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喵喵艺术史[美] 山本修 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编猫咪“攻陷”绘画——喵呜,原来还有这种艺术史!绘画作为长期以来被珍视的艺术之一,猫咪们的绘画竟然一直以来都没有为人类所知,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喵喵艺术史》填补了人类艺术书籍中的空白。我们将在猫艺术评论家凯蒂菲尔德的带领下,走进猫咪这类“更高等”生物的艺术世界。如果还想目睹本书中的部分猫名画真迹,还可以前往“猫美术馆”展览大饱眼福。听说参观猫美术馆,不用理解作品的技巧,不用思考作品的背景,不用定义作品的价值。喜欢,就一直盯着看,这就是猫美术馆的真理。
-
艺术之林韩品玉 著,宿光辉,赵洋 编本书是“国学百科”丛书中的一种,按照年代顺序,向读者介绍由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状况和成就。分为美术和音乐两部分。美术部分分为青铜时代、秦汉风韵、魏晋风度、隋唐大美、五代绘风、宋画高意、元代文人画、明清艺苑等,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雕刻、书法等作家作品。音乐部分则分为先秦音乐、秦汉音乐、魏晋南北朝音乐、隋唐五代音乐、辽宋金元音乐、明清音乐等,简要介绍了各个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乐曲、乐器和音乐术语。全书语言通俗易懂,配以精美插图,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
西方名画和它的故事汤麟 著《西方名画和它的故事》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不同时期西方绘画中的传世经典作品。美学家、美术史论名家汤麟用优美的文笔讲述一幅幅名画中动人的故事,带你走近西方艺术史上的著名流派和大师巨匠。在品味原作之美、解读艺术价值的同时,作者挖掘画作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故事内涵,分析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人生历程,让读者以更为全面清晰的视角再读经典,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
世界服饰史图典[英] 梅利莎·利文顿 编,宋炀 译自文明发轫以来,人类对服饰越来越重视:从刚开始蔽体、御寒的用途,发展到体现着装者的身份地位、生活方式,再到展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记录一段历史的独特风貌。本书讲述了数千年间世界各地服饰的演变,从古代世界的埃及、希腊和罗马,到19世纪的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从追求繁复华丽的宫廷服装、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到简洁大方的工作便服……为读者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人类服饰审美之旅。本书收录了拉西内、霍滕罗特等服饰学家、艺术家极具价值的服饰绘画,并通过引证服装史学界权威专家的论述,梳理数百年来宝贵的服装史学文献。全书采用细节交叉对照式的研究方法和时间与主题的研究路径,力图让读者了解世界各地服饰多样性的同时,感受各历史时期人们的服饰审美情趣。作者通过精准的时间和主题划分、精美的服饰插图、翔实的图注解读和专业词汇和术语,使本书成为无可比拟的服饰史指南,是服装设计师、历史学家、插画家,以及服饰时尚爱好者们不可错过的珍贵资料和灵感来源。
-
土山湾美术工艺遗泽刘丽娴 著徐悲鸿称赞土山湾:“中西文化之沟通,该处曾有极珍贵之贡献。土山湾亦有可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作为中国美术工艺史、艺术教育史上的独特现象,土山湾的珍贵价值既是工艺的、技术的,又是宗教的、艺术的,更是东西方文明在相互试探、摩擦中学习互鉴的历史缩影。 本书是西学东渐背景下土山湾美术工艺的专题研究,探讨其萌蘖、发展、辉煌、落寞、消逝的近百年历史进程(1864:1960)。尽管土山湾《道源精萃》、“百塔”、木雕人偶“世间百态”、《中国宫》等精妙之作早已享誉海外,至今却依然在国内鲜为人知。刘丽娴博士长期致力于收集、整理罕见的土山湾文献及影像,还原出一条几乎埋没于历史的中西美术工艺交流之路,也为当代中国非遗文化与设计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历史的镜鉴。
-
艺术史是什么约翰·芬利 著西方艺术史经历了几万年的发展,诞生了无数璀璨的艺术瑰宝和无与伦比的艺术家,给人类文明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出于宗教、祭祀、使用、统治等目的创造了具有不同功能的艺术作品。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无论从生产规模还是品质上,迎来了井喷式增长。之后,西方艺术流派经历了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后,发展到今天。今天的艺术品虽然仍可能带有一部分社会功能和目的,但更多的时候是以表达个体为目的。 本书将帮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如何看一幅画?哲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女性在这门学科的发展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不同时代的作品凝聚了不同艺术家针对当时社会需求和条件所做的思考和表达,好的作品总是带着时代和作者本身独特的印记。读艺术史,也是在读人,读历史,读现在。要理解一个作品,不但要懂艺术理论,也要了解它背后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作者的创作目的以及象征意义。 我们虽然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和方法研究艺术史,但很多时候并不存在统一的评判标准,艺术本身才是重要的。
-
从风格到画意石守谦 著本书收录石守谦教授自1994至2007年间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论文,共分五个单元,以元明绘画为主,上溯五代,下及20世纪。作者以中国绘画史的论述架构为经,以不同研究论题为纬,探索并示范中国绘画的研究方法。自20世纪中期以来,关于中国绘画研究的方法与模式已有长足发展,其中以风格学的形式分析贡献最力,在时代风格的确立与特定风格系谱的建立方面,成果卓著,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局限。作者对此作了回顾与反思,质疑以西方狭义的“再现”(representation)标准来研究中国绘画的适当性,进而提出“画意”作为一种观看中国绘画的方式。“画意”一词原出自中国传统画史,但作者试图从艺术品与观者互动的角度予以考量,力求将作品还原至创作初始的文化情境来理解其“画意”。全书以“画意”一旨贯串,于风格分析的基础之上,一方面开展新议题,一方面对传统的议题提供新视角,如以族群冲突、交融的观点解析丰富多元的元代绘画,或以区域竞争的角度观察地方画派等,其中对于“文人画”发展的重新审视与解读,更是前所未发之真知灼见。作者就不同研究个案的题材与性质,选择切入视角与适当的研究方法,同时展现了艺术史微观的深入与宏观的渊博。本书不仅可提供中国绘画爱好者一窥中国绘画精髓的管径,更为中国艺术史提供一组多元、开放而可行的研究方法,是不容错过的一部佳著。
-
大明[英] 柯律格 著,黄小峰 译本书为三联书店第十届战略联席会定制版。本书讲述的不是一部从皇帝到皇帝的历史,而是向读者引出了一些主题,这些主题提供了富有刺激性和创造性的指向,比如有关运动与静止的观念,有关娱乐、暴力和长生的观念等等,使读者可以更深入地进入明代社会。作者还通过强调这一时期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挑战了明代中国文化孤立于世界其他文化而存在的观点。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图像和物质资料,包括他最熟悉的绘画和陶瓷,也包括武器、丝织品、服装、印刷书等等公私收藏,其中很多都是第一次面世,这些材料中甚至还包括世界上的第一块“商标”。他还广泛考察了当代资源,以对这个中国艺术与文化史上的多变时期进行说明。
-
傅山的世界白谦慎 著本书为三联书店第十届战略联席会定制版。十七世纪是中国书法史由帖学转进为碑学的关键时期,而傅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不同于以往治书法史的学者,本书作者白谦慎并不孤立地探讨傅山的书法,而是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藉由学术思想、物质文化、印刷文化之发展史的角度,由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遗民情结的角度,来观察、诠释傅山的生活,以及由之生发的学术观念与艺术创作。在试图重新勾勒傅山的生活经验之际,作者不仅对中国书法史的这个转折,也对十七世纪的中国文化世界,提供了全新的关照。凡有兴趣于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之各侧面的读者,此书亦为必读的作品。
-
行到水穷处[美] 班宗华 著,白谦慎 编,刘晞仪 译班宗华(RichardBarnhart)是美国前辈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史研究学者,这本文集收录了他致力画史研究以来的20篇重要论文,主要集中于宋画,兼及元、明及中西交流与影响,既有早年之作,也有新近的文章,展现出他对中国早期绘画的鉴定问题以及欧美收藏中国绘画史的持续关注,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其毕生的治学思路与成果,可资国内读者借鉴。尽管作者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维度很广,但他始终对“宋代画家那不可比拟的成就抱有**的兴趣”,这也使得他成为国际艺术史学界公认的宋画研究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