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中国建筑艺术史刘托 著,韩子勇 编《中国建筑艺术史》是一部中国建筑史简史。《中国建筑艺术史》作者认为,人类建筑思想的进步以及建筑艺术的核心价值并不在于建筑体量的雄伟和建筑艺术的精湛,而在于人类如何在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选择非常适当的建筑方式和艺术风格,巧妙地应对自然与社会的需求。中国传统建筑是一个渐进且完整的发展历程,它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建筑艺术史本身也是一部社会史、文化史和生活史;较之其他艺术门类,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生产技术水平、审美心理、社会习俗、文化心理等的演变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如陵墓与园林的形制反映了人类的生死观念和自然观念,石窟寺的开掘和雕凿展示了人类信仰观念的变化,等等。书中对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介绍和分析,旁征博引,包含大量丰富的历史典籍资料和文学艺术作品,同时补充近年来考古界的发掘资料,吸收学界的研究成果;尤其最后对于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变异和转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与分析,这在同类著作中并不多见。
-
艺术是什么孙乃树 著《艺术是什么》是一部内容丰富详尽,语言凝练通俗的简明西方美术史。它囊括了史前至后现代时期西方绘画史的方方面面,从艺术史上关键的人物、事件到不断演变的艺术风格、流派等。通过精美罕见的图片,使人感受艺术独具一格的魅力,思考艺术史的发展进程,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
慢慢看董彬 著这是一本充满文化想象、对比中西文化的博物书,有助于增长我们的文化自信。作者在本书中试图通过几个“不那么游客”的展览做一次逆时间的博物之旅: 从“一亿年前的天空落下的一片羽毛”到小说里“寻找聂隐娘的磨镜少年”,从“帕埃斯图姆的跳水者之墓”到“改变文艺界的普鲁士蓝”,从“柏拉图歌颂的雅典之爱”到“土地散发着香气犍陀罗”……每一篇文字都面对一件(类)似曾相识的文物展品,随之而来的解读也从博物馆人的学术权力,变成了走向大众审美的趣味呈现。文物,不是只有一种解读,它可以有更多的思考与故事。
-
玛格南摄影史克拉拉·布维瑞斯 著玛格南图片社是1947年在巴黎和纽约成立的摄影合作社,集结了一些摄影史上的“伟大见证人”。摄影师们见证了20世纪的动荡,拍摄下了标志性的照片。每年,他们都会选拔新人加入。他们一起甄选出摄影师中的“佼佼者”。但是,怎样才算得上是一位“优秀”摄影师呢?玛格南的成员不断地在职业中为此目标奋斗和追寻。在经历了一次次迭代和动摇合作社的危机后,玛格南总结出了一种“成为摄影师的艺术”。 本书是第一部通过研究长期被忽略的档案,从而深入玛格南图片社历史的专业性著作。本书涵盖了摄影大师的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人文主义情怀和艺术性,可为广大的摄影专业师生和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参考。
-
非主流艺术史安争鸣 著一谈起艺术大师是不是只知道凡·高、毕加索、达·芬奇? 一聊起艺术史是不是只能想到文艺复兴时期? 一讲起艺术风格是不是只知道学院派、印象派? 其实艺术远非如此。《非主流艺术史》详细介绍了23位大众不熟悉却又十分重要的艺术家,以及许多有趣而又冷门的艺术知识。全书分五卷。每卷的第一章介绍一位“非主流”艺术家,并从该艺术家的作品向外延伸扩展出一个有趣的小专题;第二章梳理该卷主题下主流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搭建起必要的历史框架,再用几小节去介绍与该卷主题相关的非主流艺术知识。全书内容始于文艺复兴,止于20世纪,是一部视角独特的西方艺术发展史。
-
飞行@动物先锋王亚男 著人类航空航天史上,动物曾经充当试验先锋,在各种探索性试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许多试验工作本身存在巨大的风险,相当一部分动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这些试验动物为人类的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为航空航天技术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书以手账形式呈现,选取50幅精彩珍贵的参与航空航天试验的动物照片作为纪念,这些照片来自国外档案收藏机构,拍摄质量极高且比较罕见,同时具有科技美感和实用价值。
-
飞行@招贴内涵王亚男 著在航空航天进程的200多年间,由于各种原因制作的宣传海报数量众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商业或政府宣传海报是由当时社会上极具名望和才能的艺术家设计创作,其作品堪称经典之作,在航空艺术史上和商业艺术策划领域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在世界各地的政府档案机构中,收藏有一批精品级航空宣传海报。本书以手账形式呈现,并插入50幅兼具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经典航空主题宣传海报,讲述每个海报的故事,极具收藏价值和艺术气息。
-
血与肉的扭结范晓楠 著本书将战后英国艺术的研究定位在20世纪“肉身转向”的哲学背景中,通过两条研究主线贯穿全书展开论述:其一,以培根为主线,结合血与肉的主题,梳理战后英国不同时期代表性艺术家案例,通过对作品形式和观念的分析,形成清晰的脉络谱系;其二,以20世纪的哲学思想为主线,通过对与培根同期的哲学家安托南??阿尔托、梅洛-庞蒂和乔治??巴塔耶等思想的研究,结合作品展开论述,并在本书最后章节中通过引述后现代哲学家的思想观点进行回应,建构起整个20世纪哲学思想中“肉身”概念的脉络体系及其与艺术家作品间的深刻关联。 本书的研究具有三方面的意义:其一,可以视为对培根个案研究的一种独特的解读视角;其二,本书将战后英国艺术的研究定位在20世纪“肉身转向”的哲学背景中,不失为研究战后英国艺术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其三,20世纪下半叶以来,身体艺术在当代艺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身体问题成为当代艺术创作与理论批评的重要议题,本书对战后英国艺术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些哲学思想的脉络关联提供一个良好的范本。
-
明杂剧史徐子方 著《明杂剧史》是一部明杂剧史专著。作者运用系统论和心态史学、艺术美学等科学方法,对杂剧入明以后的发展状况作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提出了明杂剧发展规律是由民间进入宫廷、再由宫廷转入文人书斋等重要观点。《明杂剧史》中对明代杂剧的分期问题,对明代教坊司和钟鼓司等宫廷剧场,以及“家乐”等文人剧场及其发展皆作了有创见性的论述,对徐渭、汪道昆、孟称舜等戏曲名家名作也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
梅花开未落 不欲别山阴陈野 编《梅花开未落 不欲别山阴:地域美术史研究论文集(第4辑)》包含了地域美术史与地域文化传统研究;陈洪绶、王冕与徐渭研究;杨维桢、赵之谦与书法、篆刻研究;地域美术史研究等四编内容,其中包含了《赵之谦与吴大潋交往刍议》、《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陈洪绶死因新探》、《赵之谦的越中金石之交》、《“幽居与雅集——明清山水人物画中的文士生活”展中的书斋图与文士写像》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