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届
-
柏辽兹(法)罗曼·罗兰著;陈原译这是一本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柏辽兹的评述著作。罗曼·罗兰以其特有的融激情投入与理性分析为一体的写作风格,细腻展现了柏辽兹辉煌而富独创性的音乐及伟大而痛苦的一生。<
-
张大千全传李永翘著大千自离乡以来,在外漂泊达三十余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对家乡故园,常常萦回九肠,无限恋眷;对于亲朋旧友,更是魂牵梦绕,日思夜念。这期间他所创作的大量诗、画等作品中,其最特别突出的内容,就是对祖国的向往和对亲的思恋。他用饱含感情的笔墨,倾泻了海外游子的凄凉心声,读来催人泪下,感到至深。他晚年寄居台湾省后,作品中思亲情乡的情绪气浓,充分表达了画师兼诗人对祖国未统一、亲人仍离散这种不正常状况的强烈痛楚和深深忧愁。
-
毕加索李彦华编著巴伯罗·毕加索(1881-1973)这位在艺术史上始终为人所追随与颂赞的人物,于1881年10月25日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毕加索自幼有着非凡的艺术才能。毕加索又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人们试图划分毕加索的创作阶段。但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他每两三年都要用一些绘画上的创造发明把批评家们难住……研究者们规定了许许多多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抽象主义时期。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泊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必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
戏剧魂刘平著《戏剧魂——田汉评传》是青年学者刘平所撰写的一部研究田汉的专著。田汉是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所产生的一代文化巨人。他为人光明磊落,多才多艺,而又热情奔放,一生写下了贯彻反帝反封建、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多种体裁的作品,计有话剧剧本63部、戏曲27部、歌剧2部,电影12部、诗歌2000多首,以及散文评论等等,多达1000万字。本书对田汉一生的生活经历、创作、创作思想以及在文艺运动方面的活动、作用等,都给予了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与论述。尤其是对田汉一生中的几个难点问题,如被捕、南京演戏、与鲁迅的关系等也进行了详尽的、有说服力的论述,写出了田汉的复杂性格和创作上的丰富性。刘平在弄清史实的基础上,以朴实、简练的文笔写成了50多万字的《戏剧魂——田汉评传》。
-
圆了彩虹翟墨著第一个为形式美抽象美人体美在画坛的合法地位冲锋陷阵。 第一个打破大英博物馆只展出古文物的惯例举办新作个展。 第一个创下中国画最高拍卖价格并获得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第一个为维护国家合法权益声讨假画拍案而起仗义执言…… 一个又一个“第一”,使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既誉满中外又身陷是非的游涡,既坦荡赤裸又笼罩着神秘的光环。 本书以交响诗的结构和充满激情的文笔,记述了吴冠中走出水乡,留学海外,品尝了西方禁果又苦恋东方伊甸园的曲折经历,并把画家的独特生涯放在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大背景上展开。一卷在手,可感受画家的喜怒哀乐,亦可了解画坛的风云变幻。这是一部画家传,也是一部思想史。全书熔学术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
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著内容提要本书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自传,他以独特的人生视角审度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中国画家寻求生命价值和审美理想的艰辛历程,真诚地写出了他在这一漫长历程中的心灵感悟。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吴冠中从故土到异乡,又从异乡回归故土,为走出融贯中西的创新之路,熬白了少年头。江山依旧,痴情依旧,吴冠中以他的一身正气和傲骨,树立了一代中国画家为人从艺的风范,它植根故土,饮誉四海,成一代风流。
-
自由的音乐之神秦子超编著暂缺简介...
-
张大千·人生传奇李永翘著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书中主要描写了张大千传奇的一生(从出世到成名),并且细致叙述了其一生些传奇故事,每个故事都扣人心弦。全书包括:第一章黑猿转世;第二章苦难童年;第三章我要学画;第四章虎肉开荤;第五章辛亥风暴;第六章二次抄家;第七章山城启迪;第八章求精时期;第九章黑笔师爷等。
-
写意丰子恺钟桂松,叶瑜荪编本书选编了六十二篇长短不一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丰子恺的同学、老师、同事、朋友、亲属,他们所写的事情和感受,都是亲身经历过的。也有不少文章没有正式发表过,有的文章散布在海内外的报刊杂志上,有的从未收进集子。
-
书圣王羲之孙鹤著提起圣人,人们可能会肃然而有敬畏之感。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圣人是品德极高而又无事不通的人,仰之弥高,我们这些凡人只有匍匐在他们脚下诚惶诚恐。千百年来,大家不就是这样顶礼膜拜文圣孔丘、武圣关羽的吗?其实,圣人原来也是凡人,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同样品尝过凡人的酸甜苦辣,同样体会过凡人的喜怒哀乐,同样有对现实的不满,同样有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人们完全应该以平等心态对待他们。他们与凡人逐渐拉开距离,既有历代统治者出于某种需要不断将他们神化的原因,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他们身上的结果。当然,他们既被尊为圣人,就必然有不同于凡人的地方,他们的思想境界,他们的道德人格,他们的创造精神,他们的历史功业,往往超出了凡人所能达到的水准,人们由衷地对他们表示敬佩。在中国古代,凡是能精通一事、身怀绝技的人,也被人们尊为圣人。诗圣杜甫、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兵圣孙武、茶圣陆羽、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都是在某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足以代表中国古代这一领域最高水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