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艺术家的书信集[英] 迈克尔·伯德 著,袁艺倩 译本书于浩瀚的艺术史烟云中精选出95封艺术家往来书信,涉及包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达利、凡·高、高更、毕加索、罗丹、克洛岱尔、草间弥生、小野洋子在内的数十位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时间跨度逾500年。英国知名艺术史学家迈克尔·伯德从全球各地博物馆、档案馆中取得授权后,对原信件做高清影印,并对每一封信的书写背景进行细致入微的探索,解读写信人、收信人彼时的关系和处境。读者可以从中一窥艺术家对于爱情、亲情、友情以及金钱的态度,也可以在私密的信件往来中了解艺术家之间的交往,甚或其所处时代的社会境况,以此构建一幅隐秘、别致的艺术家通信史图景。
-
观看的技艺(奥)里尔克 著1906年,法国画家、后期印象派主将塞尚离世。1907年秋天,里尔克凭着对法国秋季艺术沙龙中塞尚的作品官方回顾展的即时印象,记录下来观看塞尚作品后最为震撼和触动心灵的文字,并将这些文字化作二十九封书信,寄予远方的妻子。他称呼塞尚为“独特而伟大的老人”,在塞尚的画前,他获得了“奇异而幸运”的洞见。这些信札揭示了里尔克在这些画作面前所感受到的震动,它不是一部关于塞尚的严谨专著,但书中体现的关于诗人的震撼和狂喜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整体,强烈的艺术意图表达了内心的涌流,即“观看的技艺”。
-
加德纳艺术史[美] 弗雷德·S·克莱纳 著,李建群 等 译《加德纳艺术通史》经典版译自世界知名艺术史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 第15版。本书自海伦 加德纳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广受好评,不断再版,堪称读者多、流传广的艺术通史;本书先后被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甚至美国精英高中选为教材。本书遵循加德纳的基本框架,以“全景化”视角展示艺术发展美的历程。全书共38章,近125万字,收录近1700张高清图片;涵盖从史前到现当代艺术,广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诸多艺术门类。 本书是以西方艺术史为主线的《加德纳艺术通史》的经典版,包括了西方史前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18世纪艺术、19世纪艺术、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等内容。本艺术史关注艺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注重普及性与趣味性,力求明白易懂,致力为更广大艺术爱好者开启艺术圣殿之门。
-
口袋美术馆[美] 埃米·登普西 著,郭澍 译达利通过现实主义手法呈现出幻觉中的景象 马格里特将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转化为神秘的图景 奥本海姆用毛皮包裹杯盘制造出可怕的诡异感 邮递员舍瓦尔以拾来的“宝贝”搭建出理想宫殿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最受欢迎、影响最广泛的艺术运动之一,它打破了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壁垒,揭示出现实固有的诗意和陌生感。在本书中,我们会看到促使其产生和发展的艺术理念,看到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电影等不同方式探索和展示现实的另一重境界。
-
口袋博物馆[英] 弗吉尼亚·坎佩尔 著,金黎晅 译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在台伯河入海口附近创建罗马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陷落。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罗马不仅仅是一座城邦、一个帝国,还代表了一种理念,一种对现代西方世界影响至深的文明。本书精选来自全球各大博物馆的200件珍贵文物,从生活器皿到祭祀用品,从艺术的表达到战争的工具,以多个维度呈现古罗马社会文化图景,讲述了古罗马千年文明史。这些物品代表的就是罗马的故事。
-
口袋博物馆[英] 坎贝尔·普赖斯 著,李永学 译古埃及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觉特征、丰富的内涵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埃及工匠所遵循的美学规范贯穿其文明始终,至今仍被人推崇。而古埃及艺术的魅力,亦来源于埃及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生死的态度。本书精选来自全球各大博物馆的200件珍贵古埃及文物,包括日用品和装饰品、宗教用品,以及与死亡和来世有密切关联的物品,它们历经数千年保存至今,向今天的我们讲述着古埃及过往的故事,呈现出曾经的生活画卷。
-
班门·性黑泽明,保罗戈德伯格,刘静 等 著,《班门》编委会 编1.特别设计的别册,展现人类历史上“未完成”的建筑 在其中看到建筑设计的历史,也能看到人类对于建造的心态 2. 匠心中营造,涉及工艺、材料、技艺、新知,以一种创客精神,用设计打开世界,读懂世界。 3. 班门前弄斧,实现深度阅读和求学新知的理想。 4. 第三辑全新改版,全彩印刷 5. 德国红点奖得主亲自操刀,新增“纸上博物馆”栏目,在书页中营造出一个空间,形成独特的“展厅”《班门》的结构,一直以“门”为界,“门内”向大师致敬、学艺;“门”是作品,是“手艺”本身,是“匠心营造”;“门外”是后生的操练与游历。这个结构让我们有了扎实的组稿方法,让《班门》安稳地走到今天。 但是,我们决定在第三辑的最后一期做起实验,打破以往的“门内”“门”“门外”的三块结构。当你翻开目录,你会发现支撑新主题的一个全新结构,让读者以全然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稿件的内容。 本期主题是“性”,指的是建筑师或艺术家的人与作品呈现出的性质、风格、感觉。它是建筑材料、形式及气质在设计中融合为建筑体之后,给人的综合感受。这种“性”,也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存在。本期我们一共选择了8个关键词:紧缩、延展、坚硬、柔软、混浊、通透、干涩和温润。它们分别对应八位艺术家和建筑师的性质,并按照一种对比关系将他们分成四组。 这8个关键词,就像是《班门》的大门旁边,点燃了几盏引你入胜境的灯。让你有兴趣推开门,然后在建筑、艺术、设计的领域,寻找更丰富的创造力王国。
-
蒋勋谈达·芬奇蒋勋 著达??芬奇既是一位行动上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思想上的科学家。他凭借着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成为了一个真正有灵性而不凡的人。蒋勋先生是五百年后出现的达??芬奇的“知音”,从一幅幅画作、手稿里所隐藏的禁忌手势与谜样微笑中,破解瑰丽神秘的“达??芬奇密码”,并从历史与科学、理性与感性、圣洁与沉沦等不同方面,解开达??芬奇充满热情创造力的一生
-
蒋勋谈米开朗基罗蒋勋 著米开朗基罗桀骜不驯且充满创造性的个性成就了他无可逾越的艺术巅峰,在雕刻、绘画、建筑、诗歌等众多艺术门类中取得辉煌成绩。 美学大师蒋勋再现文艺复兴巨匠,雕刻人性的狂喜与剧痛。书中介绍了米开朗基罗许多天才的作品,包括《酒神》《哀悼基督》《大卫》《创世纪》等,几百年后的今天,它们仍然以非凡的艺术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感动着人们,让人们去欣赏、享受并思考。
-
雷德侯的中国艺术世界张平 著,范景中 编《雷德侯的中国艺术世界/艺术史研究丛书》考察了东亚艺术史家雷德侯的中国艺术研究,内容共分为六章,前四章讨论雷德侯的书法、绘画、艺术生产和佛教石经研究,展现雷氏对中国艺术的理解和他透过艺术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对雷德侯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环境的探究安排在第五章和第六章,目的在于理解雷德侯身后的欧洲学术传统、这一传统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在传统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