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沈语冰 著《艺术史与艺术哲学》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为核心,集结国内外活跃在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从不同角度呈现这些学科的进展与前沿,强调艺术史、艺术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史学厚度为筑基,以思想深度为旨归。以期经过多年努力,形成系统而成规模的学术成果。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二辑)收录了十四篇国内外学者撰写的Z新研究论文,包括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合作举办的国际论坛“创生与精确:艺术、设计和科学间的非平凡关系”的专题论文,关于塞尚研究的艺术史专题,关于康德研究的艺术哲学专题,由本辑刊编委詹姆斯??埃尔金斯教授提供的Z新图像研究的特稿,以及四篇国内青年学者撰写的书评。内容不拘一格,但秉承我们的一贯宗旨:以跨学科的方法和多元化的视角对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和思考。
-
世界电影艺术简史尹鸿 著电影艺术已经发展了120多年,《世界电影艺术简史》以时间演进为经线、电影经典为纬线,为读者勾勒中外电影发展轮廓,提供在电影世界徜徉的指南,并试图寻找出电影与时代、与社会、与大众之间的相互关联,使读者能从电影中看到人类所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内外巨变。 《世界电影艺术简史》可以用作电影、电视、戏剧和新媒体等专业的学生影视艺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电影史”“电影艺术鉴赏”等公共选修课、通识课的教材,还可以作为电影爱好者和创作者的兴趣读物。本书对电影史的研究,也为学术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著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学者撰写的首部系统阐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专著,梳理了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欧美,包括苏俄的美学思想。全书结构清晰,融会贯通,深湛的西学修养中透出东方的灵性。这部著作对我国的美学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也是深受欢迎的高校人文通识教材。
-
辽宁艺术通览暂缺作者《辽宁艺术通览(古代卷)》以大文化的视角,评述了辽宁艺术从起源至近代的发展演变历程,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示辽宁艺术的成就、特色、发展规律,深入考察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它们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和艺术传统。本书采用传统的历史分期模式,结合辽宁地区朝代更替情况及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特点,确定分期。并对各个时期的雕塑、建筑、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及工艺美术等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深入考察和系统评介。
-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著通过对5位传承人及周边人员进行采访,对传承人的口述资料进行整理,不仅详细记录了技艺传承的历程,展现出传承人在实践中的创造智慧,还体现了传承人对该门技艺的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思考,从而呈现出非遗的精神内涵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进行相关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本套书采访的5位传承人分别是:六合拳传承人曹凤岐、永宁南关竹马传承人沈迎、红都中山装制作技艺传承人蔡金昌、大石窝石作技艺传承人宋永田、戏曲盔头制作技艺传承人李继宗。
-
中世纪笔记洛齐 著旅居里斯本的国际知名画家洛齐,以图像转述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阅读史笔记。《中世纪笔记》是洛齐艺术史笔记系列中最独特的一部。书中九十件作品似一气呵成,以柔性的毛笔笔触,艺术再造中世纪木刻般的画面效果。中世纪抄本风格的图像在此汇集,建筑、街道,天使、骑士、女巫,动物、花草,无不透露着人性的光辉和质朴自然的想象力。 洛齐擅长将西方艺术风格与中国书画传统精髓加以融合,他的“书法主义”就是这种艺术创新的成功实践。在这部《中世纪笔记》中,匠心独运的构图和耐人寻味的精妙细节,传达着中西文字和图像的偶遇、共存与对话,也演绎着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的古往今来。 附赠两册笔记本也非偶然,作为《中世纪笔记》的“陪衬”,里斯本主题和埃塞俄比亚主题的插画里隐藏着异域与他者,和中世纪的花朵鸟兽一起,为读者带去远方、惊奇或欢喜。
-
孩子读得懂的极简艺术史李成豪 著极简 有趣 生动 从史前艺术到现代艺术 从洞穴壁画到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 从米隆的《掷铁饼者》到罗丹的《思想者》 从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的结束,到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各类艺术流派的崛起! 一部专为7-12岁孩子打造的极简艺术史 一次遍览绘画、雕塑、建筑史上的名作 近距离观看世界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维新陈振濂 著20世纪90年代,作者多次于日本交流访学,留心收集东瀛史料,思考日本艺术在近代嬗变中的学术问题,本书即是他研究心得的结晶。全书以札记的形式,运用新史料,从日本艺术家的艺术经历、中日艺术家的交游掌故、欧美学者在日本的艺术活动等方面,具体而微地展现出近代日本艺术的嬗变过程。本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日本艺术的研究,更是对中国艺术家起到鉴往知来的启示作用。
-
解码世界文化[法] 伊莎贝尔·富热尔 著本书以时间为轴,从地球历史的发端、史前时代一直讲到20世纪,带领读者穿越数个世纪的时光,重走一遍人类的发明创造之路,讲述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历史。 本书中列举的文化知识都是优中选精,每个文化方面选取十余个文化现象进行讲解,其中包括:重要的神话传说、非常伟大的文学和哲学代表人物及其基本发现、不可思议的纪录、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科学的重要概念等有趣的文化知识。书中每一页都记录人类社会的璀璨成就,让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更好地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过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对历史、文学、政治、社会、艺术、科学、体育和地理方面的重大发展和有极大影响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留下深刻的印象。
-
中国影视文学史张金尧,卞芸璐 等 著纵观中国文艺发展史可以发现,一个时代,因其所具有的独特的时代条件,往往会产生出彪领那个时代又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主要文艺形式。元人孔齐在《至正直记》中记虞集言论云:“尝论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绝艺足称于后世者。汉之文章,唐之律诗,宋之道学,国朝之今乐府,亦开于气数、音律之盛。”王国维亦在《宋元戏曲考·自序》中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而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影像制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影视艺术凭借其受众多、覆盖面广、影响力巨大以及这门艺术本身的综合性优势,已形成独立的美学品位和史学品格,在当今社会发挥着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取代的独特作用。论电影和电视剧的共性,那便是二者皆为以影音为文本的叙事艺术。既然为叙事艺术,其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便体现在文学性上,若无文学性,影视剧艺术内涵的深刻性便无从谈起。文学、电影、电视剧都是在讲述人的故事,在叙事的矛盾、冲突、节奏以及对内容表达的结构上,都具有相似性。因此,诚如周月亮教授所说,“影视剧艺术说到底,离不开文学这根‘拐杖’”。在所有的非文学的艺术门类中,影视剧因其叙事性而离文学最近。《中国影视文学史》作为中国分类文学史的组成部分,首次尝试从文学的角度、以史学的眼光审视影视艺术,是否可行,还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