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艺术设计概论与实践赵聪寐 著本书分为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内容包括艺术设计概述、艺术设计的历史、艺术设计的思维与方法、艺术设计的形态、艺术设计的文化、艺术设计的美学、艺术设计的培养与创新发展,以及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的实践。本书知识点覆盖全面,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读者深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发展历史,明白学习艺术设计的重要性,然后对我国目前的设计教育事业进行反思,并对未来的发展之路制订规划,从而进一步明确艺术设计的方向,很后通过列举一些有名的艺术设计的实例,培养读者的审美。
-
中和坊许正龙 著《中和坊——行艺文集》汇集了雕塑艺术家许正龙在各类书刊上发表的文章,以及在各国各类论坛、访谈上的讲话文稿,共计37篇文章。 本书围绕雕塑这一艺术形式,从“中”“和”“坊”三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论述。“中”即“中式物语”,主要是作者对雕塑作品“中国、当代、个性、灵智”的解读,表达出作者注重雕塑艺术的诗性象征和隐喻,具有现代气息;“和”即“和合之道”,提出雕塑作品“仁和为人、契合做事,和自然、合艺术”,强调因和至合的理念;“坊”即“坊间对话”,作者在各类访谈中重申自己的雕塑艺术观、价值观。 总之,作者强调雕塑作品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深入研究传统文化艺术,同时结合时代精神,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雕塑与公共艺术作品。此外,高校应研究、遵循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雕塑和公共艺术人才。
-
跨文化交流学刘珺 著.本书是为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开设的“跨文化交流学”课程所写的教材。现代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核心课程教材应体现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回应这一需求,“跨文化交流”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编写适合本科教学和艺术类院校特色的教材。继2012年《跨文化交流案例研究》出版,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积累和跨文化交流学的更新发展,我们继续推出《跨文化交流学》一书,介绍该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反映跨文化交流研究近年来的成果。
-
不歇的歌行韩子勇 著.《不歇的歌行——我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编,本书为庆祝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成果之一,包含62篇文章,文章作者囊括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发展历程中各专业学科的老、中、青三代学者(个别学者因已过世故由子女、后辈代写)。本书通过文章作者回忆自身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成长发展经历进而勾勒出中国艺术研究院70年风雨历程。
-
艺术青年说毛秋月,李鲁鄂 编这是一群青年学者的演讲集,从中我听到了独特的声音。在越来越单调、越来越体制化的氛围里,复调和多声部总是更值得期待的东西。本书汇聚了“37.5 现当代艺术理论青年论坛”在疫情期间展开的学术议题和讨论,是青年智识者们在特殊时刻对人文精神和价值的一次指认和实践,也是美术馆作为非营利机构和公共艺术空间的立场和责任。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鼓励更多的青年学者致力于学术的研究,参与社会文明的进程。
-
新美术馆学王璜生,沈森 编本书为“新美术馆学”丛书的第1辑,由曾创办《美术馆》和《大学与美术馆》的王璜生教授主编。本书以“新美术馆学”研究提出的人、空间、制度这三个研究向度为参照与衍生,分为“观念—思辨”“空间—生产”“机构—制度”“在场—实践”四个篇章,共收录文章18篇。该书以鼓励和引导开放与实验的“新美术馆学”视野为导向,体现着跨学科和综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对新思维、新思路的包容与接纳,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学术性、创新性。同时,它提供了泛学科视野下国内外学界对美术馆的思考及探索,并期待与国际美术馆学界的前沿文化理论与实践形成有效对话。
-
当代雕塑艺术多维功用探索研究张燕 著《当代雕塑艺术多维功用探索研究》以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为基础,分忻了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并详尽介绍了几种较为特殊却对雕塑艺术功用具有引导价值的雕塑形式,综台探索了当代雕塑艺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促进作用,对雕塑艺术工作者、雕塑艺术研究者、雕塑艺术教育者、雕塑艺术爱好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影像北京与中国制造胡智锋,丁亚平 著本书是“第二届中国影视史学年会”中的诸位专家学者关于中国影视发展的学术成果的集结,共分上、下两册,收录全国高校影视专家学者的70余篇囊括新中国成立至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电影的前沿热点文章,既将内容聚焦镜头下的新旧北京城、各地方地域文化以及社会变迁等,也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电影理论与意识形态,如《“北国苍茫”:“在地化”视阈下现实主义电影的“北方空间”文化图景阐释》《京味记忆、北漂想象与城市现代性:在影视中认同北京城》《空间理论视域下中国电影的文化生产与多元想象》等文章。使广大读者从文本中剖析中国电影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对研究中国电影电视学科发展情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万物有灵张激 著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宏观理论(艺学“元理”)和个案分析(艺术治理)。其中宏观理论是在追求普遍性和知识整体性的愿景下,尝试演化艺术论和系统艺术论的模型建构;个案分析以18世纪到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为例,在社会力量和艺术之间的互动反馈环中探索艺术治理的制度变迁。
-
大运河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田林 著.本书在研究中外运河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从中国大运河遗产认定、价值阐释,到大运河遗产分级保护规划编制、遗产本体保护措施制定、环境景观营造、展示利用方式遴选、管理模式确定及文物影响评估方法等方面,结合大量实践范例进行解析,从整体性的视角研究中国大运河遗产系统性保护方法,初步建构了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体系,并在大运河遗产价值科学阐释与合理利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理论框架与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