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玛格南摄影史克拉拉·布维瑞斯 著玛格南图片社是1947年在巴黎和纽约成立的摄影合作社,集结了一些摄影史上的“伟大见证人”。摄影师们见证了20世纪的动荡,拍摄下了标志性的照片。每年,他们都会选拔新人加入。他们一起甄选出摄影师中的“佼佼者”。但是,怎样才算得上是一位“优秀”摄影师呢?玛格南的成员不断地在职业中为此目标奋斗和追寻。在经历了一次次迭代和动摇合作社的危机后,玛格南总结出了一种“成为摄影师的艺术”。 本书是第一部通过研究长期被忽略的档案,从而深入玛格南图片社历史的专业性著作。本书涵盖了摄影大师的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人文主义情怀和艺术性,可为广大的摄影专业师生和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参考。
-
非主流艺术史安争鸣 著一谈起艺术大师是不是只知道凡·高、毕加索、达·芬奇? 一聊起艺术史是不是只能想到文艺复兴时期? 一讲起艺术风格是不是只知道学院派、印象派? 其实艺术远非如此。《非主流艺术史》详细介绍了23位大众不熟悉却又十分重要的艺术家,以及许多有趣而又冷门的艺术知识。全书分五卷。每卷的第一章介绍一位“非主流”艺术家,并从该艺术家的作品向外延伸扩展出一个有趣的小专题;第二章梳理该卷主题下主流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搭建起必要的历史框架,再用几小节去介绍与该卷主题相关的非主流艺术知识。全书内容始于文艺复兴,止于20世纪,是一部视角独特的西方艺术发展史。
-
血与肉的扭结范晓楠 著本书将战后英国艺术的研究定位在20世纪“肉身转向”的哲学背景中,通过两条研究主线贯穿全书展开论述:其一,以培根为主线,结合血与肉的主题,梳理战后英国不同时期代表性艺术家案例,通过对作品形式和观念的分析,形成清晰的脉络谱系;其二,以20世纪的哲学思想为主线,通过对与培根同期的哲学家安托南??阿尔托、梅洛-庞蒂和乔治??巴塔耶等思想的研究,结合作品展开论述,并在本书最后章节中通过引述后现代哲学家的思想观点进行回应,建构起整个20世纪哲学思想中“肉身”概念的脉络体系及其与艺术家作品间的深刻关联。 本书的研究具有三方面的意义:其一,可以视为对培根个案研究的一种独特的解读视角;其二,本书将战后英国艺术的研究定位在20世纪“肉身转向”的哲学背景中,不失为研究战后英国艺术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其三,20世纪下半叶以来,身体艺术在当代艺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身体问题成为当代艺术创作与理论批评的重要议题,本书对战后英国艺术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些哲学思想的脉络关联提供一个良好的范本。
-
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周宪,李健 编近一个时期,艺术学科迅速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便是跨学科语境的逐步形成。包括哲学美学、文艺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在内的诸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不断参与到艺术理论和艺术史问题的讨论中来。与之相呼应的,则是跨学科的比较艺术研究日益显现出重要性。其中具理论前沿性和学科建构性的话题,莫过于艺术/文化跨媒介研究的兴起。作为当代知识生产的一个新兴方向,跨媒介艺术研究为我们在宏观维度审视艺术学科的建构,提供了很好的切人点和思路。为此,本期特别推出了两个专题,一是“跨媒介研究笔谈”。这次笔谈汇聚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十余位老师的集体智慧,围绕跨媒介这一核心概念,对艺术研究所关涉的诸多议题进行了集中思考。二是“跨媒介艺术研究:理论与方法”。这一专题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了重点译介。其中克劳泽·克卢弗、丹尼尔·阿尔布莱特等人的相关论述,都是我们建构一个以跨媒介为核心的艺术研究系统乃至学科方向,需要认真研读的重要理论资源。以此为鉴,中西学术史上仍有大量涉及此议题的文献——尤其是中国古典艺术史论资源,有必要予以更细致的梳理。这将是我们今后持续关注并重点推出的内容之一,也特别希望得到艺术学界的积极回应。本刊的常设栏目“艺术理论:学科与知识谱系”“艺术史的理论视界”,继续就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其中,肯尼斯·克拉克为《波提切利作但丁(神曲)插图集》所撰写的导言,同样为跨媒介的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份鲜活的样本。“知名艺术史家访谈”栏目则推出了两篇文章,分别是法国美学学会会长卡罗尔·塔龙一于贡教授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周宪教授的对谈,和现任国际艺术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朱青生教授的访谈录。他们由各自的切身体会出发,对当代艺术史、艺术理论以及美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发展趋势给予了发人深省的思考。此外,本期“艺海钩沉”栏目特别推出张靓秋的《“艺术馆”中的“公共”与“空间”》一文,对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一段往事进行了饶有趣味的勾勒。“数字媒介与艺术关键词”栏目,则是本刊以关键词形式捕捉和把握艺术理论与艺术史领域重要议题的一项新尝试。后续我们仍会不定期地以此形式组织专题稿件,同样希望得到学界的响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到学科建设,小到刊物编辑都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抱诚守真、坚持不懈总会有一份收获。谨以此与艺术学界默默耕耘的同道者共勉。
-
书法邱振中书法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艺术中*有中国特色的领域。书法成为深入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理想的入口。然而随着书写习惯的变化,书法与现代人渐行渐远。作者在四十余年研究的基础上,为当代读者解答人们*为关切的问题:“书法究竟是什么?”作者知识广博,思想敏锐,把一个传统文化领域引到当代各种问题面前。本书从现象出发,既有细节的论述,又有对历史深切的思考,深入浅出,新光斓然,既是学界所公认的优秀之作,亦为广大读者所珍重。
-
艺术是什么孙乃树 著《艺术是什么》是一部内容丰富详尽,语言凝练通俗的简明西方美术史。它囊括了史前至后现代时期西方绘画史的方方面面,从艺术史上关键的人物、事件到不断演变的艺术风格、流派等。通过精美罕见的图片,使人感受艺术独具一格的魅力,思考艺术史的发展进程,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
大雅宝胡同甲2号刘莹 著《大雅宝胡同甲2号: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传奇》 大雅宝胡同甲2号,一个普通的北京四合院,却是人文渊薮、艺术璀璨之地。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诸多重量级人物,齐白石、徐悲鸿、叶浅予、李苦禅、李可染、董希文、王朝闻、彦涵 、吴冠中、张仃、黄永玉、周令钊、侯一民等几十位艺术家在此聚集。小院里一个个故事,形成了独特的世界。几十年后再追忆,艺术大师的逸闻趣事。
-
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考古[英] 马克·D.富勒顿 著,郭佳好 译艺术与考古是通往古代罗马世界的良好途径。《罗马世界的艺术与考古》不仅探讨了古罗马城内的陶器、铸币、雕塑、壁画、建筑等不同的艺术门类,而且还列举了以地中海盆地为核心,辐射北非、小亚细亚半岛的帝国行省中的物质文化遗产。从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直至中世纪前夜,结合历史事件年表、地图、历史概述以及专栏,全书试图解读在几个世纪的历史风雨中,古罗马人如何从伊特鲁里亚艺术、古希腊艺术、甚至古埃及艺术中汲取精华,使之与政治、军事、宗教、世俗生活紧密相连,形成独树一帜的罗马艺术。
-
故事里的艺术史1张君 著一个缺少艺术感的民族会缺少感知幸福的能力。通过艺术史来了解艺术,成了忙碌的现代人充电的最佳途径。然而,艺术史**的难题,就是我们无法真正走进当时的那个时代去理解它,感受它。大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表象。所以,你是否也认为,艺术高大上,普通人无法欣赏?是艺术太无趣?不,是打开方式不对!艺术不等于枯燥的专业名词,艺术不等于无趣的历史讲解。本书面向中国艺术的历史现场,创造性地融通古今中外经典学术资源,并将之推向世界,为丰富世界艺术研究提供新的思想与方法论维度,进而重构人们对艺术的影响和理解。
-
中国插花艺术史话李渭华,刘健 著本书经过作者多年探索研究,并参考了众多作者的资料和古代插花专著、古代绘画等等,从不同角度,梳理中国插花的历史轨迹,可供读者探究中国插花历史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