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届
-
夫妻剧场《夫妻剧场》节目组编本书编自北京电视台黄金强档节目——夫妻剧场,该节目采访对象为文化名人之夫妻。宾主持英达以其幽默和诙谐,将一对对夫妻从相识到相知、相爱的情感过程昭昭然,使读尽享名人情感“隐私”,感受名人的情感“真诚”。该书图文并茂趣味盎然。 本书收集了刘欢、凌峰、朱时茂、朱军、史可等明星的访谈录,内容尤为精彩。该电视目已覆盖全国,收视率攀升,深受观众喜爱。
-
我的爸爸妈妈和阿姨解波,汪逸芳著人们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或说: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上的离合悲欢,生生死死,无一不是人生的缩影。大千世界,百丈红尘,处处动荡着天灾、人祸、离散、挣扎、搏击、机遇、挑战、成功、失败、沉沦。人生几十年,生老病死,七情六欲,总有说不完的戏剧性。生、旦、净、末、丑、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踩着什么样的锣鼓点子上场,在什么样的气氛中退出舞台,都看你自己如何把握。而对于从事戏剧的人来说,戏外的人生,总比舞台上更丰富多彩,更错综复杂,更曲折动人,也更刻骨铭心,如鱼在水,冷暖自知,欣慰只在自家心中,眼泪只能往自己肚里咽,外人是无从理解和感受的。人们只看到出将入相,花团锦簇,只欣赏一颦一笑,只听到婉转歌喉,看到满意处,只会鼓掌喝彩,击节称赞,他们有多少人知道台上的内心苦乐呢?《我的爸爸妈妈和阿姨》这本文学传记,将我们带到拥有大量观众的江南地方剧种之一的沪剧舞台边,结识上世纪活跃在沪剧舞台的三位沪剧表演艺术家和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沪剧艺人。作者解波女士在这本书中:写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写自己深受熏陶的沪剧,更写她的父亲解洪元、母亲顾月珍和继母丁是娥。这三位在近几十年从滩簧、申曲走向现代沪剧的历程中,献出自己的青春、血汗和泪水,各自都走过非凡的道路,有过尝试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遭受过失败和挫折,蒙受过侮辱和委屈,跌倒了再爬起,在上海这个“海”里滚打扑跌,呕心沥血,丰富和发展了沪剧的舞台艺术,也使自己成为有响当当代表作的璀璨明星。书中将爸爸、妈妈、阿姨各自几十年风风雨雨中的遭遇,三个人之间聚散离合、恩恩怨怨,都能写得细致人微,字里行间,情意绵绵。浓郁的上海风情、江南韵味,读了十分亲切有味,仿佛又回到石库门弄堂里,坐在矮凳上听阿婆阿姨娓娓细语,看小囡奔跑哭闹,收音机中传出的沪剧、越剧和弹词曲调,不觉陶然。这也构成本书语言艺术的一个特色。岁月悠悠,风流星散。作者的三位亲人先后去世,感情的狂澜巨浪,渐渐归于平静,时光磨洗,水波不兴。作者站在世纪末的门槛前回首来路,自会用更多的理性去审视和反思过去,即使是最亲最近的人,即使是曾经给自己带来过心灵震撼撞击的人,也会用冷静的双眸和心情去看待,去分析,去沉思。在怨恨面前,更多的是宽容在愤懑面前,更多的是理解。毕竟都是共同经历过那几十年动荡的岁月,共同遭逢和承担了历史造成的悲剧性命运。在那场浩劫的大网中,谁都逃不脱,避不开。
-
一辈子吴祖光著这部回忆录是在著名剧作家吴祖光逝世后编成的,全书分“我的家庭”、“我的创作生涯”、“我的编辑工作”、“师友情谊深”等重要章节。在这些章节中,作者对自己的家事、亲情、友情等都有详细的描写,其中他作为右派、下乡劳动期间受到的不公正对待读来催人泪下;而作者与周总理、曹禺等的交往更是令人扼腕。同时,书中附有的45帧旧照片也令读者耳目一新。
-
吴祖光吴祖光著大家文丛。这套书以境界为标准囊括了老一代学人艺术家们的作品。有朱正、吴祖光、冯骥才、冯亦代、黄宗英、黄永厚……等等,老人的东西,学不来,但至少应该知道,有这样一批人,这样的想法。他们都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最有热血和最有理想的一代人,也是最受磨难的一代。国家,艺术,在老人的心目中,像吃饭时拿在手上的一双筷子一样自然。那么,他们将告诉我们什么呢?翻开书本,一页一页地读下去,不就知道了。
-
只有一个刀郎苏小白著;连城配图他的歌从新疆出击,席卷整个中国他的声音锋利如刀十年来蹿红速度最快的歌手2004年人气最旺明星超人气神秘歌手刀郎的惊世传奇请不要误会。这里说的不是剧作家布莱希特和他的著名作品,虽然后者一度令四川的知各度在世界上飞跃。在这个夏天,被人谈论的最多的四川人——当然他现在也可算半个新疆人——是歌手刀郎。作为十年来窜红速度最快的明星之一,刀郎的歌声已响彻中国。将近一千年前,北宋词人柳永词章盛行于世,曾经出现,“有井水处皆歌柳词”的局面。在当前这个强调个性化和自我意识的时代,自然难有人的音乐作品可以和柳永当年的传播盛况比肩。甚至能得到多数人认同的音乐也少了。刀郎似乎是一个例外。他的歌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流行。从新疆开始,东进阳关,一路席卷内地各省市。他的歌迷数量大得难以想像。几乎每天都有人兴奋之余奔走相告:你听了刀郎没有?快去听吧!他的歌同时具备亲和力与杀伤力。在网络和其他传媒上,越来越多的火,不管是蓝领、白领、粉领、金领还是钻石领乃至无领人士,都在乐此不疲地描述刀郎歌曲对他们的冲击、感染甚至净化。这是一个堪称奇特的现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地域和不同教育背景的人,都在津津有味地听一名陌生男子的唱片,然后被此交流。这种现象,容易让人第一时间就想起当年的打鸡血、转呼啦圈或者其他类似的、昙花一现的风潮。但是,时代已经显著不同。生活在这个世纪的人,由于相对地见多识广,也相对地多了一些理性。那些盲目从众的场景,不大可能再现了。刀郎歌声在这个国家的迅速传播和蔓延,更可能是广大歌迷在受到感性冲击之后、又经过理性选择的结果。目录:第一章神秘刀郎第二章传闻刀郎第三章象形刀郎第四章数字刀郎第五章锋利刀郎第六章多义刀郎第七章图说刀郎第八章注解刀郎
-
国宝鉴定大师徐光荣著杨仁恺现任辽宁省文史馆、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是著名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家,2000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人民鉴赏家”称号。发现我国古代绘画珍品《清明上河图》,使这一稀世国宝免遭流失就是杨仁恺先生艺术生命中的得意一笔。除此之外,杨仁恺老人的成果还包括回收流失的清宫国宝、发现《聊斋志异》手稿、考证叶茂台辽墓古画等等。上世纪80年代,杨仁恺与谢稚柳、启功等专家组成“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8年中走遍了全国各个博物馆、文物店、图书馆,鉴真验伪,研究考证古代书画2万多件。 本书的作者、辽宁传记文学学会会长徐光荣介绍,《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创作历时9个月,全书共14章30多万字,全面阐述了杨老传奇曲折的一生。徐光荣说,为了充分体会杨老的人格魅力,自己历经3年多的采访准备,从传主本人及其亲朋好友、同事的叙述中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还仔细研读了杨老200多万字的著作,熟悉其涉猎的中国美术史、书法史、书画鉴定史等诸多领域。
-
杂技皇后夏菊花传赵瑞泰,方月仿著世界是否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平淡无奇?从一个周五夜晚开始,住在上海的女孩安琪彻底改变了想法:陌生女孩的奇怪问题、地下穿行的不明生物,从窗口飞进的少年,还有隐居的神秘树木中的老博士,各路人物粉墨登场,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无所不有,她和五个来自不同的国家的伙伴一起,被卷入了一场不可思议的冒险,并接触到了一个充满诡异的地下世界。原来,一切都因为梦游发明家麦博士发明的一种飞行药水……
-
吴昌硕和他的故里王季平 编《吴昌硕和他的故里》作者王季平先生是基层文化工作者,曾担任鄣吴镇文化站站长和吴昌硕故居负责人多年,对鄣吴镇和昌硕先生有着特殊的感情。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师的崇敬,他二十年如一日,广泛搜集、整理吴昌硕30岁以前的有关史料、故里风情和传说轶闻,遍访大师后裔、吴氏族人和乡中前辈,务使言必有据、叙述真实,其作品陆续刊发在省、市、县的报刊上,今方汇编成书。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有关昌硕大师的生平传记可谓凤毛麟角,而且已出版的有关大师的生平传记,内容也多侧重于大师中晚年时期,这一直是吴昌硕研究者的一大遗憾。值此昌硕先生诞辰160周年之际,出版《吴昌硕和他的故里》,可填补大师早年生活史实以及故里风貌描写之缺憾。
-
梅兰芳画传成喻言著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又细分小节,详细记述梅兰芳先生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作用。梅兰芳先生将全部精力献给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梅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的戏曲艺术表演不断发展并延伸,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成先生则是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梅大师的研究中。他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将梅先生不朽的一生记录下来,向世人展示。此书记录方式又不同于以往梅先生传记的写作方式,书中章节划分很有特点。三章相互联系又自独立,每一小节均可以作为独立的故事来阅读。书中将梅先生的社会活动和国际交往作为重点加以记述,这记录梅先生的传记中并不多见,成老的如此用意,是告诉人们,梅兰芳先生是中国向海外传播戏剧艺术的先驱。梅先生的多次出访演出,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使中国京剧艺术赢得国际声誉,而且给予外国戏剧以积极影响,促进了国际间文化交流。这本书记录了梅兰芳先生的创造美的一生,追求光明的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生,色彩斑斓的一生。成喻言先生将积累的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梳理、归纳、发挥,将一个丰富饱满的梅兰芒呈现在人们面前。
-
戏剧家(捷)扬·奇萨日(Jan Cisar)著;(捷)伊日娜·罗茨凯洛娃(Jirina Lockerova),(捷)帕维尔·马约尔(Pavel Major)绘;宋馨悦编译“世界戏剧”以及“世界戏剧家”的概念可以有几种理解。冠以“世界”二字,可以指这些剧目在世界许多国家的舞台上演。我们可以把“世界级的戏剧”理解成在其创作时代之后还多次上演,经久不衷,并成为经典的世界遗产的戏剧。那么,世界级的剧作家,就是指创作了这样的戏剧的人。当然,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理解。戏剧是文学的一种。它的存在及其价值,需要在剧院——也就是在舞台上和观众席前被检验和证实的。这种双重性赋予戏剧的重要特点——动作。动作作为戏剧人物的自由决定,是其在特定情景下,对特定问题的有目的、行动上的反应。由此,我们可以把“世界戏剧家”看成这样一种人,他们创造了某种方式和方法,对戏剧这一体裁——在捷克语中我们称其为话剧——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本书致力于用这种观点来理解戏剧家的世界性,而不是以其剧本在世界舞台上演的次数和频繁程度。也许有人会对这一选择标准,以及本书依此标准选择的戏剧家名单有不同意见。但我们认为,本书选择的戏剧家是有代表性的,它足以展示世界戏剧——这里主要指欧洲和后来的欧美文化戏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