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人物
-
从文自传罗雪村插图本沈从文 著从文自传 罗雪村插图本纪念沈从文先生(1902-1988)诞辰120周年(“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关系。”沈从文童年和青年时代在湘西的成长经历。《边城》的精神来源。“一本奇妙的书”,“它告诉我们一个人是怎样成为作家的,一个作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接受哪些教育”)内容介绍:《从文自传》收沈从文讲述自己二十岁前从家庭进学校到入伍,整个童年和青年时代在湘西的成长经历,思想来源,和他走上文坛的道路的过程,读来趣味盎然。1934年7月由上海出版社初版。包括《我所生长的地方》《我的家庭》《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辛亥革命的一课》《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预备兵的技术班》《辰州》《常德》《一个大王》《一个转机》等18篇,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沈从文之所以写出《边城》这样作品的精神来源。名家评论:《从文自传》颇得此旨。他在小学上课,都老放不下那“一本大书”,是为什么?他在军队里混来混去,追求的又是什么?都无所为,全都是性格的自由活动。直到后来,所谓“一个转机”那是环境变了,人还是那个人!在未转机之前,他做梦也想不到要成就一个著作家,既转机之后,仿佛一条野兽穿林越谷,登上一座山峰,回头一望,好一片世界也!可以走下山峰,又是一个世界,那尽头的所在隐约又是一个山峰……所以这部自传只是他走过座山峰,在平川大道之上,一面观山览水分花扶柳的向前进,一面把他段程途上的回忆对着新世界作出散淡的歌唱,情极声彻,惊动那一带的村舍男女都出而拍手相迎,既且茶饭相待,便是他今日在文艺界的收获了。——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毕树棠《》精彩语录: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关系。 ——沈从文
-
把功勋写在大地隆平水稻博物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这是一部袁隆平画传。以画立传是袁老生前不曾有过的新形式。图书以画册的形式,精选袁隆平珍贵图片200余幅,包括照片、画像、手稿、信件等,以袁隆平一生扮演的各种角色为编写逻辑,分为学生、家庭一员、科学家、教师、社会活动家等专题,将每一个身份中袁隆平的经典影像,配以简洁准确的文字,用感性直观的方式讲述袁隆平从生于忧患、艰难求学、逐渐走上杂交水稻研究之路、终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历程,再现了袁隆平为祖国和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不懈奋斗的辉煌人生。本书把袁隆平的经历、成就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袁隆平的形象放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民族发展大背景上加以刻画,还原一个既有深度又温暖、亲切、立体的活生生的科学家形象,让读者直观了解袁隆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萌芽、生长和收获的过程,引导读者学习一代科学家胸怀人民、热爱祖国、为解决中国与世界的粮食问题而献身科学的拼搏精神,激发青年一代接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于无声处绽放文喻甫几个月大时,江梦南被诊断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多年来,她克服听障带来的重重阻碍,和身体健全的孩子一起上学,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努力前行,接连考取吉林大学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用乐观奏响生命的强音,以坚强书写青春的故事。她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个人生活中的强者,而是心怀大爱,心系他人,积极关注残障人群,并致力于通过科研手段解决生命健康难题。本书基于真实可靠的材料,以温暖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立体展现了一位有趣、有爱、有梦的青年形象,生动呈现了江梦南自强不息、乐观进取、崇德向善的榜样力量。
-
烽火坪石詹文格,周齐林,刘帆 著抗日战争期间(1940午10月到1945年1月),中山大学在广东北部的坪石办学,历时4年多。在此烽火岁月中,中山大学出现了好几位东莞籍的知名教授,本书就是这几个东莞籍知名教授的传记。本书用生动的笔墨,集中描绘了邓植仪、邓盛仪、郑师许、何作霖、容肇祖、吴壮达、陈安仁等东莞籍“坪石先生”在国难当头的烽火岁月是如何教书育人、胸怀祖国、辛勤耕耘、著书立说、赓续文明的。本书还立体地展示了中山大学在坪石阶段的教学风貌、精神品质,刻画了东莞籍几个家族兄弟(如邓植仪和邓盛仪、容庚和容肇祖、陈安仁和陈安良等几个与中山大学很有渊源的兄弟)报效祖国的情怀,鞭挞了日本帝国主义试图摧毁我中华文明的野蛮和残暴。本书资料丰富,内容翔实,立意积极,对了解历史、激励后人具有正面的作用。长篇历史散文《烽火坪石》,用文学的方式深入挖掘动荡年代下“坪石先生”跌宕起伏的故事,写出了个人与时代共振的命运和厚重感,注重可读性与文学性,具有很好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
时代楷模·202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2021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彭士禄同志的先进事迹 ,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本书以关于彭士禄先进事迹的报道文章为主体,分“报道·视角”“舆论·反响”“评论·观点”“文学·故事” 四个板块,或通过客观记叙,或通过他人评论,或通过亲友追忆,或通过故事讲述,以不同的文学形式多角度、立体化的塑造了彭士禄红色家风的优秀传承者、科学家精神的杰出践行者、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的崇高形象。
-
岁月无声梁林 著本书以“60后”男主人公在家族文化土壤中的品格养成为起点,粗线条地记录了其成为有担当,有血性、个性、创造性、韧性特质的有为青年。本书围绕主人公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全面深刻地再现了“60后”建立在真善本质基础之上的价值观,映射出“60后”的人性品格中家国情怀的精神光芒。“60后”们融真善美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的精神与改革开放的春风于一体,折射出改革开放让国人赶上了世界发展的步伐,新时代更是给人以文化自信,凸显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华文明中的继承和发扬。
-
稻菽耕耘周韶光 著本书总结推介李罗斌的先进事迹,为全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树立学习榜样,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学习李罗斌五十多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初心写在大地上,汗水洒在田野中,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学习李罗斌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亲力亲为,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和效益;学习李罗斌密切联系群众,注重培养提高农民自身学习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学习李罗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推广服务工作中既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注重生态效益,着力保护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学习李罗斌长期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刻苦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通过学习活动,使广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涌现更多的李罗斌式的模范人物。
-
老舍在伦敦[英] 安妮·韦查德 著老舍被尊称为中国伟大的现代作家之一,然而,这位有抱负的年轻作家于1924年至1929年在伦敦度过的时间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老舍从故乡来到繁华的伦敦西区—这里有布鲁姆斯伯里派、旋涡派、各种流派的前卫主义者、埃兹拉·庞德以及“金牛犊洞”夜总会的歌舞表演。他流连于伦敦西区妓女的世界,见识了英国最臭名昭著的中国人布里连特·张,以及黄柳霜的丑闻电影《皮卡迪利大街》引起的小报轰动,在莱姆豪斯声名狼藉的东区唐人街也待了一段时间。老舍在伦敦创作的小说《二马》由此成为一部描写伦敦华人生活和苦难的伟大小说。正如韦查德博士所揭示的那样,老舍在伦敦的岁月对其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最终影响了中国现代主义的发展进程。
-
我生命里的中国(波兰)爱德华·卡伊丹斯基爱德华·卡伊丹斯基于一九二五年出生在中国哈尔滨的一个波兰家庭,在他生命之中的前二十六年,中国是他的家。直至一九五一年,卡伊丹斯基才随同家人次返回至波兰,但在他的心中自己始终是一名深爱着中国的“哈尔滨人”。一九六三年他重新踏上中国这块故土,并在此后的十二年里一直以波兰驻华外交官的身份往返中国,为中波两国的友谊和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胡玉正 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在这篇文章中,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切关爱。《我生活的故事》是海伦·凯勒在大学时代写下的自传性作品。在文中,海伦·凯勒以真实、自然的笔触讲述了她如何战胜病残,如何冲破黑暗、获得光明的人生经历。本书将海伦·凯勒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进行了汇编,并精心绘制了多幅贴合文意的精美插图,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作为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海伦·凯勒拒绝向命运屈服的坚韧精神透过一行行生动的文字成为一道亮光,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去了信心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