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湖南民族关系史
作者:伍新福 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01
ISBN:9787543864177
定价:¥11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湖南民族关系史》上起数十万年前湖南境内的原始先民和古人类群体的生产生活及其文化遗存,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湖南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民族关系,约45万字。关于湖南境内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变迁,土家、苗、侗、瑶等土著民族的源流变迁和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相互关系,湖南各民族对湖南和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湖南历史上所发生的有关民族问题的重大事件,历代中央王朝和政府处理湖南民族问题的政治军事举措及各类政策措施等等,过去一直缺乏必要的研究。本书第一次对这些问题和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深入探讨,构成了科学的体系,并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颇具开拓性,出版后获得了各方面的积极反响和好评。
作者简介
暂缺《湖南民族关系史》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湖南远古人类和先秦时代族群
第一节 湖南境内最初的先民
一、湖南旧石器文化和古人类化石
二、新石器时代湖南的先民
三、蚩尤九黎族南迁和炎帝、祝融族入湘
第二节 先楚时代湖南居民与族群
(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
一、三苗、“荆蛮”及其同中原王朝的关系
二、湖南境内的古越人、濮人
三、中原华夏族人的早期南迁
第三节 楚国时期湖南的民族状况(公元前770-前221年)
一、楚人
二、“蛮”、“濮”族和越人、巴人
第二章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湖南民族与民族关系(公元前221-公元589年)
第一节 湖南汉民族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一、汉民族的形成
二、全国重心开始南移与湖南汉民族的初步发展
第二节 “蛮夷”民族的分布及变迁
一、秦汉时期的“蛮”
二、三国、魏晋和南北朝的“蛮”、“徭”、“僚”
第三节 中央王朝对湖南“蛮夷”族的控制和治理
一、武力“征讨”和军事镇戍
二、郡县建置和“以蛮夷治蛮夷”
三、赋税徭役
四、开发与“化导”
第四节 湖南“蛮夷”民族的反抗斗争
一、相单程起义和马援葬身“五溪”
二、“澧中蛮”、“溇中蛮”的反抗斗争和桓帝年间“蛮夷”起义
三、“蛮夷”民族的反抗与吴、蜀、魏在“武陵五溪的争斗
四、晋代湖南“蛮夷”民族的起事
五、南朝时期湖南“蛮夷”民族的反抗斗争
第三章 隋唐五代两宋时期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589-1279年)
第一节 汉民族的变迁和发展
一、人口变迁
二、北方和中原人口大批南迁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分布与变迁
一、“蛮”
二、“徭”、“苗”
三、“僚”、“仡伶”
第三节 封建王朝对湖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
一、郡县制与羁縻州制
二、地方兵制和军事防戍
三、赋税和“入贡”制
第四节 “溪州铜柱”和“开梅山”、“经制”“南江诸蛮”
一、马楚同湖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与“溪州铜柱”
二、宋王朝“开梅山”和“经制”“南江诸蛮”
第五节 湖南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和抗金名将杨再兴
一、张伯靖领导的辰、锦、叙州“蛮”起义
二、“北江诸蛮”的起事
三、李金、陈峒起义
四、抗金名将杨再兴
第四章 元明时期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1271-1644年)
第一节 汉民族的发展及内部结构的嬗变
一、元代人口与汉民族的发展
二、明代人口与湖南汉民族结构的大变迁
第二节 湖南境内少数民族的沿革变迁
一、元代的“蛮”、“苗”、“徭”、“僚”(仡伶)
二、明代的“蛮”、“土”、“苗”、“徭”、“洞蛮”和“洞苗”(侗)
三、回、维吾尔、壮、白等民族进入湖南
第三节 民族地区行政军事建置和土司制度的形成发展
一、行政建置和军事体制
二、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四节 “生苗”区的形成与明代的堡哨、“边墙”
一、“生苗”与“苗疆”
二、堡、哨建置
三、“边墙”的兴废
四、堡哨和“边墙”的历史评价
第五节 少数民族起义和反抗斗争
一、元末吴天保、杨留总起义
二、明初的反抗斗争
三、明中后期的反抗斗争
第六节 “苗军”“勤王”报国和湖广土兵抗倭
一、“苗帅”杨完者及其“苗军”“勤王”报国
二、湖广土兵江浙抗倭
第七节 汉文化的传播与湖南少数民族第一批文人
一、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兴起
二、湖南历史上第一批少数民族文人
第五章 清代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1644-1911年)
第一节 民族结构及变迁
一、汉族
二、土家族
三、苗族
……
第六章 民国时期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
第一章 湖南远古人类和先秦时代族群
第一节 湖南境内最初的先民
一、湖南旧石器文化和古人类化石
二、新石器时代湖南的先民
三、蚩尤九黎族南迁和炎帝、祝融族入湘
第二节 先楚时代湖南居民与族群
(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
一、三苗、“荆蛮”及其同中原王朝的关系
二、湖南境内的古越人、濮人
三、中原华夏族人的早期南迁
第三节 楚国时期湖南的民族状况(公元前770-前221年)
一、楚人
二、“蛮”、“濮”族和越人、巴人
第二章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湖南民族与民族关系(公元前221-公元589年)
第一节 湖南汉民族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一、汉民族的形成
二、全国重心开始南移与湖南汉民族的初步发展
第二节 “蛮夷”民族的分布及变迁
一、秦汉时期的“蛮”
二、三国、魏晋和南北朝的“蛮”、“徭”、“僚”
第三节 中央王朝对湖南“蛮夷”族的控制和治理
一、武力“征讨”和军事镇戍
二、郡县建置和“以蛮夷治蛮夷”
三、赋税徭役
四、开发与“化导”
第四节 湖南“蛮夷”民族的反抗斗争
一、相单程起义和马援葬身“五溪”
二、“澧中蛮”、“溇中蛮”的反抗斗争和桓帝年间“蛮夷”起义
三、“蛮夷”民族的反抗与吴、蜀、魏在“武陵五溪的争斗
四、晋代湖南“蛮夷”民族的起事
五、南朝时期湖南“蛮夷”民族的反抗斗争
第三章 隋唐五代两宋时期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589-1279年)
第一节 汉民族的变迁和发展
一、人口变迁
二、北方和中原人口大批南迁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分布与变迁
一、“蛮”
二、“徭”、“苗”
三、“僚”、“仡伶”
第三节 封建王朝对湖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
一、郡县制与羁縻州制
二、地方兵制和军事防戍
三、赋税和“入贡”制
第四节 “溪州铜柱”和“开梅山”、“经制”“南江诸蛮”
一、马楚同湖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与“溪州铜柱”
二、宋王朝“开梅山”和“经制”“南江诸蛮”
第五节 湖南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和抗金名将杨再兴
一、张伯靖领导的辰、锦、叙州“蛮”起义
二、“北江诸蛮”的起事
三、李金、陈峒起义
四、抗金名将杨再兴
第四章 元明时期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1271-1644年)
第一节 汉民族的发展及内部结构的嬗变
一、元代人口与汉民族的发展
二、明代人口与湖南汉民族结构的大变迁
第二节 湖南境内少数民族的沿革变迁
一、元代的“蛮”、“苗”、“徭”、“僚”(仡伶)
二、明代的“蛮”、“土”、“苗”、“徭”、“洞蛮”和“洞苗”(侗)
三、回、维吾尔、壮、白等民族进入湖南
第三节 民族地区行政军事建置和土司制度的形成发展
一、行政建置和军事体制
二、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四节 “生苗”区的形成与明代的堡哨、“边墙”
一、“生苗”与“苗疆”
二、堡、哨建置
三、“边墙”的兴废
四、堡哨和“边墙”的历史评价
第五节 少数民族起义和反抗斗争
一、元末吴天保、杨留总起义
二、明初的反抗斗争
三、明中后期的反抗斗争
第六节 “苗军”“勤王”报国和湖广土兵抗倭
一、“苗帅”杨完者及其“苗军”“勤王”报国
二、湖广土兵江浙抗倭
第七节 汉文化的传播与湖南少数民族第一批文人
一、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兴起
二、湖南历史上第一批少数民族文人
第五章 清代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公元1644-1911年)
第一节 民族结构及变迁
一、汉族
二、土家族
三、苗族
……
第六章 民国时期湖南民族和民族关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