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人物
-
人龙文虎卢敦基 著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淳熙五年(1178)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本书介绍了他的一生。
-
凡人之歌-陈幼人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 编《“凡人之歌”陈幼人》由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共青团上海市委、市希望办联合汇集成册,主要收集了本报的30余篇独家报道,以及陈幼人写给助学结对的湖南侗族姑娘蒲艳艳的90封书信等,充分展现了上海海运公安局民警、共产党员陈幼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感人事迹。他的平凡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在平凡中体现了伟大的“凡人”精神。
-
杨锦麟这家伙杨华 著《杨锦麟这家伙》系资深记者杨华历时三年采写的杨锦麟传记,书详细记述了杨锦麟从命途多舛的幼年、十五岁上山下乡到大学教师,继而转赴香港,先后担任报社编辑、主笔、杂志主编、专栏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等传奇生活与坎坷经历、率真的性情、过人的壑智,他的戏剧般的命运转折,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无可奈何,都是首次以文字的形式统统呈现在读者面前,半独家披露量第一手资料。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亲笔撰写序言热情推介,认为「杨锦麟读报的「魂魄」,在于一个饱经忧患、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这五十多年来的上山下乡、学工学农、求学教书、卖文为生,在底层苦过、上层混、内地呆过,在香港漂过的这种复杂的人生。」近二十位好友也对身边「一夜蹿红」的这个家伙表示出由衷的兴趣,多有精极爆料。曹景行有言「最难学到的,还是老杨的功力、风格」;吕宁思只有概叹:「老杨,英雄啊!」至于同乡程鹤麟对「杨锦麟这厮」的点评,更是酣畅淋漓,令人忍俊不禁……
-
铁肩辣手郭汾阳 著毛泽东曾经对斯诺动情地说道:在他早年在北京闯荡时,“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毛泽东没有看走眼。邵飘萍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在他一生不长的从事新闻的活动中,他却几乎涉猎了新闻学和新闻事业的每个领域——记者、编辑、主笔、社长;在他岁及“不惑”的年月里,他“踔厉奋发,又尝饱经痛苦,举凡所谓穷饿、羁囚、逋逃、沦落、兄弟妻子离散,人生所不堪之楚毒,殆无不以一身受之”。今天人们谈起他,往往称道他给后人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是坚定不移地反专制、反蒙昧,以及终其一生为捍卫言论自由所持的不屈不挠的战斗姿态和牺牲精神,所谓“以身殉报”,他是仰天长笑而就义的。其实,一部中国的新闻史,或者说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都是无法绕开邵飘萍这个人的。
-
回忆周子健同志《回忆周子健同志》编委会 编《回忆周子健同志》有看到拐杖就想起了他;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活动综述;红色的种子;温暖的往事;红色精神代代传递等内容。40多篇文稿,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透过那些平实的语言,却使我们看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一心为党的事业、一心为人民利益的无限忠诚,看到了一位老党员只顾大家、不顾小家,一心为公的高尚情操。我们还被那些不仅热心,而且认真负责的撰稿人所感动着。他们怀着对周子健同志的崇敬,不顾疾病的困扰,不顾工作的繁忙,为本书提供了一篇篇高质量的文稿。
-
遗民史家钱茂伟,柴伟梁 著谈迁(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你,马桥人。明诸生。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号观若。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缮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维持生活。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的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颇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引退回家隐居。《遗民史家:谈迁传》介绍了他的一生。
-
忠信笃敬万斌一、本次六级改革介绍 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将加大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分值比例,增加快速阅读理解测试,增加非选择性试题的比例。新的考试由四部分构成: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综合测试和写作测试。 与旧考试相比有三大变化: 听力的要求提高,权重增加。考点涉及生活场景、课堂讨论、新闻时事、科技短文等,重点考察辨音、理解以及听写的能力。 阅读部分,精确阅读的难度大大增加,文章篇幅将会增加,三四十个单词的难句会屡见不鲜,考察对于文章局部意思准确理解的题目增加。快速阅读对考生阅读速度和检索信息的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取消单纯的词汇考试。不再考察词义辨析,转向考察考生对于单词所处语言环境的理解,如完型填空中根据上下文填词。同时,短文问答和翻译也对语言的整体把握和运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计分体系的变化: 由以前的及格和优秀两档,变为均值500,满分710的报分体系,取消
-
太白之风万斌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使人瞠目结舌!面对这么一块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 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或者结果。尽管到西汉,浙江一带仍被视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从较狭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经能够成为那曲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声部了。春秋时期的范蠡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洞明世事的经济学家。而王充,则以他的《论衡》震动了汉末的京兆。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两宋时期的两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以及吴越钱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来得以繁茂的关键。这其间的安史之乱,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长的关节点。自此,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开发,优美的山水给了艺术家、诗人,乃至高士高僧无尽的灵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国的注意。艺术家王羲之、王献之、曹不兴、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贵,文学家谢灵运、沈约、骆宾王、孟郊、寒山、拾得、罗隐、周邦彦,宗教界的智、杜光庭,科技界的沈括、毕昇、朱肱,都是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南宋政权定都杭州后,浙江文化旋即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心进行了令人崇敬的表演。这一表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浙江素领风骚,对中国文化贡献卓著:在思想学术领域,涌现出永康学派陈亮、永嘉学派叶适等重事功、重现实的思想巨擘,他们的主张在今天仍然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王阳明的心学独树一帜,引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黄宗羲对政治社会的深刻反思,击中了传统中国的根本弊病。而黄氏与章学诚,则为中国史学的重镇。文学领域,则有陆游、朱彝尊、龚自珍等大诗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渔、袁枚等与市民阶层有深刻联系能道时代之先声者,亦有刘基、宋濂、于谦等在政治领域大有建树且文学亦可观者。艺术大师也极多,如马远、夏瑾、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陈洪绶等,不仅为一代名家,亦可为后世垂范。诸多的藏书家、刻书家和文献大家如范钦、严可均等为文化之邦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与海外文化的交流沟通上,浙江也处于领先地位:陈元赟、朱舜水为中国文化远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之藻、杨廷筠、李善兰等则师法西方科技,开中国文化近代化之先声。西风东渐,古老的中华从沿海泛起新浪。这一次在文化史上几可媲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国的发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 世纪再次放射出异彩。转型期的文化大师,浙江有了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而鲁迅更以其超凡的艺术感受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举凡文学、艺术、教育、出版、学术、新闻,浙江无不人才济济,傲视全国,如茅盾、夏衍、郁达夫、吴昌硕、潘天寿、夏丐尊、张元济、胡愈之、钱玄同、陈望道、邵飘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谓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在新兴的科学技术界,浙江亦出类拔萃,有竺可桢、金宝善、姜立夫、严济慈、童第周、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已经逝去,但我们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发扬光大,再放异彩。因为时代需要,因为中国需要,我们更希望因为世界需要!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 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社会之公望!
-
永嘉巨子朱迎平 著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 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A 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社会之公望!《永嘉巨子:叶适传》的重点是叶适生平的叙述,力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以尽可能翔实的材料,展现出这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永嘉巨子:叶适传》对于叶适的思想学术贡献只是在前人研究的研究基础上作出了概略的梳理,对于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则进一步行了一些新的发掘和阐述。叶适的生平资料和相关线索,笔者从周梦江先生的《叶适年谱》等著述中获益良多,其思想贡献,则主要参考了张义德先生《叶适评传》等著述,在此一并向著者深致谢意。
-
亭亭寒柯余子安 著余绍宋(1882-1940)现代书画家、鉴赏家,号越园,别署寒柯,浙江龙游人。1934—1936年主编杭州《东南日报》副刊《金石书画》半月刊,共七十二期。晚年筑室杭州。书画七代家传,善写木石松竹,间作山水。喜用焦墨,笔法谨严中寓有潇洒之致,识者谓其“纷而不乱”,气韵盎然。书宗章草,生平自称字第一,竹次之。能诗,精鉴赏,富收藏。传世作品有《层峦叠嶂图》轴,图录于《当代名人画海》。《为苏厂仁写竹图》轴,图录于《1947年中国美术年鉴》。著有《书画书录解题》、《画法要录》、《寒柯堂集》。本书介绍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