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人物
-
末代皇后的裁缝周进著他是挑剔高雅的皇后最称心的专用裁缝;他是东方美服之后——旗袍的最早设计者。他知道婉容的优雅与品位,也知道她的寂寞与哀愁。本书图文并茂,从一个小人物——末代皇后婉容御用裁缝的角度对清末民初飘摇更迭的大历史进行了透视,对清宫和伪满内廷生话尤其是迷雾重重中的婉容的才情风貌、个性命运作了丰满细致的描绘。 当我们将兴趣转移到炫目光彩的大人物掩盖下的历史亲历者时,我们会发现历史本身远远比“历史”居示给后人的脉络复杂细腻得多,耐人寻味得多。本书图文并茂,从一个小人物——末代皇后婉容御用裁缝的角度对清末民初飘摇更迭的大历史进行了透视,对清宫和伪满内廷生话尤其是迷雾重重中的婉容的才情风貌、个性命运作了丰满细致的描绘。
-
先进性的典范冯伟、于秀芬、陆勇华暂缺简介...
-
乔伊斯传(美)艾尔曼著;金隄译理查德.艾尔曼(Richard Ellmann,1918-1987)是20世纪后半世纪西方文学界现代英语文学的主要权威之一,生于美国密歇根州。他在耶鲁大学和都柏林三一学院就学,二次大战期间服役后,即开始专门研究在英语文学史中占有突出地位的几位爱尔兰文学家,从而深入到整个现代英语文学。他曾在美国许多著名大学任教,包括哈佛、耶鲁、西北、艾默里、芝加哥和印第安那等,1970年后任牛津大学英语文学讲座教授,直至1984年退休。艾尔曼一生著述编辑甚丰,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他写的文学传记和有关的研究著作。他写传记的方法都是通过大量调查研究,以翔实生动的事实揭示这些文学家在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感情与他们的作品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他的《叶芝传》(1948)、《乔伊斯传》(1959年初版,1982年修订再版)、《王尔德传)(1987),都受到西方学术界的一致推崇。按照《当代文学批评1987年年鉴)(第50卷第306页)摘引著名评论家哈姆斯的说法:"他(艾尔曼)写叶芝胜过任何爱尔兰人,他的《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优秀的文学传记。而且很可能将继续保持这一地位--除非他直到临终前方完成的《王尔傻传》比它更胜一筹。"
-
中国技工邓建军沈国凡著劳动模范是亿万劳动群众的优秀代表。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程中,中国工人阶级始终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表现出了伟大的创造力,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孟泰、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蒋筑英、包起帆、王启民、徐虎、李素丽等同志为代表的先进模范人物,为全社会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近年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又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当代劳动模范--许振超、李斌、邓建军、王顺友和被誉为"五朵金花"的王英杰、王广兰、张玉珠、葛丽玲、严鸿等同志。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岗位,但都具有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气概,并用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才智和不懈的追求,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工作业绩,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时代风貌和崇高品 格。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平凡之中蕴含伟大,只有实千才能兴邦。他们用辉煌的业绩向世人证明,劳动模范不愧为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指导原则和重大部署。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命崇高,任务艰巨。工人阶级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是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根本依靠力量。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充分调动工人阶级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在全社会进一步掀起学习劳动模范、争当劳动模范的热潮。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一定会对学习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通过开展向劳动模范学习的活动,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积极支持党和政府采取的各项改革政策,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敢为人先,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发明创造等活动,把建设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国家变成亿万 职工的自觉行动,焕发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巨大创造活力。要通过开展向劳动模范学习的活动,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成为具有先进阶级理想、社会主义道德、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严格组织纪律的"四有"新人,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目标贡献力量。 劳动模范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和重视劳模工作。不仅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高尚精神,高度重视劳模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工作,更要积极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关心劳模成长,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让劳模的崇高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
我与悲鸿蒋碧微 著魅力经久的中国第一部女性自传,与一代艺术巨匠28年的感情沉浮。本书是《蒋碧微回忆录》的第一部。《蒋碧微回忆录》包括《我与悲鸿》和《我与道藩》,1964年10月由台湾《皇冠》杂志首次刊行,1966年11月由皇冠杂志社正式出版。作为“中国第一部女性自传”,《蒋碧微回忆录》提供了研究女性心灵史和解放史的独特文本。蒋碧微出身于江苏宜兴的书香门第,与徐悲鸿是同乡。十八岁的她为追求自由恋爱,与徐一起私奔。此后二十多年,两人的生活远非一帆风顺。作为被遗弃者的蒋碧微,写下了这段沉痛的经历。本书提供了了解和研究徐悲鸿的重要视角,提供了研究女性心灵史和解放史的独特文本。自问世以来,大获成功,拥有广泛的读者。此次出版的本书和《我与道藩》,为《蒋碧微回忆录》的大陆最新版,由徐悲鸿与蒋碧微之子徐伯阳授权,不仅修订和充实了文字,而且增加了丰富的历史珍贵图片。
-
春风桃李毛杏云跨越三个世纪的上海交通大学,在长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大学文化。110年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得益彰的发展历史。南洋公学创建之初,就明确提出了“公学所教,以通达中国经史大义,厚植根底为基础”。唐文治担任校长期间,将文科与工科并重,鼓励文、理、工结合,提出“崇德、尚实、重文、健身”的办学思想和主张,传统国粹、西方科技和实用技术在学校很好地实现了融会交流,形成交大独特的校园氛围与人文精神。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认识到,走多学科、综合性的发展之路,培养宽厚型、复合型、开放型和创新型的高级人才,应该是交大的办学方向。学校在继承和发扬老交大传统的基础上,面向21世纪,提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人才观,努力培养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于一体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这种精神文化氛围的长期熏陶下,交大不但走出了茅以升、林同炎、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等一大批为国家、为社会及人类发展、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交大校园也曾造就了一批如蔡元培、黄炎培、李叔同、邹韬奋、汪道涵、江泽民、陆定一等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艺术家等。这一切奠定了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也成为我们凝练一流文化、培养一流人才的前提。<br>展现在您眼前的这本书,就是我们挖掘百年交大文化资源的初步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元济、蔡元培、黄炎培、李叔同、蒋梦麟、朱屺瞻、洪深、辜鸿铭、邹韬奋、戴逸、卢燕等一大批从交大走出的近现代文化名人的精神风貌。他们不但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与历史的经历者和见证人,也是交大蓬勃发展走向卓越的见证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母校的记挂、关注、支持和帮助,就是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精神的真实体现。我们认为,这种精神风貌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是交大在新世纪保持生机和活力,创造卓越、走向辉煌的重要源泉。我们相信,随着交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加快,从交大古老的校园不但将走出更多一流的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家,还将走出更多的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走出更多的文化名人。<br>
-
智慧之路卢国英著十、和聂耳情深艾思奇在一中组织话剧团演出时,就请聂耳的乐队在开演前演奏音乐,演奏的曲子是中国民乐,如“梅花三再”、“小桃红”、“悲秋”等等,这些演奏烘托和活跃了剧场的气氛。共同的音乐爱好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家道清贫。1912年生,比艾思奇小两岁。1925年到1928年间,聂耳先后就读于昆明的第一联合中学和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级部。他自小就酷爱音乐,在上小学时,就跟一位木匠师父学吹笛,以后又向邻居的小学音乐教师张瘐候学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等。上中学时,就组织了一个小乐队,他自己演奏多种乐器之外,又担任乐队指挥。在中学还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在社会活动中,艾思奇和聂耳相识,逐渐成为莫逆之交。艾思奇也喜爱音乐,鼓励聂耳在自己爱好的方向钻下去。他知道聂耳家贫困,为了支持聂耳,艾思奇把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一支笛子送给聂耳。艾思奇的叔父李日荃家里有手风琴,他带聂耳到叔父家学练手风琴。在课余时间,艾思奇和聂耳常凑在一起,打球、游泳、演出,一起活动。聂耳还常邀艾思奇等一些爱好音乐的同学,到家里举行小音乐会,演奏的曲目有《昭君出塞》、《苏武牧羊》等古曲。对聂耳的启发艾思奇见聂耳也很喜欢读书,常借给他一些当时流行的书刊,如《学生杂志》、《东方杂志》、《小说世界》、《世界周刊》,鲁迅的《呐喊》、《彷徨》、《野草》等等,艾思奇有时向他讲些马克思主义的初步道理,也向他灌输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一次,艾思奇很认真地对聂耳说:“我建议你搞点能振奋人心的乐曲,要自己动手作曲,不要老当吹鼓手。”这些话对聂耳有很大的震动和启发。艾思奇于1928年第一次从日本回昆明时,还给聂耳提供了一些书籍,其中有些是世界音乐家传记,同时,给聂耳带来了《国际歌》、《马赛曲》、《伏尔加船夫曲》等著名乐章,经艾思奇从日文转译为中文,由聂耳教唱。这些激动人心的歌曲,迅速在朋友中传唱,在昆明流传。在上海时的交往后来,聂耳到了上海,艾思奇也在上海。聂耳的叔父郑易里,是艾思奇的留日同学和朋友,通过郑易里,他们在上海建立了联系,他们常常互相交流思想和信息,互相鼓励。聂耳在上海时,异常勤奋。为了创作《大路歌》,他成天成夜在外滩码头工人中体验生活。他租住霞飞路附近的小楼上,下班后就作曲或练提琴和钢琴。在明月歌舞团和联华影业公司工作,每月微薄的收入,支付房租和钢琴租费后,所剩无几,生活困难。艾思奇对聂耳的经济时有帮助。聂耳创作了《大路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许多振奋人心的革命歌曲,艾思奇十分高兴。常常哼着聂耳创作的曲子。聂耳不幸在异邦遇难,噩耗传来,艾思奇极为悲痛,他特意在聂耳遗像边拍照,以致悼念。解放后,艾思奇还常向我们讲起聂耳,但从不讲他和聂耳有过交往的友谊,只是表示对他的英年早逝,深为惋惜。一谈起聂耳,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
永不凋谢(美)劳伦斯·谢姆斯著在与彼得·巴顿交往之前,我从未听过一个垂死的人演奏摇滚乐。 但现在,在丹佛,一个下雪的冬日下午,他费劲地从我们聊天时坐的沙发中站起来,因为某种他懒得解释的冲动,走向钢琴。他摇了摇身体,松了松爬满静脉注射管的萎缩的手臂,投入了一个快乐、喧闹的世界。 恰如其分地,他从乔·科克尔的经典名曲"好心情"(我自己心情并不太好)开始,然后一头扎进了一组由他一生的音乐--披头士、戴夫·布鲁贝克、汽车城、弗兰克·辛纳屈--集合而成的即兴联奏。他拥抱每支乐曲,就像拥抱老友一样。 他应该不能这么做的。他的腹部长满了毒瘤,他已经不能吃东西了。即使有静脉管注射养分,他仍然一天一天地消瘦。除了告诉他他的生命只剩下最后几个月,甚至可能是最后几周之外,医生已经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了。 然而,他的弹奏纯净、自信、响亮。它的效果是惊人的--就好像最后的号角已经吹响,一个与丢弃多时的肉体快乐地重聚的灵魂已经苏醒,正开始翩翩起舞。
-
超级政客茨威格没有人反对将富歇与这一连串恶名——“职业叛徒”、“龌龊小人”、 “厚颜无耻的阴谋家”、“政坛爬虫”、“超级变节者”、“天生的刽子手 ”、“最可怕的警察头子”——联系在一起。从大革命时期到拿破仑时代一直活跃在法国政坛的约瑟夫·富歇,本来只是一名不见经传的议员,但在风云变化的大革命年头,因既掌握着自己所属的山岳派的机密,有窥探到其所欲投靠的保王派的隐秘,他左右逢源,呼风唤雨,像最狡黠的动物那样揣摩着政治舞台的剧情转换以及各方的利益所在,随时准备在适当关口出卖盟友,换取最大的政治利益。几度沉浮之后,富歇的权势在督政府时期空前膨胀;到了瞬息万变的雾月十八日政变,更是摇身一变,爬上了法国的最高权力宝座。然而在大师茨威格笔下,富歇却不再是一个漫画化的恶棍。作者试图以较公正的态度,将这个名气极大的变节分子从备受轻蔑的阴影中拖离出来,还原为一个“在各方面又都深不可测”的“历代最为怪异的非凡人物”,并深入挖掘其令人迷惑不解的性格成因以及促成其成功的各种“命运”力量的作用。
-
洪氏家族与西溪湿地周膺《洪氏家族与西溪湿地》介绍了洪氏家族与西溪湿地的关系。书中记述了以南宋洪皓在杭州始传的洪氏家族于宋、明、清三代所出的许多重要人物在文化方面的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