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这就是康定斯基[英] 安娜贝尔·霍华德 著,[英] 亚当·辛普森 绘,刘慧宁 译瓦西里·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有着沉着的外表和细腻的心思,这种细腻中蕴含着强大却又矛盾的控制力和创作力,这一切不仅塑造了他这个人,也塑造了现代以来的几幅杰作。他的作品中的高纯度的色彩、简洁的线条,冲破了具体物象的束缚,以鲜明而清晰的方式,直击观者的内心。 《这就是康定斯基》通过精致的插图和简练的文字讲述了康定斯基的生平和艺术,围绕他创作生涯的多个关键转折点,以插画来展现那些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以及他的各种奇思异想,并配合他的作品,为读者解读他的艺术魅力。
-
中国绘画史潘天寿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介绍上至远古,下至清末民初的中国绘画史,将中国文化、哲学、个性、风俗融入其中,正式提出中国画与西方画并立为人类艺术双峰的观点,是一本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美术史专著。全书分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四编,介绍24朝、1600余位画家及创作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各画派源流、特点等,包括但不限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宫廷画、文人画、佛画、界画、墨戏画等,介绍了美术史上“南北宗论”“吴浙之争”的重大争议,并对西域、古印度、西洋宗教画等外来画派对本土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介绍。本书初版于1924年,原稿因淞沪战火焚毁,经作者撰写修订,于1936年重新出版,被列入“大学丛书”。书中观点受到包括汉学家高居翰教授在内的诸多学者的推崇。有人说,如何在世界视野下不失本位意识地观照中国绘画的演进发展,迄今为止,潘天寿仍然是在这个方向上走得最远的人之一。
-
中国艺术史[英] 迈克尔·苏立文 著,徐坚 译从远古到21世纪,《中国艺术史(全新修订版)》以时间为线索,厘清中国艺术发展脉络,以通晓流畅的语言剖析器物、绘画、书法、建筑等门类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特点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与此同时,苏立文不仅将艺术作品放置于广阔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中讨论,而且强调艺术自主性,倡导回归艺术自身来理解艺术史的演变。
-
旧迹新痕晨朋 著本书以时间为主线,记述了自18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俄两国美术交流情况,包括不请自来的俄罗斯美术家、请进来的俄罗斯美术教育家(马克西莫夫油画培训班、克林杜霍夫雕塑培训班)、来华美展交流、在华俄罗斯美术作品收藏等,以及派出学习俄罗斯、西方美术(赴俄交流及三代留苏、留俄生)等重大历史事件。全书以生动的文字和珍贵的图像,对中俄两国间美术交流的历史轨迹进行追寻、爬梳,以充分展现两国文化交往的一个微小侧面,对进一步丰富中俄美术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和美术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
-
千年宣纸的这些事王世衡 著宣纸素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国之瑰宝”的美称。宣纸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宣纸的原产地即在安徽省泾县。本书是一部散文化的宣纸志,计50篇文章,共20余万字。全书以通今合古手法,纵叙宣纸千余年历史,横陈其技艺主要方面,同时记述其原料、产地、企业、业内代表性人物、历代文人对其评价及新兴的宣纸文化建设等内容。全书内容丰富,有不少第一手材料,有较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是宣纸文化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成果、新收获。
-
重估俄苏美学凌继尧《重估俄苏美学》是 2015 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结项成果,《重估俄苏美学》梳理了 20 世纪以来俄苏美学的主要发展脉络,并将同时期我国对俄苏美学思想的接受穿插其中,指出了俄苏美学的先进性和局限性。《重估俄苏美学》具有极大的学术和出版价值,不仅可以作为高校相关学科的教材,也可为国内研究中外美学的学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
知识生成的图像史 尹吉男尹吉男 著传统美术史的概念需要不断更新,作品的概念可能也要不断改变,甚至放大。我有一种感觉,以后的学者可能只关注研究的问题是不是学术上的进展,而不太关注门类,即到底是社会学、哲学史、文学史,还是美术史。 我的目标是促进整个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这些事情很迫切。如果接下来我们着重研究中国和外部互动中的那些中间环节,以后的学术模式可能会发生改变,不再是西方人提问题中国人回答,而是中国学者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并引发全球的学者回答。到那时候,中国学术的生产时期就真正到来了。 ——尹吉男 清理习见,改变思考古代图像史的方法。 《知识生成的图像史》汇集了尹吉男关于顾恺之、董源、谢环及《杏园雅集图》等美术史上重要画家、作品的个案研究,以及此前积累的多篇中国书画鉴定学研读札记,几乎每篇都引起相当的反响,并形成了某种写作范式。作者追问明清鉴定家的晋唐画概念、关于风格的类型标尺等问题,从图像的视角观照历史,引领艺术理论和文化研究的新趋势。在中国绘画传统的风格研究与主题研究之外,讨论了图像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并由此带出了他对中国古代图像史的总体思考,即要“超越审美”“超越真伪”,尊重“物”的独特性,并且努力思考“物”的意义,别具方法论创见。
-
中西艺术交流3000年[德] 奥斯卡·明斯特伯格 著,蒋洲骅 译《中西艺术交流3000年》(原《中国艺术史》第一卷)是19世纪德国东亚艺术史学家奥斯卡·明斯特伯格(Oskar Münsterberg)的力作。本书从历史的纵向发展,即从新石器时代至清末,诠释了中国艺术风格演化的逻辑和特质;作者又以佛教传入中国为分界线,通过中外古代石刻、青铜器、陶器、绘画、雕塑等作品,呈现了中西方三千年来在艺术上的对话与交流。 书中收录321幅黑白图版和15幅彩色图版,其中不乏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吉美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等地的文物原件的图片及在中国实地拍摄的照片,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传统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的蓬勃发展。
-
艺术史的另一半李君棠 著,垂垂 绘《艺术史的另一半》从女艺术家的视角出发进行艺术史科普,不仅介绍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与流派,还通过23位女艺术家的故事,带你一览从洞穴绘画到现代主义雕塑的艺术史。这本书也尝试回答艺术史上一个著名的蠢问题:“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如果有,是什么样的社会与个人生活的限制,使得她们在艺术史叙事中被遮蔽?
-
古希腊艺术与神话[英] 托马斯·卡彭特 著,吕文锦 译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我们忘了它们是如何进入我们的视野中。实际上,瓶绘、宝石雕刻、青铜造像和建筑雕刻等存世的古希腊艺术品,能够使我们从图像分析上了解比文字记载更早的神话。图像既能为我们提供另一种叙述角度,又能为我们提供珍贵的证据。比如耳熟能详的特洛伊城陷落和那个名叫弥诺陶洛斯的牛头怪物的故事,早期记载就是源自古希腊艺术品上的图像。 本书通过作者富有启发且简明扼要的梳理,能够使读者识别出从几何时期到古典时期留存下来的陶器、三角楣等古希腊艺术品中的神话场景。另外,全书297张图片足以说明,对于每一位对古希腊艺术、戏剧、诗歌甚至宗教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着实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