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基于教育与文化机构的互构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战略研究孙刚 著全民艺术普及不是也不应该是某个机构、某个行业和某个时期的人的社会化,而应该是社会各阶层、各时期持之以恒的人的社会化。其中,推动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教育、文化机构以及全体国民艺术普及的使命担当。本书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剖析了武汉市、荆州市和恩施州艺术普及模式以及各地文化机构与教育机构在全民艺术普及中的互构实践,从研究实证案例的分析中得出“全民艺术普及”研究的现状、路径、策略。
-
艺术与科学陈新华 著《艺术与科学》是从科学角度解读历史上经典艺术品不为人知的内容,除却个人体验、专业解读、历史呈现等读者习以为常的理解艺术的路径,作者另辟蹊径,为读者分析梵高的向日葵,特纳的天空,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教堂,勃鲁盖尔的巴别塔,达芬奇的被单,弗美尔的画,伦勃朗的自画像……让我们得以真正地从视觉与感官去理解它们的价值。作者将艺术品按照与科学的关系划分体例,分为植物与动物;数学与信息科学;天文;地理与气候;人文:认知、感知、医学;物理与技术六个部分。弗美尔画中的船有什么作用?为什么米开朗基罗创作的耶稣有 33 颗牙齿?达利笔下的十字架为什么有着奇怪的形状?伦勃朗的自画像为什么总是斜眼?这本书将给出科学而有趣的解释。
-
环境心理学视域下的现代室内艺术设计张娜娜,张一帆本书从人的根本需求着手,基于环境心理学对室内环境中的使用心理进行分析,对室内设计中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所引起的相应使用心理问题进行阐述,力求在室内设计理论方向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以期引起业内人士的共鸣。全书共计六章,第一章为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为室内艺术设计的依据与方法,第三章重点分析了室内艺术设计中的人心理因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探讨了人的感知觉因素、人的情感意识等心理因素与室内艺术设计的关系,最后一章是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实践。总的来看,本书结构严谨、逻辑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将环境与心理交织在一起,系统地阐述和分析研究了环境心理学视域下的现代室内艺术设计的理论及应用,其对现代室内设计爱好者及专业人士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
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杨成本书旨在改变长期以来美术教育研究中缺乏严谨性与方法科学性的状况,以扎实的科学方法论为基础,提供明确的研究范式,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建立比较系统的美术教育研究方法。全书共七章,章论述了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美术教育研究的内在联系,通过历史比照和逻辑归纳的方法,探讨了现代美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科研素养和能力。第二章详细阐述了美术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特点,并对目前国内美术教育研究的现状做了大致说明。第三章介绍了美术教育研究的常见类型与特点,并结合案例对美术教育研究领域的基本术语和概念做了细致说明。第四、五、六章分别介绍了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美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七章结合大量现实案例介绍了美术教学研究课题的设计与教学研究论文写作。本书既可以作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在教育研究实践过程中的参考书,有较大出版价值。
-
美的分析[美] 威廉·荷加斯 著,杨成寅 译荷加斯的《美的分析》是世界美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该书是唯一一部由画家根据自己绘画的直接经验和理论思考所写的美学专著,对欧洲绘画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最终带来了英国民族艺术风格的兴起。 《美的分析》着重论述绘画、雕塑中有关形式美的规律,在论析过程中以造型艺术作品、自然美、人类生活等广泛的审美经验为基础。此次出版,以该书最早版本为底本,配以彩印图版及荷加斯作品,由著名美术史伦家杨成寅担任翻译并作序,力求为读者带来更佳的阅读体验。
-
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陈蓓洁 著本书以法兰克福学派艺术理论为视角,试图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首先,如何理解“审美乌托邦”这一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艺术理论的最普遍评价。它不仅关涉到对法兰克福学派艺术理论之基本性质的界定问题;从更深的层面来讲,它有助于我们对早已熟视无睹的关于艺术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有所警觉并进行自我反省,从而为艺术文化问题的研究拓展出新的意义空间。其次,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研究是以让艺术承担现代性批判之任务为其基本出发点的,这一理论意图在法兰克福学派艺术理论中是如何展开的,最后完成结果怎样?本书试图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艺术理论的基本脉络、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比较以及批判性考察,从而显示这一问题的整体推进格局。最后,以法兰克福学派艺术理论的研究成果为背景,剖析中国当代各种文化艺术现象和文化价值观念中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存在论根基,同时积极思考当代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文化价值观方面的构建和重塑应该遵循着怎样的道路,应该如何从西方人所走过的道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现代性的种种陷阱,以及应如何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力的支持,返本开新。
-
中国传统色彩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著,牛克诚 编本书为牛克诚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编,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究的论文集。全书分为上、下两卷,收录国内外六十余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关于色彩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六十余位作者从自己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对中国传统色彩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分为观点与表述、材料与技艺、应用与表现、跨文化视角共四大类,涉及色彩意识、色彩观念、颜色词、颜料与媒介、色彩技艺、绘画色彩、服饰色彩以及建筑、城市色彩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传统色彩研究的最新成果,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传统色彩提供权威资讯与专业解读。
-
公共艺术的观念与方法孙振华《公共艺术的观念与方法》是国内首次以综合性视野深入研究公共艺术的专著。本书从公共艺术的概念、特征、范畴、媒介和实践案例入手,在探讨公共艺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明晰公共艺术的学科立场,阐释公共艺术的时代维度,强调公共艺术在观念与方法上的自觉意识。本书明确提出了“做什么样的公共艺术”“怎么做公共艺术”等重要问题,结合理论与实践,彰显了公共艺术与生活、公共艺术与大众的紧密联系,为国内公共艺术的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全书分为四章,围绕公共艺术是什么、公共艺术有什么特点、公共艺术有哪些方式、公共艺术究竟应该怎么做等核心问题展开,不仅涉及公共艺术的由来和定义、内涵和特性,还探讨了公共艺术的范围和媒介,以及具体的公共艺术案例和实践。本书无论是对初涉公共艺术的普通读者、艺术学生,还是对有经验的研究人员、艺术家、项目组织者,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书名为什么叫《公共艺术的观念与方法》?一方面,希望读者不要对本书产生概论、原理之类的误解;另一方面,代表了作者的一个重要主张,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它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而不是技能、媒介、呈现方式和表现手段。这意味着,学习和理解公共艺术,最需要掌握的是它的观念和方法。 公共艺术是多媒介的、综合性的艺术。公共艺术的教育解决的主要是思想问题,而不是掌握某种具体的造型、设计、操作的技艺。在理论上,只要有了公共艺术思想的武装,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所熟悉的方式投身到公共艺术的实践之中。在此基础上,本书也主张:一切有志于艺术的人,都可以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来实现生活的艺术化,或者让艺术生活化。
-
21世纪繁星青年艺术家生存状况赵子昂 著本书作者先后访谈了23 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青年艺术家,他们的创作领域包括水墨画、工笔画、大漆、油画、综合材料、雕塑、岩彩画、版画等,作品内容涉及哲学、设计、教育、科技等多领域知识,创作主题多元、丰富。本书基于这些访谈,围绕着艺术家们从小生活的环境、家庭教育以及后来是如何走上了追求艺术,又是如何面临生存选择,以艺术追求为主要目标,还是以追求生存及金钱为主要目标等问题所展开的交流及对话。其中还涉及对各自艺术作品的自我反思及讨论,如为何选择如此的题材和手法,最初的想法以及后来又如何一步一步地发生了变化,最后又如何产生了当下的风格和特点等。
-
海上画坛闻见记徐建华 著《海上画坛闻见记(精)》图文并茂,文情并蓄,除记载作者与前辈艺术家的交往故事外,还佐以大量人物照片和书画藏品图片,其中不乏一些人所未见的珍品、孤品。《海上画坛闻见记(精)》收录了《因画始识刘旦宅》《谦谦君子徐云叔》《画坛中的一枝奇葩——任重小记》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