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人物
-
尚未远去的背影周维强《尚未远去的背影:教育文化名人与杭州》包括文明的普及化和教育的多样化,1921年春天的画卷,在新的和旧的之间,落花水面皆文章,“西泠片羽”,休休有容,逝水人生,尚未远去的背影,大学与人,今宵听雨兼听风如在西湖山馆里,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湖上的华时”,“我用残损的手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平生山林意,“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对一种精致生活的追忆。
-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王维邹伯奇(1819-l869),广东南海人。他精于光学、天文学、数学、力学、声学等学科的研究,在地图绘测和各种天文器械技术制造等方面也颇有成就,曾测绘广东省和南海等地图,制造过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浑球仪和七政仪等仪器,绘制出各种天文图表和星图。他的《摄影之器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论述摄影的著作;他亲自拍摄的照片底版,至今仍可清晰冲洗。他是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本书通过挖掘和释读各种史料,展示了邹伯奇的生平和科学成就。
-
经历邹韬奋邹韬奋(1895-1944),名恩润,江西余江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不久参与创办并主编《生活》周刊,后又创办生活书店,成为著名的新闻出版工作者。九·一八事变后,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全国各界救国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与沈均儒、章乃器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是为有名的“七君子”之一。获释后一如既往地积极投身抗日民主斗争,并写下不少有影响的文章和著作。1944年7月在上海病逝,遗书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接受申请,追认他为正式党员。《经历》是韬奋先生的回忆录。韬奋先生用醮满感情的笔墨,向我们展示出从一个穷学生到文化名人、爱国民主战士的成长轨迹,其中的艰难困苦、挣扎奋斗,既使我们感动、饮慕,更使我们兴起、振奋。尤为可贵的,书中《二十年来的经历》,还是韬奋先生在牢狱中的作品,爱国家、争民主的拳拳之心、凛凛之气,感人至深。为此,我们特从《韬奋文集》中辑成本书,奉献给广大读者。《经历》是著名新闻出版家邹韬奋自传性质的回忆录,其中从事文化事业的人生经验和思想历程,堪称现代爱国民主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韬奋先生的一支笔,曾经鼓动了中国无数万爱国民众走上争取民族解放与人民民主的道路。——宋庆龄
-
寻访行家(德)加布里艾勒·格特勒 著;丁娜、吴鹏飞 译多年来,本书作者每月在德国的日报上发表关于值得瞩目的当代人物的写真文章,这些人物都以特殊的方式承担着一种理念或一个项目的实现,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着思考。本书所采访的德语国家32位各行各业公认的专家中,约半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人物和新兴应用科学领域的代表,另一半则活跃在全然普通而实用的行当中,也有少数人从事着具有异国情调的职业。在对被访的专业领域进行简介、描述其职业活动之后,有更加私人化的第二次采访中,作者只是偶尔提问或插话,而任被访者自由呈现,甚至会诱导出激烈的抗辩——这些行家不仅具有非同寻常的渊博知识,谈到自己的工作尤其热情满怀。作者以对细节训练有素的眼光描写各次访谈的环境,且始终保持着某种距离,从不做出评价,以致读者常常会忘记提问者的存在。无论是管道工还是理论物理学家,助产士还是法医,透过善解人意的女提问者的眼睛,极端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工作领域得以呈现,堪称周密、审慎。
-
80后财富新贵永良目录
-
草根力量徐王婴 著在浙江,在东南沿海,在中国,生存着太多这样的企业,没有耀眼的光环,不处在社会热点产业,年产值不过数十亿,这样的特性决定了这类“隐形冠军”企业会在远离大众视野的环境下成长。他们可能永远登不了《福布斯》富豪榜、成不了世界500强企业,他们的胜利鲜有人喝彩,他们遇到的困难与迷惑、他们的寂寞也无人为之排谴。但他们异常坚强地活着,他们是不该——也完全不可能被遗忘和忽略的力量。它们其实才是中国崛起的真正的脊梁。所有关于中国商业进步的秘密,都隐藏在如同夏士林的升华集团这样至今并不为人所了解的企业肌体里。阅读到这股容易被忽略的力量,相信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这样的公司案例或许比那些大公司的传奇故事更让人感觉真实和珍贵。
-
知识工人孔祥瑞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等 编《知识工人孔祥瑞》内容包括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开展向孔祥瑞学习活动的通知、孔祥瑞简介、新闻报道、相关评论、孔祥瑞先进事迹报告会等。
-
国学宗师钱穆陈勇钱穆自18岁时初登杏坛,先在苏南一带做了18年的中小学教师,然后走上大学讲台,作者于南北各大学,直到92岁在台北素书楼告别讲坛,从事教育工作长达七十多年,真正践行了他“上堂教书,是我正业”的诺言。特别是1949年南走香港,在“手空空,无一物”的艰难困境中创办新亚书院,为香港地区培养了大批弘扬中国文化的学术人才。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由学者出任大学校长,兴办教育卓有成就者不乏其人,但是像钱穆这样在赤手空拳的情况下白手起家来创办新亚书院,并使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却鲜有其人。就此而言,钱穆不仅是中国现代的杰出学者,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在20世纪的中国教育史上也写了辉煌的篇章。
-
季羡林卞敏方 著“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一代鸿儒季羡林先生的传奇一生,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缩影。这本书写的是一个人,但是二十世纪的大家几乎都囊括在内;每一个人可能就是几句话,一个侧面,但要拿捏到好处——这就是挑战,也是这本书的成功之处。给人作传,向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给活人作传,更无异于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弄不好讨得读者和传主两头嫌。作者的这本书却把这件事做的非常圆满。传人纪事都力求客观公正,不捧不谀不讳,难能可贵。作者文笔畅达,烛幽发微,常于小事中写出季老的真性情、大智慧。与近年行世的关于季老的其他传记相比,此书的可读性和研究价值自然高出一筹。作者以自己擅长的散文笔调叙述了一代鸿儒季羡林先生的生平,挖掘并展现了季老在繁杂曲折的生活经历中所形成的特有的爱国精神,以及他以个人秉赋、文化素质、学识修养、个性品格所形成的精神力量。因作者与季先生为多年深交,故作者在书中得以用其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勾勒出传主的人生轨迹,述说了不少季先生鲜为人知的秩事。
-
唐师曾唐师曾我是一只大喊大叫、宁死不屈的瘸鸭,即使知道死之将近,也要面向太阳。海子就这么死了,我们都瞎忙自己的事,都应该为天才的夭折负疚。一个战地记者采集的信息,未必就是以后写进历史的精确数字,也正因为如此,每个记者都誓死追求眼前的真实。满街公开办假证,是一个民族出大事了,基因坏了。“语像”不是读图,“读图”是被动的,单向的,灌输式的,静止的,有结论的。语像是主动的,交流的,互动的,不稳定的,跨界的,没有结论的。我知道沙龙手的胖瘦,尝试过他的肌肉、体温,坚信他牛仔般的体格和意志……“9·11”是人类共同的悲剧。一些精神超强的人,利用人类制造的机器,把人类建造的最坚强的建筑物撞翻了,人类的精神和肉体矛盾到了极点。人是地球上最自我、欲望最强的动物。如果有机会重新实现三个愿望,我准备再来一遍。本书节选唐师曾在高校、网络、电台的即兴演讲、聊天……只“说”不“写”,坐而论道,旨在好玩儿。老鸭凭借风雨人生,思维跳跃、浪语疯言、焦点散乱、离题万里,不经意下尽显老鸭哲学。中东海湾风起云涌,焦点不移,唐老鸭反复亲临其境,混迹江湖之间,妙语解读前因后果。在优胜劣汰的竞争年代,残废鸭从敦刻尔克败退,到诺曼底登陆。发明“语像”,纠集200挚友参加《一个人的远行》,再为陷入困境的摄影记者杀出一条血路。老鸭以其独有的幽默、率性、一针见血,指出科技主义造成人文精神的失落、军事强国的霸权、强势文化的渗透、底层民众的痛苦,并以图为证。细品、慢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嬉笑怒骂中感受五昧人生。“铲平老鸭喉舌,共建大众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