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临川文化罗伽禄 著《江西文化符号丛书-临川文化》系统梳理与展现了从古至今产生于抚州和建昌地区的临川文化之显著特色。全书分为“教育之盛”“思想之光”“文学之显”“世家之采”“医药之灵”“造物之美”“‘非遗’之韵”七个篇章,对临川文化所涉及的不同重要领域之内容与特色进行了精要勾勒,以点带面,深入浅出,突出文化的符号性,并力求图文并茂,是本系统把握临川文化精髓的通俗读物。
-
陶瓷文化郑云云 著景德镇享有“世界瓷都”的美誉,是中国非常早走向世界、走向全球的城市。然而,自古以来,创造了灿烂陶瓷文化的陶瓷匠人,受到文化水平的制约,无法著书立说。而文人也普遍将陶瓷艺术视为“君子不器”的工匠之作,很少将其提升到文化层面来审视。所以古代研究陶瓷文化的珍贵文献,数量之少,与中国陶瓷在历史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并不相称。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研究,伴随着中国陶瓷的复兴,开始向系统性、学科性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本套系列丛书,定义为大众读本,旨在以简洁通俗的语言,向大众介绍江西文化的精彩,陶瓷文化自然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环。
-
色彩列传米歇尔·帕斯图罗 著在当今的欧洲,黄色在日常生活环境里登场的机会并不多,在符号象征领域里的作用也不大。但在历史上并非一直如此。在古代各民族的眼中,黄色代表光明、热量和繁荣,它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神圣的色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宗教仪式上,黄色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则认为黄色代表黄金,拥有不朽不灭的特性。黄色地位的衰落始于中世纪,从那时起它具有了两面性:一方面象征谎言、吝啬、背叛,有时还与疾病和疯狂相联系;另一方面又能象征权力、欢乐和富裕。 从16世纪开始,黄色在世俗文化中的地位继续衰落。无论是新教改革派、天主教会还是晚些时候的“资本主义价值观”都对黄色评价很低。虽然在科学领域它位列三原色之一,但黄色的符号象征意义始终具有正反两面性。时至今日依然如此,偏绿的黄色在我们眼中总是显得很不舒服,甚至有些危险,因为它暗示着疾病和毒素;而偏橙的黄色却显得欢快、健康、滋补,正如橙子这种水果一样。 本书是“色彩列传”的最后一本。这套系列丛书从2000年起陆续出版,旨在建立起一门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直至今日的色彩历史学。该系列的前四部分别是《色彩列传:蓝色》、《色彩列传:黑色》、《色彩列传:绿色》和《色彩列传:红色》。
-
1863,现代绘画的诞生加埃当·比贡 著时间回溯至1863年,法兰西美术学院主持的官方画展拒绝了大部分报名参展的作品,引起被拒绝艺术家们的强烈不满。拿破仑三世为安抚民众举办了“落选者沙龙”,马奈《草地上的午餐》横空出世,引发19 世纪西方艺术史上Z大争议,“现代绘画”由此粉墨登场,“印象派”这个影响了一个世纪美学思想的绘画流派也由此诞生。“落选者沙龙”因此成为世界艺术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在此之后,官方艺术的影响逐渐变小,艺术家们开始不拘流派技法,进行自由的创作,巴黎市也在自由创作的氛围中逐渐成为世界艺术之都。 本书正是对“落选者沙龙”事件的一次历史性还原,兼论它的源流与影响。作者灵动的散文笔法赋予历史书写强烈的故事性,近百幅彩色世界名画插图更令人仿佛置身一座纸上美术馆。
-
圣经的艺术暂缺作者威尼斯是世界上最上镜的城市之一。人们只要来到这里,总是喜欢在各处不停拍照和摄影,保留一份美好的旅行回忆。若论威尼斯最能引起参观者惊叹和好奇的景点,则非圣马可大教堂莫属。这座华美的庞大建筑极其引人注目,再加上近年来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将它的很多资料转换成数字信息,展示于网络和各种社交平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很容易领略它的风姿,因此近年来它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总而言之,圣马可大教堂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如此清晰地展示在世人眼前。 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与之前相比,它已经被更多人了解和解读。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座艺术的宝库依然神秘而不为人所知,他们沉迷于它的魅力却又不能恰当地理解。出现在拱顶、漩涡花饰甚至墙壁上的绵绵不断的铭文,时而藏匿于诗句时而隐藏于字谜,都是这座神秘的殿堂向人们抛出的接引之手,引导人们翻开它的篇章细细研读,尝试理解和探索它的奥秘……然而人们的目光却匆匆掠过这些词句,只陶醉于眼前一闪而过的惊艳。于是,圣马可大教堂依旧寂然而不为人所知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有人能够停下脚步,找到那个古老的密码,用心翻开这本每一页都精心描画的宏伟篇章,进入它的世界仔细研读。 而这本《圣经的艺术——圣马可大教堂里的马赛克画》能够让读者深切地理解到,在威尼斯人心中,这座教堂绝不仅仅是一个礼拜场所,它同时象征着被上主救赎的教会,还代表着写有上主箴言的羊皮卷宗。对这些威尼斯人来说,圣马可大教堂本身就是一座荣耀的立体《圣经》,再也没有哪座城市拥有比它更璀璨的《圣经》。北方诸国的教堂往往被密密麻麻的灰暗雕塑填满,人物形象混乱模糊,只能勉强辨认;但在这座大教堂里,每个字母都镀了金,以东方而来的珍宝装饰,每一页都配有精致的图画,远远看去这本教堂之书就像三贤士之星一般光辉熠熠。 因此圣马可大教堂的《圣经》即整个圣马可大教堂本身。它虽名声赫赫,但却需要我们恰当地诠释,明晰它的奥义。说到圣马可大教堂对《圣经》故事的展现,人们很自然想到富丽堂皇、规模宏大的镶嵌画,圣马可大教堂的《圣经》是由丰富多彩的图像和形态几个世纪以来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在这里碰撞和融合,撰写的瑰丽篇章,让这本闻名于世、富有活力的著作绽放出更美丽的光彩。
-
中国艺术小史郑振铎 著《中国艺术小史》共收录郑振铎先生三篇艺术史论:《伟大的艺术传统》《中国古代绘画概述》《近百年来中国绘画的发展》,内容涵盖绘画、石刻、青铜器、玉器等多个艺术门类,简述了中华文明不同时代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伟大的艺术传统》是郑振铎先生1951年应《文艺报》编者之约而写的,并连载于该报。原计划篇幅甚大,可惜未能完成。
-
砚园聆涛 乐海钩沉吴海 著本书是第四届全国音乐口述史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音乐口述史学会年会的部分论文的结集成册。论文集包含43篇论文,包括音乐口述史方法研究20篇文章,音乐口述史人物访谈23篇文章。其中,音乐口述史方法研究的文章包括音乐口述史数据库的建设、音乐(教育)家口述史的意义、音乐口述史在高校的运用等内容;音乐口述史人物访谈的文章包括对国内外音乐教育家、音乐表演家、作曲家、戏剧乐队的访谈,阐述他们的从艺经历和对业界的贡献,以及存在的意义与启迪。
-
中国艺术设计史夏燕靖 著《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中国艺术设计史(增补版)》按照朝代演变的历史逻辑,系统地阐述从原始社会直至现当代中国设计发展的特点与成就,透析各时代中国设计的创造力与生产力。《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中国艺术设计史(增补版)》突出对历史脉络、术语概念、知识重点及史料背景的阐述,各章节的知识链接和同步习题更以教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满足读者“可读可学”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助于学生逐步达到“以史为鉴,明正现实”的学习目标。中国设计自古有之、连绵不断,始终有着自身的原发力和继发力。中国艺术设计史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学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
-
拜占庭艺术李宁 著从公元330年诞生到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历经千余年的辉煌,孕育了繁荣的艺术。拜占庭艺术融合了罗马文化、东方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形成了以象征主义为特征的建筑和绘画传统,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拜占庭帝国的辽阔疆域。今天,意大利、北非和近东都保留着这一艺术传统的丰富遗迹,散发着拜占庭艺术所有的神秘和闪闪发光的美。拜占庭文明所产生的辉煌的宫殿、教堂、绘画、珐琅、陶瓷和马赛克镶嵌画,都让拜占庭艺术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并且永恒不朽、生生不息。
-
罗马式艺术候海燕 著艺术史上,我们常用罗马式艺术一词来甄别11世纪初至12世纪末这段历史时期。该时期呈现出多样化的地域流派,这些流派有其各自独特的风格。无论是在雕塑还是在建筑中,罗马式艺术均体现出鲜明的粗犷的形式特征。本书以丰富的插图和极具魅力的文字,重申了罗马式艺术的重要性,当今,罗马式艺术总被掩盖在后来的哥特式风格艺术光环之下。罗马式艺术是欧洲历史上,**自成一体、独立统一的艺术风格。罗马式艺术吸收了古希腊美术成就,继承了埃特鲁斯坎艺术传统,而将艺术推向实用主义,在内容上侧重描绘享乐主义的世俗生活,在建筑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的风格,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化。其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肖像雕刻、壁画和彩绘泥金稿本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