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
蒋经国密码郭晨著蒋经国并不是单凭乃父蒋介石才登上政坛的顶峰的,在他从政的生涯中,既有个人的魅力与能力,更有挥之不去的宿命。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密码在左右他的命运和前途,这些必须回到他的政治起飞地——江西赣南寻找答案。小蒋一生干的最出彩、最风光的阶段,是在江南赣南,当时的舆论说,抗战时期有两个半天下:重庆是一个,延安是一个,赣南可算半个。江西赣南成为他政治起家的基地,仁途万米跑的起点,也是他的政治密码被写入政治生涯的地方。
-
赤色童年刘书宏著;苏麟绘图我出生于1970年,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每当我提起那段日子,比我年长的人表示不可理解,比我年幼的人表示不可理解,有时候甚至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义,但这些快乐的记忆却是那样固执地藏在我的脑海里,于是我会找一些我的同龄人,问他们是否能够理解我的回忆和我的快乐,但和我一同长大的同龄人,他们都不和我生活在一个城市里,有一个在美国,我们经常用电子邮件交流,有一大部分在安徽马鞍山市的一家大型钢铁厂里,有一大部分在监狱里,以及祖国的其他地方,童年之后,我们大多数再未见过面。我和我的同伴出生在一个地质队的大院里,在那里渡过了我的赤色童年。然后随着搞地质工作的爸爸离开了她。我的远在美国的好朋友蔡大头,在后面的文字里总会提起的这个人,如今我们都已成年,成家,成了父亲,成了懂得并且有能力为自己重新选择祖国的人了。我们已经多年失去联系,后来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上之后,我们经常会提到童年,提到那个年代。那个年代叫七十年代,如今已经有人用年代来区分人群,五十年代的,六十年代的,七十年代的,现在已经有八零后了。我的七岁的女儿应该算是九零后的了吧。就我的经验来看,以年代区分人群没有什么意义,对往事和童年的追忆没有什么声讨或者反思的价值,因为大多数人手头根本就没有真理。我的如今已经七十岁的老父亲一生劳累,那是绝对吃苦耐老,肯干的老地质工人,他的事迹我在成年后仔细地体谅过,一九六零年他带着很多工人,在大山里一天只吃一个馒头,却干整整一天的活儿。他跟我说,干着干着太累了,钻井旁边的一块草地上铺着衣服就睡,醒来了睁开眼接着干,几个月过去了,活也干完了,那个草地硬是睡出了个人形。人形里的草都死了。父亲是个打井的地质工人,一生中在地球上钻的孔多的数都数不清,曾经在一个大旱年在难以打出水的地方打出了水,拯救了很多庄稼还有人。父亲曾经在病重的时候说他见到了那些被拯救过的人。随后父亲奇迹般地抗过了一次重病。父亲一生大多数的时间都在野外打井,母亲说,饥荒的年代到了一个村子里,村子里人已经都饿死了,地质工人就先挖个坑,将村里后死的没人埋的埋掉,然后饿着肚子牛一样地工作。我认为父亲那劳动的一生真的是苦难,真的是太苦难了。但有一次我问父亲,觉得自己的一生累吗,年轻的时候辛苦吗?父亲答不辛苦。不觉得累,不觉得辛苦。这个回答我不太理解,也许也需要我七十岁的时候才能理解。母亲曾经告诉我,日本侵华的时候我的母亲家里只有一条裤子,大家轮流穿,裤子被别人穿走了我的母亲就搂着我的大舅围着被子在炕上坐着。我问母亲,那时候苦吗?母亲答不苦。母亲说真正苦的是我的姥姥和我的姥姥的母亲。我的姥姥和我的姥姥的母亲我都没有见过。姥姥只是留给了我一张发黄的相片,而且这张相片也在地质队频繁的搬家中丢失了。历史就这样在我们的眼前消失了,没有了。我的好朋友蔡大头说他觉得童年太美好了,他对于人生的这个回忆态度让我很觉得奇怪,因为他如今在美利坚,开着BMW,住着只有在挂历中才能见到的宅里。童年的那些贫苦经历如何会觉得美好呢?也许,生活中形而上的东西相对于物质生活更为重要,虽然我对于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只有饥饿,加上困惑,不过在别人对童年的态度里和如今回忆那些日子的写作中,也逐渐地体验到了快乐。任何苦难,人都是可以承受的。关键是人在承受苦难时的态度。因为从历史中我已经深深地知道了,苦难在随时等待着人类。无论他是哪一个年代的人。
-
爱情长跑斯人编著在戴安娜辞世7年多后,一度淡出人们视线的查尔斯与卡米拉,又向世界公开了他们的恋情,并举行了婚礼。尽管英国王室、英国首相都认可了他们二人的婚姻,尽管民意调查显示,多数民众并不反对他们的结合,但是,依然有不少人对卡米拉耿耿于怀,为死去的戴妃打抱不平。就是那些表示不反对查尔斯与卡米拉结合的人,也止不住这样的疑惑:查尔斯为什么几十年如一日,就是对卡米拉割舍不下?即便身边已经有貌若天仙的“人民王妃”?或者反过来,卡米拉凭什么就战胜了戴安娜,俘获了查尔斯王子的心?因为正如戴安娜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我怎么会败在一个满口大黄牙还有头皮屑的女人手里……”经过了35载的爱情长跑,英国王储查尔斯和他的心上人卡米拉终于喜结良缘。他们的婚礼在2005年4月9日举行。尽管这是一个低调的婚礼,但仍吸引了英国以及世界众多人的眼球。查尔斯与卡米拉的关系,是一个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哥德巴赫猜想”。查尔斯与卡米拉的结合,其中的是是非非,谁又能说得清?查尔斯与卡米拉手牵手,一道走上了婚礼的蓝地毯,了却了他们30多年的一个夙愿。这也是一个童话,一个苦涩与快乐参半的童话。这个童话的主人公已经不年轻,他们今后会怎样续写自己的故事?让我们试着来破解这个“世纪之谜”……
-
武则天南宫博著特色及评论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这是从自主性上来说,其他坐过皇帝宝座的小女皇也有,但现在一般的观点都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来看待,因为她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登上皇帝宝座的,不是别人的傀儡。片断:宁静的除夕在雪地上徐徐退去,黎明来了。紫宸殿沉洪的钟声报导这个大唐历史上不平凡的黎明。守岁的人长长地透了一口气,推开窗子,让朔风吹散屋子里的炭气;随后,人们燃点了红色的蜡烛,以庆祝新皇帝登位的第一个元旦—但是,大唐的臣民是不会忘记前皇的,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三年,由纷乱走向太平,人们由流离回复安居,自从秦汉以来,三国六朝,战乱相继,没有真正的承平与统一。然而,李世民却创造了一个宏大的统一局面,二十三年以来,欣欣向荣,人们以为他会活得像他父亲一样地长久,谁知太宗皇帝在贞观二十年征高丽回来之后,就被风湿病缠绕,很迅速地趋向衰弱。到贞观二十三年的夏天,竟一病不起了。这位英武的皇帝仅仅活到五十三岁,这是使每一个人都哀悼与惋惜的。然而,人们还是以含泪的微笑来迎接新皇的第一个元旦,因为新皇李治,是太宗皇帝钟爱的儿子,由于对前皇的感情,人们寄希望于新皇。紫宸殿的晨钟响了三遍,接着,洛阳各处宫闱和寺庙的钟全部都响了,宏大的声响撼动了白雪覆盖之下的城市。在感业寺内,武媚娘独自站立在长廊上,凝望破晓的天空,以啃叹来迎接元旦。她被宏大的钟声扰乱了,黎明使她惶惑,她的心闷郁,胸腹之间,似是被盘石压住了,朔风在吹,冷气自袖口和领口侵袭她的身体,她有点寒意。然而,凛冽的寒意并不能使她清醒。半年了—自从前皇逝世之后,她在这所阴森的感业寺内做尼姑,凄清冷寂的独居岁月是难熬的,如果她不曾在繁华场中经历过,如果她不曾经历帝宫的豪欢与热闹,也许会死心地在感业寺内终老,但她是有一番经历的女人呀,她是贞观十一年进宫的,成为前皇的才人,前后十三年,她记得进宫那一年,自己只有十四岁,现在已二十六岁了,今天开始......
-
朱元璋张笑天著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身微贱的皇帝,也是一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个从历史的夹缝中钻出来的英雄。由于出自微贱他身上特有的平民气质和自卑感一直伴随 着他的君王生涯,这正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魅力永存,众口流传的最具吸引力的秘密所在。此书以朱元璋的苦难童年开笔,写他的曲折传奇的情爱故事,写他铁马金戈救民于水火,写他的煌煌政绩,写他政治家的谋略与风采,写他的肃贪风暴,写他礼贤下士和选贤任能的品格以及运用权谋的无奈……小说将上述几条线索扭结成一条故事主线。朱元璋及他的亲人与仇人都在这一历史平台上演绎他们命运的悲欢离合,大喜大悲。此书看点不在于历史事件,而在于廓清历史烟尘,通过三波三折,大开大阖,震撼心灵的故事,把一个个真实的灵魂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名电视连续剧40集已拍摄完毕,也将在近期播出。
-
波伏娃画传钱秀中著西蒙娜·德·波伏娃是法国著名的女作家和学者,具有哲学家、散文家、剧作家等多重身份,同时还是女权运动的先驱。波伏娃对世界的影响力来自两个方面:以女权运动先驱者的身份奉献了惊世骇俗的《第二性》;拒绝婚姻,选择不育,陪伴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终身。这两个方面声势过大,以至于让人们忽略了她又一重要的秉赋——极为迷人的写作能力。波伏娃带着一颗伟大的哲学头脑,以及女性特有的新鲜、饥渴、感性的好奇心,不断地用卢梭《忏悔录》式的笔调坦诚率直地剖析自己,奉献给人类无数的优秀作品,获得1954年龚古尔文学奖,她是世界级的畅销书作家,萨特称她既有男性的智慧,又有女性的敏感。她曾在1955年与萨特一起访问中国,并作为法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在国庆那天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回国之后,她发表了长达40万字的纪实报导《长征——中国随笔》,她全面思考女性问题的著作《第二性》,被誉为女权主义的经典。她曾把自己比作幽灵,要穿墙越壁,观察人类世界而不参与。1986年,她带着大洋彼岩情人的戒指走进终身伴侣萨特的坟墓,这就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女人——西蒙娜·德·波伏娃。巴黎将塞纳河上的第37座桥命名为“波伏娃”桥,以纪念这位杰出的女性。阅读本书的理由西蒙娜·德·波伏娃是世界级的畅销书作家和作者,她以作品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她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引来强烈的争议,她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爱情契约”,被一部分人认为是爱情战胜世俗婚姻的明证,而另一部分人则持相反的看法。阅读本书不但可以了解被誉为西方女性圣经的《第二性》作者的成长经历及其成书背景,还可以引起读者对于家庭、婚姻、同性恋等多种社会问题的再思考。<
-
一个真实的埃及艳后(德)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著;汪德春译阅读本书的理由:本书作者米尔·路德维希是德国著名的被视为达到“通人”水平的传记作家。他酝酿了三十年,来描述这位“无与伦比”的女人,把两千年来人们对这位“埃及艳后”的种种误读,一扫而空。.世界史上有三位最重量级的罗马人——恺撒、安东尼、屋大维,他们的人生都和这位“埃及艳后”的生活,难解难分地纠缠在一起。这本书把那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写成这位女主角与三个罗马人的“情感之旅”,写成“人类心灵之旅”,确是别开生面的一种尝试。这是一部深入浅出、厚积薄发、举重若轻的名著,贯注了路德维希毕生的生命体验……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传记文学研究家或爱好者,女性文学研究家或爱好者,权力崇拜者或反对者,埃及及罗马文化研究或爱好者,“情人、母亲、战士、女王”之爱好者及反对者,大、中、小学生……..克娄巴特拉七世,著名埃及女王,凯撒之情人,安东尼之妻。只活了39岁,却做了22年女王。她的野心和魅力,在关键时候对罗马政治曾产生很大影响。莎士比亚这么形容“争强好胜的女王,你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么得体,责怪也好,笑也好,哭也好;你的每一种情绪都充分地力图表现得美好而动人”。克娄巴特拉,这位无与伦比的“埃及艳后”,在这部作品中不再是传奇故事中伟大情人的化身,而是一个母亲、斗士、女王和情人。这部由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路德维希酝酿了三十年的呕心之作,把两千年来人们对这位“埃及艳后”的种种误读一扫而光。...
-
看张安意如著她的人比她的小说,更像一个传奇。在那样的时代,没有人像爱玲一样敢于大声喊出“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的口号来。然而,在绚烂之后她又能即刻归于平淡,像烟花开过之后留在人心里冰冷的惊艳一样。还有她的爱情,如此短促,却又如此热烈,两年时间却需要花一生去忘记。她的死亡也是如此诡异。她安静地躺在那个狭小的公寓里,无人知晓。
-
吴三桂大传李治亭著主人公吴三桂,集明清改朝换代诸矛盾于一身,反复无常:先由明入清,助清夺天下,功高震主;后反清自立,威震华夏。他不断改写历史,最终自取灭亡。本书是吴三桂丰富多彩的人生翔实记录,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说到底,就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的警示和启迪,不知要用过多少口头说教!新颖,奇特,宛转起伏,有时像长江大河,奔腾澎湃;有时如涓涓细流,曼语轻声,不管读到哪里,都扣人心弦。这就是本书给人的强烈感受。《吴三桂大传》的可贵之外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翻几百年的历史旧案,全书采取了写实的笔法,尽量让活生生的历史事实再现于读者眼前,使读此书的人的可以直接看到吴三桂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也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命运的追求和思考。吴三桂这个人,在明叛明,在清叛清,因其反复无常、见利忘义而备受人们谴责。然而明清之际的历史相当复杂,他处在这个历史大环境中,又有着那样特殊的经历,所以在思想上也不可能那么单一明了。从康熙时代开始,一直把这场战争的责任全推到吴三桂身上,这有违历史事实,是不公道的。而康熙又因这次事变而全部抹杀吴三桂前期所做的贡献,同样是不公正的,倒是他的孙子乾隆颇有点求实精神,他对吴三桂的评价是:“功者功之,罪者罪之”。
-
张发奎传王心钢 著谨以此书献给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北伐战争胜利80周年。本书在这里给你讲的是一个人的故事,一个曾在“北伐”与“抗日”中叱咤风云的英雄的故事。他的名字,也许你很陌生,但他亲历过的大事、结识过的人物你一定熟悉。他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孙中山身边忠诚的警卫营营长;他随蒋介石两次东征陈炯明,曾赤着膀子在枪林弹雨里,救过老蒋一命;他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中所向披靡,攻克汀泗桥,血战贺胜桥,打得北洋军阀闻风丧胆。由于教科书的“误会”,不少人只知道叶挺的独立团被誉为“铁军”,殊不知叶挺独立团只是他的部属,真正的北伐“铁军”应该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真正的“铁军”将领,就是这位担任四军十二师师长、四军军长的张发奎。本书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翔实地记录了这位“铁军”军长的人生经历,描述了这位抗日名将的光辉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