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从刻舟求剑到盲人摸象陆易 著本书通过艺术史中的六个关键性术语,试图理清艺术史是什么以及带给读者不同于普通通史的艺术史感觉。本书文字趣味性强,读来正如序言中朱传荣老师所讲“似乎想不到作者是那个整日穿着冲锋衣,戴着袖套,在博物馆中一路小跑的库管员”。
-
先驱之路张子康,红梅 著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历史节点上,有一批留法归国的艺术家为中国美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之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既接受了西方学院派古典主义、写实主义美术(如徐悲鸿、常书鸿、颜文樑等),也带回了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如林风眠、刘海粟、常玉、吴冠中、赵无极等)。他们共同为20世纪初期中国美术带来了传统书画体系之外的新的美术类别和新的美术观念,甚至与之相关的新的生活方式。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文化诉求的先驱者和践行者,成为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奠基者、开拓者,共同推动了20世纪中国美术基本面貌的形成与演变,也成为活跃在中国20世纪的重要文化群体之一。 本书依托同名展览(同时也为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中法建交55周年纪念活动)的部分图像资料详细记录了这一段历史,并根据公开出版的需求,补充大量展览中没有呈现的珍贵文献和资料照片、收录六十余位艺术家的三百余幅作品,及十余位专家学者的理论成果,使之成为可独立成册、具有出版价值的高品质艺术读物。
-
中国美术史李福顺 著《中国美术史》(第三版)系统介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流变,把中国美术史看做是由历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发展史;分时期、分阶段对历史上的美术现象、美术流派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具体到位的论述和阐释。《中国美术史》(第三版)以论带史,史论结合,尚变求新;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把握评述的公正性,并针对某些问题谈及作者的感受与历史争鸣。第三版在第一、二版的基础上,增订了新的美术史料和研究成果,补充了相关的图像资料,并添加了二维码相关教学视频。《中国美术史》(第三版)可供美术专业或师范类相关专业本科、专科院校教学使用,也可供同等学力者和美术爱好者参考。
-
100个改变艺术的伟大观念[英] 迈克尔·伯德 著《100个改变艺术的伟大观念》打破了传统学术观念中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将实践放置于理论之前进行编排。书中记述了100个在艺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观念,从上万年前的岩洞壁画、黏土锻炼,到近日的活动影像和数字技术,还包括油画、版画、水彩、拼贴、焊接等。这100个观念都各自有其独立而清晰的艺术史线索,很多都可以单独写成一本书,但本书简明扼要地将其描述出来。
-
江户艺术论永井荷风 著怀抱见证最后的江户的迫切使命感,文学大师永井荷风重游旧江户,写下了堪称是江户文化殿堂的入口、发掘日本浮世绘魅力的名著:《江户艺术论》。浮世绘做为日本江户时代广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深刻描绘了当时的市井百态、放荡日常;“浮世”一词本身就说明了取材自红尘俗世,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为大众文化所着迷的永井荷风,目光自然不会错过充满生活风、现实感的浮世绘。 本书收录了多篇永井荷风针对浮世绘的介绍与评论,不但涉及浮世绘的兴衰、传承,也论及浮世绘的制作方法、题材种类,甚至创作者、流派,更从中看见永井荷风如何说“画”,让读者尽管不见画、画却如在眼前。
-
世界3巫鸿,郭伟其 编本书以“艺术史与博物馆”为专题,主要研究学院艺术史与博物馆的关系,以及与其相关的形式主义艺术史学,探讨博物馆工作与艺术史学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关注学院与博物馆学术研究的历史性异同的同时,主张加强两者在多个方面的交流。书中收录了与之相关的艺术史理论前沿研究成果和译文,也对图书、展览和研究机构进行了报道与评介。
-
中外美术史彭伟哲 著,桑任新 编本书主要介绍了中西方美术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对美术发展历史中的整体美术风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全方位地探讨了不同流派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书中还列出了不同流派的多幅作品,帮助读者欣赏和体会不同流派的精髓。
-
神祇与天真封帆 著本书试图讨论:当代艺术家们重新回到古典传统的价值、古典价值之于今天的意义等问题。围绕并解答这些问题,可以理解汤布利作品中存在的隐性逻辑以及理解其所处的当代语境中所面对的问题和他的作品在试图表达些什么。本书揭示了汤布利的艺术价值:在他同时代的艺术家们仍然在对传统和经典进行一种反叛、破坏、解构的时候,他已经提前走出了一步,成功重建了一个价值体系,并对西方年青一代艺术家产生了积极影响。
-
宝贤堂法帖研究冀美术俊,雷琛 著在这一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宝贤堂法帖》被一代代、一个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们钟爱着、传承着、保护着,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在五百多年后依然可以完整地看到如此精美的法帖刻石。但我们也发现,在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刻石的完整、书法的传承,于是人们专注于收集、补刻、拓印乃至用各种方式展示,却忽略了对其背后文化价值的挖掘,以至于人们对这一珍贵文物知之不多、了解甚少。《宝贤堂法帖研究》视角新颖、独辟蹊径,围绕《宝贤堂集古法帖》的刊刻与流布、选帖思想、祖本问题、明代的三个藩王府刻帖以及李清钥与《古宝贤堂法帖》等热点学术问题进行深度探研,并对《宝贤堂法帖》陈展做了全面解读,娓娓道来,具体翔实,是研究《宝贤堂法帖》的上品之作。
-
寻找现代美国身份李云 著本书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艺术为研究对象,让我们理解一种关于城市的艺术表达在语言探索、主题设计、意义建构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深刻关联。色调主义与印象主义、垃圾箱画派、立体主义与未来主义、纽约达达主义和精确主义等艺术流派在纽约这片土地上异彩纷呈,其各类风格语言与城市的物质形态、生活经验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纽约在美国艺术发展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美国文化身份的建构中起到了何种作用,本书围绕这些课题一一尝试做出解释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