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
我的先生王蒙方蕤著我们是世上最平常的一对。天塌地陷了,我们过着我们平常的日子。风风火火了,我们还是过着我们平常的日子。方蕤和她的先生王蒙,一同走过50年,遭遇过大灾大难,也享受过大喜大福。王蒙以他的理性思考写下《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而方蕤则以“捡芝麻”的方式,把生活中“珍藏的琐碎”展示出来,写成《我的先生王蒙》。那些富有哲理、幽默和沧桑的人生感受,应该说,王蒙、方蕤各有一半。本书配有100多张鲜为人知的珍贵图片,许多是首次发表,图文并茂,极富可读性。王蒙《青狐》、《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等更多作品著名作家王蒙,14岁入党;19岁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自潮“累得几乎要了小命”;12岁写了《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给他的人生带来大喜大悲;29岁举家西迁新疆,一呆16年;改革开放后,升任中央委员,不久官从文化部长。驰聘大半生,浮沉荣辱,始终相伴相随的是夫人方蕤。方女士嫁夫随夫,认定与王蒙同甘共苦。她欣赏王蒙“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熊在焦头烂额中享受生活。而王蒙也欣赏夫人的一句话:“我喜欢捡芝麻,不愿抱西瓜,谁知道西瓜是不是土地雷。”于是,方女士经年累月,小心捡拾生活中的“芝麻”,“珍藏琐碎”,成为眼下这部十分可读的《我的先生王蒙》。
-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张笑天等编剧;翁飞改编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被清政府起用,战争胜利后被任命为台湾第一任巡抚。小说以此为线索,描述了刘铭传抵抗法国入侵、保卫台湾、开发台湾的传奇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恢宏的历史画卷。作者在告诉人们强国才能御侮的同时,生动地叙说了两岸人民的血肉真情,揭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内含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重大主题,有力地戳穿了台独分子的种种谬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刘铭传被清政府起用,战后被任命为台湾第一任巡抚。小说以此为线索,描述了刘铭传抵达法国入侵,保卫台湾,开发台湾的传奇故事。通过描述刘铭传作为战略家、军事家的深谋远虑,以及他遭遇的挫折、不幸、痛苦和遗憾,小说真实地再现了复杂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使人读后增加历史知识,增长阅历。通过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作品展示出刘铭传鲜为人知的人格。刘铭传成功地在台湾推行了改革,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工业化的先驱,尽管当时他遭受了朝廷内外一些人的反对、诋毁和忌恨,但这抹不去他的光辉。作者在告诉人们强国才能御侮的同时,生动地叙说了两岸人民的血肉真情,台湾和祖国大陆唇齿相依的关系。全书气势波澜壮阔,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对白语言精彩,主题寓意深刻,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俱佳的作品。
-
王室职责(英)保罗·伯勒尔(Paul Burrell)著;周晓阳,熊裕,李晶译他,英国王妃戴安娜的管家,一个被她称为“我的磐石”的男人,首次披露英国王族史上最令人瞩目的一章中封藏多年的故事。他从煤矿小镇的卵石路走进金碧辉煌的王宫,成为女上宠爱的男仆,与她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又被戴安娜王妃亲手挑选,成为她的管家、助手、最亲密的知心人。她称他为“唯一可以信赖的人”。他被控盗窃王室财物,备受折磨几近崩溃,又因君主的历史性干预而迅速洗清罪名。他是戴安娜年代中唯一可以区分传说与真相的人。一个讲述惊人秘密、绝对权力和离奇结盟的故事:一份披露隐秘信件、珍贵照片和内幕详情,重写戴安娜年代历史的最真实档案;一曲忠实仆人献给他追随过的女王和王妃的动人赞歌。伯勒尔,自1976年步入白金汉宫成为一名18岁的男仆以来,保罗·伯勒尔为王室服务已有二十一年。入宫半年后,他晋升为女王贴身男仆,十年如一日陪侍女王之侧。1987年,他成为威尔士王子夫妇在海格洛夫乡间别墅的管家,直至1992年他们分居。随后,他跟随戴安娜来到肯辛顿宫担任管家。在所有的王室仆从和工作人员中,保罗是唯一忠心相随百至王妃生命最后一刻的人。1997年的车祸悲剧之后,他被英国女王授予维多利亚勋章,以表彰他对威尔士王妃戴安娜的忠诚服务。他还被任命为威尔士王妃戴安娜纪念基金会的筹款和活动经理,以纪念戴安娜的名义筹集资金一亿英镑。保罗和妻子玛丽亚育有两子,亚历山大和尼古拉斯。现居英国柴郡。
-
顽童时代钟丽思编书中流淌的纯真与梦想、个性与希望,真城的爱与被爱以及正直、善良的品行,正是我们一生的财富。这实在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将可以重温到我们已经逝去的童年的快乐,如此的简单透明,当然也会有一丝的忧伤,但那也是属于童年所特有的。不用担心,她不会沉重,因为一切都来自一个孩子的心。这本书通过作者对自身童年的描述,让我们更多的看到了每个人都应该保留的纯真和梦想。这种纯真的感情和梦想可以帮助我们克服任何困难,永远都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并对生命的真善美心存向往和追求。这种真诚和对生命的美好感情,恰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也是使我们的人生永不晦暗,永不失去原动力的能量储备库。书中流淌的纯真与梦想、个性与希望,真诚的爱与被爱以及正真、善良的品行,正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
埃及艳后(德)艾密尔·鲁特维克(Emil Ludwig)著;袁惠译克娄巴特拉,希腊语意为“种族之光荣”。她是一个情人、母亲、战士,她更是一个女王。作为托勒密王朝的最后统治者,这个无与伦比的女人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艳和智慧,为远大的政治目标——保全埃及的独立,重现亚历山大大帝的辉煌,奋斗不已。用罗马这根链条编织一个全新的更坚固的帝国样式——从一对恋人,一个世界霸王,一个女王的梦想中诞生新的埃及。在那条被誉称为“埃及的母亲”的尼罗河上,我最后一次看见了她。她依然心系遥远的北方。在她的心中,埃及差不多算是一个异城之国。地中海那儿才是她的家。对她的每一个故事,海风都会发出轻轻的叹息。她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女人”;她比大多数女性更具有女人的气质,比大多数男子具有更大的力量和决心;她被称为“埃及艳后”,实际上她没有埃及血统,她是马其顿人的后裔。一个情人、一位母亲、一个战士、一个女王,对她来说缺一不可。她是大地上的凡人,又好像是按照上天的节奏而活跃于人世的。她是古埃及王国最聪明能干的统治者。她有坚定而明确的目标:她是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并且试图借助罗马的力量把埃及王国重新建立起来,但她并不仅限于有恢复王朝的雄心壮志,她身上还有一个“不朽的要求”。那就是她把自己看成是一种古老文化的保卫者,而如果没有她这样一个人,这个文化是注定要灭亡的。亚历山大城,将近公元前50年的埃及首都,它的灯塔、图书馆和博物馆。还有它年轻的女王。克娄巴特拉不仅美丽,她也喜欢政治。通过她对罗马主人的爱情,先是恺撒,后是安东尼,她保卫了她的国家,使它富裕。用罗马这根链条来编织一个全新的更坚固的帝国样式从一对恋人,一个世界霸主,一个女王的梦想中诞生新的埃及。
-
热血豪胆 巴顿刘文涛,柯春桥著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为成为一名伟大的将领而作准备,最终如愿以偿。他的一生,呈现出十分鲜明的个人性格特点,并引起世人的不同评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和“二十世纪的拿破仑”;但也有人认为他“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骄傲自大、华而不实”。专门研究巴顿的学者则指出:“作为统帅人物,巴顿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1903年,巴顿考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次年6月,巴顿考入西点军校学习。第一学年因注重队列训练而忽视数学,巴顿被留级一年。军校期间,巴顿为自己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在队列训练中夺冠;晋升为学员副官;打破西点军校径赛运动项目记录而达到A级运动员标准。巴顿喜欢的警句是“不要让恐惧左右自己”。1909年,巴顿毕业于西点学校,赴伊利诺斯州骑兵部队服务,获少尉军衔。次年,巴顿与富有的比阿特丽丝结婚。1911年,巴顿赴华盛顿附近的迈尔堡服役,获得更多的接触政府要员的机会,先后担任陆军参谋长伍德和陆军部长史汀生的副官。巴顿认为,首都“比任何地方都靠近上帝,有抱负的人应该去那里定居”。在此期间,巴顿既努力钻研军事业务,又参加马术比赛,获得第5名。回国途中,巴顿到索米尔骑兵学校提高剑术,乘汽车考察欧洲战场。后来,巴顿获得剑术大师称号并进入骑兵学院深造。就在1915年,巴顿调往布里斯堡,在潘兴的领导下工作。次年,巴顿随潘兴参加墨西哥战争。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顿任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的副官,晋升为上尉,后获准出任坦克部队指挥官。巴顿先后到英国与法国的坦克学校,钻研坦克技术与战例,探索运用坦克作战的规律。1918年初,巴顿在朗格勒附近设立坦克训练中心,利用法国赠送的22辆坦克组织实施训练,先后晋升为少校和中校。同年6月,完成组建6个坦克连的工作;8月,率坦克旅参加圣米耶尔战役;9月,因作战负伤而住院。巴顿因作战有功而获得优异服务十字勋章,晋升为上校。1919年,巴顿赴美国的米德堡坦克训练中心任职,与艾森豪威尔共事,失去上校临时军衔而成为少校军官。从1920年离开米德堡到1940年回到本宁堡,巴顿共计调动工作10次,担任指挥与参职务10余种,先后在骑兵学校、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和陆军军事学院深造。巴顿积极而精神饱满地指挥操练,兢兢兢业业地伏案工作,孜孜不倦地从事学习和研究,频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巴顿的图书室所藏书籍绝大部分是历史和军事著作。巴顿发表数十篇军事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巴顿认为,战争可以用武器来打,但取得战争的胜利靠人。夺得胜利要靠被指挥者和指挥官的精神。坦克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性高和威力强大的武器,只要有合适的地形,分配给它适当的任务,坦克兵就会在同步兵和骑兵的合作中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因此现在需要坦克部队,作为司令部的一支特别的机动预备队。夏威夷军区司令史密斯给巴顿的评语称:“此人在战争时期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和平时期却是捣乱分子。”巴顿则视此为极大的赞扬。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在这场以法西斯轴心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的大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之多、战场波及范围之广、作战样式之新、造成的损失之大、产生的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大战结束近50年来,物换星移,事过境迁,但它仍以其恢宏的气势、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底蕴,磁铁般吸引着中外众多的军事家、历史学家去探究和著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无数军人提供了表现其才能、施展其本领的机会,孕育和缔造了一代杰出将领。在反法西斯战争的阵营中,更有一批各领风骚、战功显赫的伟大将领脱颖而出,他们以自己的丰功伟绩而名垂千史。《插图本“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共15册,收录了15位著名人物,基本上涵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双方在政治上、军事上起着决定作用的代表人物。其中有深受读者欢迎的国际问题专家、畅销书作者解力夫撰写的二战三巨头、三元凶和其他几位军事历史学者编撰的二战著名将帅等书。
-
胜利象征 朱可夫王日中,蔡志强著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2日出身于莫斯科西南卡卢加省一鞋匠家庭,19岁时应征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作战有功,获乔治十字勋章两枚。十月革命爆发后的次年,朱可夫加入苏联红军,在与高尔察克白军的战斗中,从士兵升至连长。以后屡次深造,先是1920年毕业于骑兵训练班,后于1925年又毕业于骑兵指挥员进修班,1930年再毕生于高级首长班。之后,历任骑兵旅旅长、骑兵监察部助理、骑兵第4师师长、骑兵第3军和第6军军长、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等职。1939年6月,朱可夫调任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苏蒙军队成功地实施了围歼日军重兵集团的哈拉哈河战役,粉碎了日军北进的企图。朱可夫因此被首次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之后,一跃而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1940年6月,他晋升为大将,并被任命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1941年1月,朱可夫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成为苏军的首脑人物。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次日,苏联成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朱可夫成为7名成员之一。7月29日,朱可夫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全力保卫莫斯科。斯大林答道:“真是胡说八道,基辅怎能放弃给敌人?”朱可夫忍不住反驳:“如果你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这里也就用不着我了,我请求解出我的职务把我派往前线。”一阵争执之后,斯大林决定解出朱可夫的总参谋长职务,派他到前线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以后的战争进程显示了朱可夫的洞见,如果当时斯大林采纳他的建议,就不会造成基辅战役中66万苏军被围歼的悲剧。几小时后朱可夫就动身去前线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他率领该方面军在叶尼亚地域成功地实施了卫国战争中的首次进攻战,粉碎了德军的先头部队。1941年9月,当列宁格勒被德军包围时,朱可夫被任命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率该方面军与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作战,有力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挫败了希特勒要将该城“从地球上抹掉”的企图。同年10月,首都莫斯科告急,朱可夫又被调回莫斯科,担任新的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全面负责莫斯科防御战的指挥。他着手在莫斯科近郊以西建立起坚强的防线,顶住了德第4集团军的正面强攻,使德军精疲力尽,锐气丧尽。当寒冬来临之际,苏军对疲惫不堪冻德半死的德军发起强大的反攻,迫使德军败退,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德军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1942年8月,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在分析了斯大林格勒的形势后,他先组织苏军积极防御使敌疲劳,然后会同华西列夫斯基制定了庞大的反攻计划,使斯大林格勒地域的30万德军被围歼。1943年1月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后,朱可夫被授予元帅军衔。紧接着他又指挥了列宁格勒破围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取得了极大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在这场以法西斯轴心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的大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之多、战场波及范围之广、作战样式之新、造成的损失之大、产生的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大战结束近50年来,物换星移,事过境迁,但它仍以其恢宏的气势、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底蕴,磁铁般吸引着中外众多的军事家、历史学家去探究和著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无数军人提供了表现其才能、施展其本领的机会,孕育和缔造了一代杰出将领。在反法西斯战争的阵营中,更有一批各领风骚、战功显赫的伟大将领脱颖而出,他们以自己的丰功伟绩而名垂千史。《插图本“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共15册,收录了15位著名人物,基本上涵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双方在政治上、军事上起着决定作用的代表人物。其中有深受读者欢迎的国际问题专家、畅销书作者解力夫撰写的二战三巨头、三元凶和其他几位军事历史学者编撰的二战著名将帅等书。
-
切·格瓦拉画传师永刚,詹涓编著切·格瓦拉,这个让全世界年轻人热血沸腾的浪漫主义革命者,正成为几代年轻人追求时尚浪漫、理想激情的崇拜偶像。随着时代的发展,格瓦拉的精神形象也不断被重新演绎。作为作家出版社“精品画传”系列中的一本,《切·格瓦拉画传》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个新突破,为传记文学提供了一种新思维,值得珍藏。38年前,切·格瓦拉——一神话般的自我流放的赤色战士,他那时被视为所有帝国主义者的不共戴天之敌——被枪杀了。然而,他的灵魂却得到宗教般的祭奠,与所有参加暴力革命的英雄主义者不同,切·格瓦拉死后被一切怀揣着纯直理想的青年奉为偶像。他成为一个介于神话和童话之间的英雄,他甚至被奇妙的艺术化了。成为20世纪象征着某种纯粹力量的波普符号,一个性感的圣徒。这个现代闻名于世的叛逆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崇拜者俱乐部。即使在他去世38年后的今天,还为每次反对运动尽力尽责,没有哪个反战工集会上没有印有格瓦拉头像的T恤,没有哪能一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上没有切·格瓦拉的旗帜。切·格瓦拉身上浓重的宗教色彩正在使其成为各种理想主义的代表。切·格瓦拉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明星,他死后正在成为伏特加酒与雪茄烟的代言人,他还在死后不情愿地被用作手表、手袋的模特。古巴认为自己的英雄是用来缅怀的,但在古巴之外的许多地方,没有人介意这些,他们只是热爱属于自己的切·格瓦拉。这位20世纪最后的征人,甚至影响到了中国,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只知道自己被这位硬汉征服了。这本书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秘密的传奇。切·格瓦拉牺牲38年后仍然留给这个世界上无尽的谜。本书是切·格瓦拉的秘密一生的呈现,切·格瓦拉家人独家提供的数幅图片,首次解密的切·格瓦拉拍摄的照片与手迹,古巴权威机构支持,首次披露了切·格瓦拉死前离开古巴的独特原因,切·格瓦拉子女首次记述父亲与中国的关系、切·格瓦拉如何影响世界以及风尚的秘史。
-
江南神偷王窦应泰著一个读世界文学名著的贼王、一个让新加坡神偷世家心动的贼王、一个写过长篇手抄本小说的贼王、一个极有女人缘的贼王、一个“神乎其技”盗遍大江南北、甚至误盗林立果“选妃”美女照片的贼王、一个悔过自新“贼王捉贼”的贼王、一个以老大身分发表“致全国‘扒友’公开信”、声明金盆洗手的贼王、一个额头上生出大大“王”字的贼王!《小崔说事》这节目很小,但是请来的嘉宾很大……给你出个题,让您在一分钟之内,把你的经历讲清楚……我姓王,名字叫王同山,江苏苏州人,从13岁开始行窍,流窜于全国各地,先后七次入狱,在监狱度过将近30年,现在回到苏州。<
-
中原反扒王酋长有德著你要是一刀捅死我,我们烈士;我要是开枪打死你,那是击毙一名歹徒。户丑只如他的名字一样,只不过是一个“在那炎热的夏天,当头顶烈日,潮流浃背时,多么想能到空调屋内凉快一下,哪怕电扇下面扇一会儿也行”的“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平凡警察,虽然现在中原沃野、大江南北都传颂他是“中原反扒王”。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只是在做我自己应该做的那一份工作,就如工人做工,农民种地一样简单,我是反扒警察,当然要抓小偷;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是的,正是这些“天经地义的事”,铸就了一个警察,一个普通警察,一个普通警察中不普通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