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
无声·心境陆涌 著暂缺简介...
-
艺术当代 2018年合订本上海书画出版社《艺术当代》创刊于2001年,始终坚持专业性强,学术标准高,媒体信服力强的办刊准则。该刊下设“视点”“个案”“现场”“生态”四个常设栏目,以及“新作”“书虫”等非定期栏目。多年来,该刊拥有大量高素质读者群,包括一流的艺术机构、艺术家、收藏家、行业专家、学者,以及艺术爱好者。拥有雄厚的全球作者资源和编委阵容,在艺术学界确立了权威主导地位,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当代艺术期刊,并在海外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本书包含该刊2018年全年内容,包括大量中国当代艺术热点事件的详尽报道以及珍贵历史文献。
-
文化转型视野下中国文艺美学现代化进程研究高迎刚 主编何谓“文艺美学”?迄今依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然而,“文艺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却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书主要以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为背景,梳理中国文艺学美学的现代转型(观念与范式)与理论建构(体系)过程,归纳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艺学美学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从中分析兴起于中国的“文艺美学”学科概念所蕴含的审美观念、审美范式的孕育和形成过程,进而探讨“文艺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
-
力群艺术研究杨杰本书以力群先生的艺术经历和艺术实践两个方面为线索,对力群先生的艺术做全面的梳理和研究。艺术经历包括:家庭背景、早年的艺术活动、鲁艺任教、担任美协重要职务、晚年的艺术活动等方面。艺术实践:包括版画艺术创作、文学创作、艺术理论和批评等众多艺术实践。本研究不是停留在介绍和描述力群先生艺术的层面,而是侧重学术性,是以事实为依据,综合多种因素,客观地评价力群先生的艺术。
-
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探索王大为 陈明明 陈姝潓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真正算起来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此之前,中国传统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作品的制作大都依靠手工业作坊,传授技艺也只有师傅带徒弟的单线形式,这也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七章,从回顾艺术教育历史到探索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再到展望艺术设计教育的角度解读艺术设计教育。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孕育、萌发、发展、成熟起来的。要想全面、深入、客观地认识、研究中国今日的艺术设计教育,就必须从追溯、梳理它的发展历程着手,从历史发展的动态角度去把握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规律,以作为今后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借鉴;而要认识艺术设计教育漫长的孕育与发展过程,必须首先对以上这些同质异构的概念进行深入的梳理。
-
探秘艺术市场林顿 著本书用文化散文笔调,以艺术品及其市场为主题,从专业的角度,多方位阐述了艺术品的概念、内涵、价值、意义等,从而总结出艺术品市场的现状与前景、商业模式等。文章遵循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叙述方式,通过描述、解读所作者所认知的艺术品市场现象,表达独到的见解和观点,总结了实践经验,具一定的实用性。
-
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周宪本书旨在以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为基础,聚焦于当前艺术理论以及艺术史、艺术批评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一方面重点刊发国内学界具有自觉本土问题意识的、未公开发表过的优秀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推介西方学界具有前瞻性和启示性的重要理论文献。其终目标在于搭建一个具有前瞻视野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国内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健康发展。
-
漫瀚调的文化交融性研究李建军鄂尔多斯地区自古就有“歌的海洋、舞的故乡”之美称,这里深厚的民间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漫瀚调是鄂尔多斯民间音乐的一朵奇葩,它是晋、陕汉族传统民间音乐与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交融的产物,是鄂尔多斯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通过对漫瀚调民俗活动的文化交融性、艺人传承的文化交融性、音乐本体的文化交融性的探讨,对漫瀚调的形成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
傅雷谈艺系列傅雷结合傅雷先生精于鉴赏、善于翻译又悉心教育的诸多闪光之处,我们将他译著的各种艺术书籍,集于一炉,真挚地为当下中国的父母、希望学习艺术的学以及希望了解欧洲文化的朋友们,推出《傅雷谈艺系列》,包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艺术哲学》《罗丹艺术论》《英国绘画》四种。
-
哑剧表演训练教程[法]菲利普·比佐,宁春艳哑剧表演的训练方式,在当前我国戏剧影视艺术的实践和理论中,涉及专业演员的职业素质培养,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法国哑剧大师菲利普· 比佐2017年在上海戏剧学院开办哑剧表演训练工作坊,本书为全部教学实录。哑剧表演,是肢体表演和面部表情的结合。这一形态的表演由于没有语言表达的参与,对演员肢体动作的力度和精度要求极高。从总体来看,演员肢体动作的力度和精度需要在可控范围之内,面部表情成为必须的辅助手段,因此对肢体动作和表情配合的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行之有效地训练,使得演员掌握哑剧表演的基本技巧乃至高级技巧,形成演员个人化的表演风格,是本书探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