166厘米,宽104厘米,厚26厘米。碑阴存题名四列共二十七人。另有清代李东琪、黄易、李克正题记。《范式碑》书法劲健淳朴,遒劲浑厚。爲三国石刻中的名品。今选用之本爲朵云轩所藏清后期精拓本,二行“士会”之“会”字捺笔上部尚未损泐,有姚孟起、陆翔题签,册中有陆恢释文并跋。整幅拓本爲私人所藏晚清拓本,此次均爲首次原大原色影印。
-
中国碑帖名品·三老讳字忌日刻石本社 编《三老讳字忌日刻石》,俗称《三老碑》,又称《三老讳字忌日记》。清咸丰二年(1852)夏五月出土于浙江余姚客星山下,为严陵坞周世熊所得。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军攻陷余姚,碑被士兵扑地起灶,幸碑文未损。民国八年(1919)周氏后人无力常保碑石,转售沪上商人陈渭泉。民国十年(1921)碑石已至上海,沪上外商欲以重金收购,事为浙江沈宝昌等获悉,后经西泠印社丁仁等人多方呼吁,募捐集八千金购得,并于杭州西泠印社筑石室保存。现藏杭州西泠印社汉三老石室。此刻石高九十一厘米,宽四十五厘米。除刻字面略平正外,其余几面皆未打磨,凹凸不平。石刻正面上部有刻画痕迹,有学者认为系碑额文字,惜出土时已断,难以辨认,亦无定论。石面有界框,框内以界线分左右两直列,右侧自上而下又分四栏。石刻无刊刻年月,文中有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52)五月十日,当刻于之后不久。石刻无撰书者姓名,为三老“通”的孙子“邯”所立,以记述祖父母、父母名字及忌日。书法宽舒圆润,拙朴质厚。为汉代石刻中之名品。今选用之本为沪上童衍方先生所藏精拓本,右侧第四栏首行“次子邯”之“次”字外界格已泐去,虽非初拓,却是归西泠印社之初精拓本,哈麐旧藏,有吴昌硕题首,吴藏堪、冯煦边跋。系首次原色影印。正文部分为便于原大刊印,特将整幅拓本的图版依传统剪裱样式裁切并重新排列,题跋亦如此处理。
-
中国碑帖名品·赵孟頫洛神赋三种本社 编赵孟頫(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元代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等,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赵宋宗室,赵匡胤十一世孙,谥号“文敏”。《行书洛神赋卷》,故宫博物院藏,纸本,行书,深得二王遗意,妍丽灵秀,气势端美,结体匀称,气势跌宕。《行书洛神赋卷》,天津博物馆藏,纸本,行书,运笔圆活遒媚,点画丰腴端美,气韵妍丽轻捷,格调舒朗清逸。《小楷洛神赋册》,故宫博物院藏,纸本,小楷册页,宗《黄庭经》《洛神赋》,兼参晋唐写经之意,精整中见高古。
-
马和之《毛诗图》研究黎晟 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