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
-
中国山水画史陈传席 著本书为中国第一部分科绘画史,作者综合运用西方现代研究方法和传统研究方法,对山水画进行深入的研究,既有对山水画起源、发展、成熟、兴盛、分化、演变的全景式的系统介绍,也有细致入微的个案研究,特别是对历史上存在的广泛争议的“南北宗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是一部可以系统了解中国山水画历史的参考书,作者用自己的视角重新审视材料,对中国山水画历史研究深刻,富有新意。是国内外第一部专门研究山水画史的专著,首开中国分科画史的先例,对中国山水画史全面、系统并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研究与展现。
-
浮世绘流派史[日] 大村西崖,田岛志一 著,佟一 译《浮世绘流派史》以18个篇章详尽介绍了日本浮世绘的源流与发展脉络,以21个风格流派兴起的时间顺序排列,同时在各流派内,按名家生年降序逐一介绍其师承关系以及各自的艺术风格,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庞大而又清晰的浮世绘谱系,修正了我们以往“浮世绘等同于锦绘”的片面认识。本书收录了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及各名家藏品,以340余幅浮世绘大家具有代表性的大幅手绘、木版画作品,生动展现了浮世绘由手绘本到木版画的过渡发展,由最初上流社会赏玩转向社会大众审美消费的过程,从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日本浮世绘独有的艺术魅力。
-
甘肃美术史图鉴胡同庆,郑怡楠 著,郑炳林 编《甘肃美术史图鉴/敦煌与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旨在让读者对甘肃地区美术史的认识有一条可以遵循的较为清晰的线索,并通过这条线索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艺术成就;同时尽可能较多地提供相关艺术品的图片资料,让读者自己通过直观的图像去品味、欣赏、体会、评价该艺术品,关注相关艺术品,举一反三,逐渐了解相关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
-
这就是伦勃朗Jorella Andrews 著伦勃朗·凡·莱因(Rembrandt van Rijn)是欧洲巴洛克绘画艺术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的主要人物。他对明暗对照法的运用炉火纯青,着重捕捉光线和阴影的绘画技术让人物栩栩如生。伦勃朗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各个领域,其代表作有《夜巡》《浪子回头》《犹太新娘》,以及众多自画像。此外,伦勃朗还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蚀刻版画家,创作过近三百幅蚀刻版画。 《这就是伦勃朗》通过生动的插画和精练的文字讲述了伦勃朗起伏的一生。书中的插画形象地展现了伦勃朗的生活和荷兰黄金时代的社会背景,配合伦勃朗的画作,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
-
局部陈丹青 著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三季的讲稿,作者寻访意大利教堂、修道院,聚焦凝固于墙上的湿壁画。“文艺复兴三杰”常被比作高峰,作者却将“次要作品”与它们的创作者娓娓道来:“大名鼎鼎”的乔托与师傅“牛头”契马布埃,落拓不羁的马萨乔与气息高贵的马索利诺,可敬的乌切洛与可爱的老利皮,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的弗朗切斯卡与美第奇-里卡迪宫的戈佐里,以及那些无名的工匠……千百幅湿壁画既是君王与臣民的教科书,又是图像的狂欢。在不用透视法的中古时代,这些工匠显示了绘画的另一种维度,另一种理性,更饱满,更开放,更接近现代性。艺术不是进化链,不要以为越是后来的艺术,越是好。
-
局部陈丹青 著本书是陈丹青视频节目《局部》第二季的讲稿,围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铺展开来。历史不是静止的,美术馆收藏的就是重重叠叠的时间。勃鲁盖尔与李公麟对望眼前的麦田,维米尔堆砌起凝结层的魅力,印象派在百年后将沙龙绘画挤至次席……这些艺术家,大多数没进过大学,古人更不消说——规范永远期待天才的偏离。再完美的规范也无法包容千差万别的真实。“此所以美术馆是我的大学,此所以我至今尚未毕业。”
-
班门 地铁《班门》编委会1.特别设计的纸上博物馆,帝都绘大幅海报展现地铁空间 2.特别设计“地铁极简史”,用信息图的方式展现地铁发展史 3.新增“班门辞典”,极速入门相关主题 4. 匠心中营造,涉及工艺、材料、技艺、新知,以一种创客精神,用设计打开世界,读懂世界。 5. 班门前弄斧,实现深度阅读和求学新知的理想。 6. 第四辑全新装帧,裸脊锁线《班门》的结构,一直以“门”为界,“门内”向大师致敬、学艺;“门”是作品,是“手艺”本身,是“匠心营造”;“门外”是后生的操练与游历。这个结构让我们有了扎实的组稿方法,让《班门》安稳地走到今天。第一辑,“木、砼、铁、石”,以材料构建 “班门”;第二辑,“方、圆、线、角”,以形式勾勒 “班门”;第三辑,“光、声、气、性”,以物性点化 “班门”。第四辑,我们开始新一轮的营造。将日常世界按照经纬两个向度拆分。在经度上,以材料、形式、物性为刻度;将它们汇聚起来,在 “纬度” 上有机生长,形成日常世界的一个个基本单元:家、办公室、商场、车站、广场、公园…… 本期《班门》以地铁为主题,我们关注地铁的日常,更希望以人文主义的眼光重新定义地铁。接受我们邀约的,有北京地铁的资深设计师、有锁定巴黎地铁的人类学者、有将情书写在布拉格地铁上的作家…… “门·内” 继续坚持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科内的探讨,只需要稍稍移动角度,站在设计的侧面,甚至是背后看世界。“门·外” 迈出更大步伐,将文学、音乐、电影和生活本身一个个过堂,把地铁看个通通透透!还有UCD公共艺术平台的一群年轻人,将自由的灵魂和鲜活的灵感映射到地铁的冰冷空间上,打出 “地铁是座艺术馆” 的口号,以 “纸上博物馆” 的形式呈现给亲爱的读者。
-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文集邵大箴,范迪安,朱青生2016年9月,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本文集由各分会主席遴选出来的与会学者论文经过收集、整理、修订之后汇编而成。文集共收入论文300多篇,作者来自39个国家,部分论文配有精美插图。整体的结构框架依照大会分会形制,分为21个部分,并按各分会板块编排,每个部分的开篇都有各分会主席专门撰写的对本分会的介绍或综述。论文按提交时所用语言发表,主要为英文和中文,两种语言的交相呼应也体现了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之间的求同存异。本文集全面广泛地记录了此次大会的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再一次强调了此届艺术史大会的主题:概念——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和艺术史。
-
彩陶 中华王炜林 编本书通过“探索研究”“展览巡礼”“彩陶的考古发现考文献目录”三个单元,以渭河流域彩陶发展的纵向脉络、彩陶繁盛期社会的横向剖面,以及对“华夏之花”的探源溯流,展示了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第一次文化大整合的恢宏历程以及这一历程中先民创造的不朽成就。
-
西方艺术史学史陈平 著现代艺术史的写作范式和学科制度于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我国,并影响至今。因此,我们学习与研究艺术史,自然需要了解以下问题:在西方,艺术史观念和写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史上出现了哪些伟大的艺术史家和里程碑式的作品?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艺术史是何时在大学中建立起来的?艺术史家的基本研究目标是什么,又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艺术史与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美学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此书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并以清晰的历史框架和平实的语言,系统呈现西方艺术史学的发展脉络。本书既可作为艺术史专业的学习参考书,亦可作为艺术爱好者的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