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试读
美文
国学
书库
导航
艺术史
法国人眼中的艺术史
(法)福尔 著,张昕 译
从距今三万年前的史前时代开始,艾利•福尔以法国人特有的抒情与优美引领着我们驻足于欧洲原始洞窟中的先人手印和动物造型,然后沿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给我们讲述了亚述帝国的好战与残暴,以及逝去的巴比伦文明的奢华与优雅。从中亚到非洲,艾利•福尔又带领我们横穿红海,进入非洲古老的埃及文明去瞻仰法老的陵墓与神庙。在古老的东方之旅结束之时,他再一次把我们带回欧洲的土地,在那里,爱琴海边我们慵懒地享受着阳光与海洋的气息,然后前往奥林匹斯,去体味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的健壮体格与完美心灵。我们站在希腊的土地上,当还没有欣赏够希腊艺术的和谐与精准之时,暴风骤雨般的动荡已经袭来,亚历山大帝国与接下来的罗马帝国吞并了这里,却被这里的文化与艺术所融化……
法国人眼中的艺术史
(法)福尔 著,付众 译
本书讲述当历史的长流进入文艺复兴阶段之时,我们在意大利驻足的时间最为长久。佛洛伦萨亮起了人文主义的最初曙光。马萨乔、达•芬奇、波提切利……这里艺术家云集,各种艺术门类充分发展。在地中海沿岸,我们于威尼斯放慢脚步,安静地感受着这里的阳光与缤纷的色彩,这个城市的魅力完全反应到艺术家的画作中,无论提香、乔尔乔内还是丁托列托,他们对色彩极为敏感,热衷表现眼前的自然风光与享乐情调。而罗马地区的艺术则布满宗教色彩。在法国,肖像画十分繁荣,凡尔赛宫与枫丹白露宫的装饰复杂精美。弗兰德斯地区的凡•艾克兄弟与勃鲁盖尔,德国的丢勒与荷尔拜因,都在文艺复兴的这场洪流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
法国人眼中的艺术史
(法)福尔 著,袁静,李澜雪 译
本书讲述欧洲艺术在这个时期充分发展,风格多样。弗兰德斯地区的艺术大师鲁本斯以旋动的笔触与恢宏的色彩把巴洛克风潮推向极致,荷兰的艺术则非常朴素,这里的艺术家以乐观淳朴的心表现着寻常人家的欢聚和哪怕厨房中的食物。西班牙的格列柯笔下人物扭曲而变形,而委拉斯贵支等人则表现着深厚的现实主义功底。神,贵族,流浪汉,儿童,老妇……没有什么形象是西班牙画家所忽略的。法国普桑与洛兰的古典情怀,拉图尔对黑暗与烛光的热衷,洛可可华丽艺术的表现者华托以及体现了艺术又重新让位于生活的风俗画家夏尔丹都展现了法国艺术在这200年间的丰富性。英国也在这个时期崛起,这里有着绿色的园林艺术和多变的风景,透纳笔下的大海与火焰引发了印象主义的浪潮。
2010第二届今日文献展
张子康 著 黄笃 编
第二届今日文献展将借用“调节器”这一名词来刻画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与国际艺术潮流之间的关联性,在沟通与对话中探讨多元艺术在同一空间中展示的协调状态。
印度现代艺术展
四川博物院,深圳博物馆 等 编
《印度现代艺术展》综合展示了印度的文化,综合展示了国家认同过程中艺术家的大量作品以及它们的影响。这些创造性的表达方式是如此丰富、如此多样,既滋养了未来的艺术发展,同时又是历史进程中汲取不同文化养分的结果。《印度现代艺术展》旨在展现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印度艺术发展的概貌。展览融汇了诸多艺术大家的杰作以及他们在这一时代的视觉表达艺术。
西方音乐史
(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 著 余志刚 译
1960年,格劳特著《西方音乐史》出版发行,马上引起学术界的轰动,在英文撰写的西方音乐通史领域,这本专著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西方音乐史》中文版就是从该书第4版译出的。《西方音乐史 (第6版)》综合了近十年以来西方音乐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在中世纪和巴洛克音乐方面。
上海文艺六十年
朱咏雷 编
六十年上海文艺的历程,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实践的精神再现和艺术升华。无论传统的音乐、绘画、舞蹈、建筑、雕塑、戏剧,还是20世纪以来诸如摄影、电影、电视等新生艺术形式,都异彩纷呈地记录着、演绎着平凡人的不平凡实践,都匠心独具地再现着、升华着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每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每一段感人的故事情节,既谱写出这座国际大都市城市精神的华彩乐章,也吟唱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动人史诗。六十年上海文艺的历程,也是对人类文化艺术创作规律的上下求索和艰难超越。民族与世界、西方与东方,是全球化时代文艺发展的普世难题;传统与现代、高雅与通俗,更是高科技时代文艺创新必须面对的挑战。上海文艺界以对生命的热爱与真诚,以对专业的信仰与忠诚,将激情投入于每一次殚精竭虑的创作中,将智慧展现在每一个精益求精的细节里。六十年的历史已经证明:每一种深受公众喜爱的传统艺术,每一种尚待时间验证的先锋表达,都在彼此借鉴、互相转化中共存共荣,都在积聚力量、努力完善中超越自我。
不该遗忘的浙江制瓷史
闻长庆 著
《不该遗忘的浙江制瓷史》的主要内容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特别是我国的古代陶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和研究中国古代陶瓷历史文化阶段性和地域性的发展,更是当前挖掘和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闻长庆的《不该遗忘的浙江制瓷史》一书是在这个方面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更多新的发现、更多新的学术观点的讨伦,能够更好地促进古代陶瓷历史文化的学术交流和发展,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相信《不该遗忘的浙江制瓷史》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了丰富和深化对古代陶瓷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加热爱中国的陶瓷文明。
观看之道·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
郭景华 著
本文以当代著名学者饶宗颐的中国古典艺术史论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饶宗颐艺术史研究之研究,揭示20世纪最后一位通儒如何运用文化史眼光来观照中国古典艺术之发生及嬗变之过程,并对饶宗颐这种文化史研究方法论思想在艺术批评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理论意义做出评述。饶宗颐的这一学术思想的生成与他所继承的传统考据学方法以及他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国际汉学界频繁的学术文化交流的历史语境有着重要的关系。由此思路出发,本文行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从对研究对象的“前理解”出发,第一章介绍了饶宗颐的学术及艺术渊源,重点涉及了饶宗颐学术思想生成及其治学旨趣和审美兴味,对饶宗颐学艺结合的关联也作了一定勾勒。第二章介绍饶宗颐如何在中国近代考古学背景下进行古典艺术风格、精神诸源头研究,该章旨在强调历来艺术史研究中所忽略的20世纪上半叶艺术考古学研究,并对楚文化影响因子如何规范、影响着后代艺术的风貌也做了一定揭示。第三章主要围绕黄公望、八大山人、龚贤等艺术家,来呈现元明时期艺术家与文化思想潮流进行互动共生的思想状态,此章旨在揭示元明时期“三教合流”文化精神与主体艺术精神如何互动的动态表现过程,对过去静态的文人画审美形态研究作出反思。第四章主要介绍饶宗颐如何在融通的视野下对中国古典绘画与其他人文学科资源进行整合研究,从而得出新颖别致的结论;此章主要强调在艺术史研究当中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五章通过回顾20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在艺术史研究中采用的视角与方法,初步总结了饶宗颐艺术史研究中的新实证方法;余论部分主要结合当下艺术史研究的现状,通过对饶宗颐“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研究范式意义的抉发,来凸显饶宗颐艺术史论研究的价值之所在。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学术从学科建构及研究方法,无不笼罩着西方现代学术话语的色彩;而20世纪晚近以来,后现代主义者所宣扬的对于艺术主体的遗忘,对于文本意义的游移,对于文本生成语境的有意忽略,尤其是对人类知识整一性、历史连续性的破坏,更是给中国学术界的学术思想及方法造成很大的震荡。而饶宗颐的艺术史研究,以其文化史的眼光,历史考证的方法,把对传统艺术的诠释与理解与中国自身文化的生成、发展紧密联系的研究思路,却给入以很大的启迪和警示作用。当然,由于研究者与其研究对象的“先见”,历史的理解总不免有研究主体自身阐释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职是之故,饶宗颐的艺术史研究及我们对饶宗颐研究的理解,其研究的结论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唯一的。
四川美术学院校史
四川美术学院校史编纂委员会 编
《四川美术学院校史(1940-2009)》以“存史、研究、资政、育人、交流”为宗旨,坚持实事求是、概述历史全貌、突出办学特色的编纂方针,围绕人才培养、创作科研、服务社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与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展开,在“尊重事实、评价有度、大事不漏、见人见物、亮点写够、问题谈透”的前提下,坚持“以事为主,以史为线;以叙述为主,以提炼为辅;以重要工作和重大事件为主,兼顾其他工作”的原则进行校史的编写,力求编纂一部史料详实、体例规范、内容丰富、具有时代特色的历史文献。
上一页
下一页
读书导航
出版图书
古籍/国学
文学艺术
人文社科
经济管理
生活时尚
科学技术
教育/教材/教辅
少儿
工具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