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西方现代艺术史沈静《西方现代艺术史》是给大学生选修所用的艺术类通识课教材,围绕西方现代艺术历史,力图梳理并清晰呈现一种发展脉络。现代艺术打破了古典和传统的审美标准,建立了一种多元的现代视觉图式。现代艺术彰显了现代人所处的时代,满足了现代人的情感需求。
-
影像 历史 诗歌[法]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著,王名南 译“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是一个致力促进当代艺术史研究的开放性项目,2015年的年度讲座的题目为“影像、历史、诗歌:关于爱森斯坦的三场视觉艺术讲座”。迪迪-于贝尔曼围绕著名导演爱森斯坦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展开,讲解影像的视觉结构如何创造出连贯的历史图景,又如何通过诗歌式的建构表现出来。 首讲从影片的纪实和抒情双重特质切入,追溯爱森斯坦的理论源头;第二讲关注影片的主要形式技巧,“蒙太奇”与特写;第三讲分析爱森斯坦电影的诗性结构及其营造出的史诗“氛围”。 讲座详细分析电影中的哀悼场景,以及由这种悲怆的塑造而为影片带来的心理意义上超乎寻常的强度,重新阐释在当下或被理论界摒弃、或被商业简单消费的“悲怆”和“感性”的意义,引导出对影像和时间之间多重关系的思考。
-
俄罗斯千年艺术[俄]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 著,焦东建,董茉莉 译本书对艺术源泉、古罗斯教堂、叙事空间与和谐原则、诺夫哥罗德文化、安德烈·卢布廖夫及彼得一世等专题做了全面的论述。无论文中涉及的是哪一种艺术现象,作者都是从俄罗斯文化的整体观念出发,从各类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进行论述的。 利哈乔夫在本书中所阐释的俄罗斯艺术,涵盖了古代至20世纪初先锋派的诸多艺术门类和文化现象。他撰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对历史进程中的所有艺术现象进行盘点与分类,而是将俄罗斯艺术看作一个完整的体系加以剖析和阐释。
-
蒋勋谈达·芬奇蒋勋 著达??芬奇既是一位行动上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思想上的科学家。他凭借着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成为了一个真正有灵性而不凡的人。蒋勋先生是五百年后出现的达??芬奇的“知音”,从一幅幅画作、手稿里所隐藏的禁忌手势与谜样微笑中,破解瑰丽神秘的“达??芬奇密码”,并从历史与科学、理性与感性、圣洁与沉沦等不同方面,解开达??芬奇充满热情创造力的一生
-
中华艺术史年表李晓,古川 著本艺术史年表汇聚了古代中国上自远古,下迄清朝末年的传统艺术成果,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书法、篆刻、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等十大门类。 各门类中各条目以纪年汇总,艺术门类资料翔实全面,作品条目内容简约准确,条分缕析地展现了我国传统艺术的生长轨迹及辉煌成就。全书系统性强,便于检索,既可作为专业艺术类院校的参考工具书,也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入门图书。
-
艺术家的书信集[英] 迈克尔·伯德 著,袁艺倩 译本书于浩瀚的艺术史烟云中精选出95封艺术家往来书信,涉及包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达利、凡·高、高更、毕加索、罗丹、克洛岱尔、草间弥生、小野洋子在内的数十位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时间跨度逾500年。英国知名艺术史学家迈克尔·伯德从全球各地博物馆、档案馆中取得授权后,对原信件做高清影印,并对每一封信的书写背景进行细致入微的探索,解读写信人、收信人彼时的关系和处境。读者可以从中一窥艺术家对于爱情、亲情、友情以及金钱的态度,也可以在私密的信件往来中了解艺术家之间的交往,甚或其所处时代的社会境况,以此构建一幅隐秘、别致的艺术家通信史图景。
-
音乐对生物的功能研究王鸿嘉 著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越来越多。本书收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阐述了音乐魔力的基本概况,包括音乐胎教,音乐治疗,音乐对情感的调控,对牛弹琴,音乐声频对鼠、昆虫、细菌、微生物的调控,;音乐声频对植物的调控共七章。《音乐魔力》一书在内容上竭力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充分反映国内外科研成果。在结构上,各章之间既有逻辑上的连贯性,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薛飞 著“地方艺文”,属于历代志书未收的广义的方志艺文志范畴,是地方性的作家作品的合集。《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由华北东北卷、华东卷、中南卷、西南卷、西北卷组成,收录古代方志艺文志未收的“地方艺文”资料三百种左右,涉及古代数万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作品。《中国地方艺文荟萃?西北卷》收录《雍音》《泾献诗存》《原献文录》《洮阳诗集》《二南遗音》《频阳集》《关中两朝诗钞》《泾川诗钞》等西北地区地方艺文作品总集八种,出版为二十册,是西北地区古代作家作品的资料合集。
-
中国音乐隐喻史王炳社 著《中国音乐隐喻史》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中国音乐隐喻发展和研究历史的专著,具有填补音乐学术空白之意义。全书共分六章。 第一章为“人类的意识、思维与隐喻”,内容包括:人类意识的产生与思维的形成、类化意象和集体表象;第二章为“中国音乐隐喻的成因”,内容包括:人类隐喻思维形成的客观原因、人类隐喻思维形成的主观原因、中国音乐隐喻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上古时期中国音乐隐喻概况、商周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秦汉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第四章为“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隋唐五代时期音乐隐喻的特点、隋唐五代时期的宫廷音乐隐喻、隋唐代的民间音乐隐喻及音乐隐喻观;第五章为“宋元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宋代的宫廷音乐隐喻、宋代的文人音乐隐喻和民间音乐隐喻、宋元时期的说唱艺术隐喻、宋元时期的音乐隐喻观;第六章为“明清时期的音乐隐喻”,内容包括:明代的音乐隐喻、明代的音乐隐喻观、清代的音乐隐喻、清代的音乐隐喻观。 这些内容按照章节乃至具体内容,既独立成篇又有机连缀成一个整体,既遵循时间逻辑顺序又按照音乐隐喻的学术内涵来撰写,所以它和一般的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国音乐批评史有较大区别,这也正是它的独特之处。相信它能够给音乐研究乃至整个艺术研究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定启迪,也会给从思维层面研究音乐有所裨益。
-
龙椅与法座熊文彬 著本书以个案为基本线索,选取明代西藏、其他藏区和内地艺术交流的典型遗存,运用艺术史、考古、语文学、藏学和文献学等多学科结合的方法,对这些代表性的遗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讨论,基本勾勒出明代中央政府在多封众建的治藏政策之下,西藏地方和内地之间已宫廷藏传佛教艺术为代表的内地藏传佛教艺术与西藏和其他藏区藏传佛教艺术之间相互交流和融合的历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