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届
-
我为书狂[意]马里耶拉·古佐尼 著如果有一个元素能将凡·高复杂又短暂的一生串联起来,那么毫无疑问,这个元素就是书籍。在留存于世的近千封书信中,凡·高提到了数百部作品,包含200多位作家,涉及英语、法语、荷兰语、拉丁文4种语言。他曾数次提到:“我对书籍有种无法抵挡的激情。”“书籍、现实和艺术,对我来说就是同一种东西。”“一个人必须学着阅读,正如他必须学会观察,学会生活。”对阅读的热爱贯穿凡·高一生,书籍也是陪伴凡·高的真正伴侣。在辗转生活于海牙、伦敦、巴黎、普罗旺斯的各个阶段,凡·高无不从阅读中获得巨大的启迪与慰藉。他曾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说:“谁能数得清,在我人生中的这么多年里,有多少次完全丧失了大笑的意愿——先不说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我首先需要的就是大笑一场。而在读莫泊桑的小说时,我找到了那种感觉。”凡·高读书、爱书,也画书。在短暂的艺术生涯中,他至少创作了25幅表现阅读和书籍的画作。通过仔细比对,我们能在画面中发现龚古尔兄弟的《热米妮· 拉舍特》、莫泊桑的《漂亮朋友》、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狄更斯的《圣诞故事集》等书籍。这些书不仅在精神上滋养着凡·高,也成为他艺术的缪斯。《我为书狂》即是通过凡·高挚爱的书籍,探讨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阅读取向;并借助凡·高以书籍、阅读为题材的画作,分析阅读对他艺术创作的直接影响,揭示隐藏在凡·高作品背后的关键。书中考察的不仅仅是那些里程碑式的艺术作品,也包括那些在凡·高的艺术生涯中相对次要的作品。我们能看到书籍、艺术和人性在凡·高身上相互交织,最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贝多芬传罗曼·罗兰《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名人传》中的一部传记。在贝多芬、米开朗基罗与托尔斯泰三位文艺巨人的传记当中,罗曼·罗兰冠以贝多芬首席地位,足可见这位饱受命运摧残却依旧热爱真理的旷世奇才的影响力。古典主义最后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的先驱的人格魅力给予罗曼·罗兰心灵的震撼与感动,如其交响乐中人同命运的对抗与和解一般,崇高而壮丽。仅仅聆听过贝多芬的音乐的人,会为其作品中极富感染力的旋律如痴如醉;而那些翻阅过贝多芬生平的人,再听贝多芬,则会领略到不同以往的风景:听那寂寥的月光下,一个孤单却绝不媚俗的高贵灵魂,时而怒吼,时而悲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本书由傅雷先生翻译,语言精湛,文辞雅致,实为外文名著的中文译作中不可多得的杰出作品。
-
重复的新鲜苏珊·彼得森 著,彭程 译我所记录的,是他在年轻时同里奇和柳宗悦开启的模式,横跨英国与日本,西方和东方。——苏珊·彼得森在英国游历期间,二十六岁的滨田庄司找到了人生方向。归国后,他独自来到益子的山谷,将明治风格的旧民居迁至山脚下的院落,在这里生活、建窑、制陶,由益子人排斥的“外来人”,成为“益子烧之父”。相识二十年的老友苏珊·彼得森应邀来到滨田庄司的家,与之共度四个月的制陶时光。她跟随滨田走进益子,记录下手工制陶的艰辛与浪漫,捕捉滨田的家人、弟子、团队之间默契互助的温情瞬间。在这里,生活与创作,传统与生机,西式家具与东方居所,彼此相融为一。一次次地揉泥、拉坯、配釉,一次次地观察、发现、交谈——两种重复交织,生出美与真的鲜活。
-
行走的人[法] 凯瑟琳·格雷尼尔 著,寇媛媛 译阿尔贝托·贾科梅蒂(1901—1966),著名瑞士雕塑家、素描家和诗人,20世纪少数几位“作品比本人更知名”的艺术家之一。他创作的那些瘦弱的、孤独行走的人形雕塑是最为大众熟知的作品,从中,人们触碰到二战后人类整体的生存经验特质:恐惧、疏离与焦虑。其作品一度创下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他因此被称为“史上zui贵雕塑家”。本书是首部关于贾科梅蒂的简体中文版权威传记。基于贾科梅蒂与家人的一手书信、友人关于他的珍贵记录,作者在书中生动翔实地记述了贾科梅蒂“行走”的一生,全面再现了这位神秘艺术家的成长经历、艺术生涯以及对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与事件。鲜有人知道,贾科梅蒂选择了一条逆行的边缘之路:其一生与多位艺术、文化、思想名家交织,游走于不同的流派和圈子,但拒绝隶属于任何一个艺术流派、昔日的思想体系以及“标签”,并不停追问:何为本真?他常在咖啡馆与知识分子朋友相聚,听萨特谈中国之旅的见闻,和左翼朋友聊苏联镇压匈牙利十月事件;有时在酒吧里和相识多年的妓女朋友们聊天……最后,他总会回到伯利特-曼东街的画室,完成一件他明知会失败的作品。如作者所言,在那间工作了40年的画室里,“他变成了加缪笔下英雄西西弗斯的化身,每天都要质疑前一晚的作品。忠于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命运变得比一切都重要,甚至比作品的创作还重要。”
-
莫迪利亚尼[法国][法] 蒂埃里·杜夫雷从里窝那到巴黎,出生在意大利的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短暂的三十五岁人生往往被人们从三个角度解读:一个在朋友们眼中像优雅王子般的情感主义者;一个自幼都在和病魔抗争却缺乏自制力的破坏者;一个对艺术创新与纯粹抱有勇往直前决心的执着者。这位巴黎画派领袖生前一直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在他死后,其作品价值连城。伴随而来的是关于他的种种说法不一的传奇与趣闻。褪去种种传闻,反观存世的绘画作品与雕塑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年少时接受的意大利古典艺术训练,同时吸收立体主义、原始主义、象征主义、野兽主义等不同风格,加之以超乎寻常的敏锐以及对人物真实神色的捕捉能力,使这位犹太艺术家成为名副其实的、意大利伟大的现代主义画家,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波提切利”。本专著由国际知名美术史学家、国际艺术史学会秘书长蒂埃里·杜夫雷撰写,全书共包含了330张全彩插图。作者不但对图像进行了深入解读,同时对相关事件进行了详细辨析。从里窝那到蒙马特,从绘画到雕塑,从肖像画到鲜为人知的风景画,全书真实还原了这位一生坎坷却特立独行的传奇艺术家。
-
八大山人画传朱虹,曹雯芹 著《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画传系列:八大山人画传》延续了“画传”系列图文并茂的形式,用充满文学性和故事性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我国明末清初的写意画大师——八大山人复杂特殊的身世背景、清苦坎坷的人生经历、独步古今的艺术造诣以及对后世深远的影响。《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画传系列:八大山人画传》中作者通过8个章节对八大山人的一生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立体阐述,并穿插大量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不但可读性强,而且具有不俗的审美价值。
-
三心集丰子恺 著所谓“三心”,乃诗心、童心与佛心。 “诗心”是丰子恺对古典文学,尤其是古诗词的理解与热爱,文字有读诗杂感,画作则多以寥寥数笔,点出诗歌言有尽意无穷的意境。 “童心”皆为丰子恺笔下的孩子们,有的是他儿女的童年画像,有的是小孩子令人忍俊不禁的瞬间,加之以孩童口吻书写的散文,小儿的烂漫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佛心”则是丰子恺用画笔记录对佛教的感悟的作品,选自《护生画集》中的画作与散文。 丰子恺的文字与图画中,处处皆是他的温柔悲悯与率真恬淡。习惯了忙碌与急躁的人们,或许能从这“三心”中获得一分释然与放松。 编者精选丰子恺的散文随笔十六篇,画作近六百幅,依“三心”分类整理,带领我们踏上重读丰子恺之旅,接受温润线条的安抚,寻找当代“散心”。
-
我的艺术生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著,瞿白音 译《我的艺术生活》是对世界影响最深远的俄国、苏联导演、艺术家、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自传性作品,作者从他的童年时代写起,讲述了他一生对艺术的探索、追求和感悟,集中体现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在艺术领域的思考和成就。除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之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文笔**,传记本身也是非常好的文学作品,一方面对于影视专业的读者来说,可以通过这位艺术家的传记学习到影视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普通读者也不会因为传记过于专业晦涩而望而却步。
-
杰出人物的青少年时代 聂耳孙豪 著本书以4个乐章的形式,讲述了聂耳从云南走到全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故事,结合聂耳的作业、手记、日记、书信与照片等史料呈现了一位有志青年奋斗的心路历程,对青少年的成长极具启发意义。
-
久保田博二[日]久保田博二在五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玛格南摄影师久保田博二一直在广泛旅行,并拍摄他周围的世界。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黑豹党的报道,到无与伦比的朝鲜之旅,久保田大量记录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这本华丽的视觉传记凝聚了他一生中最出色的作品,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重要项目,并穿插以多篇极具启发性的相关文章,足可成为了解摄影师一生事业的杰出范本。相关推荐:久保田先生这些照片的卓越之处在于它们的率真和直接,无须阐释。他的本领是观察而不施小技,记录而不加评判。——艾略特·厄威特(玛格南前主席,著名摄影师)在其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里,博二都关注着世界范围的大事件。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到越南战争,从记录中国的变革到对朝鲜的独家报道,再到他深爱的日本,博二和他的相机见证了过去50年里发生的许多重大变迁……他用极富洞察力的照片给出答案,呈现现代实践的后果,并在全球范围发起行动号召。博二总在社会中学习,永远在使用他的世界语言——摄影,为我们提供一种无法从别处获得的视角。——马克·卢贝尔(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执行董事)久保田是许多影响、经验和文化的产物,但他自己的文化始终是一种规范力。他那些无懈可击的照片,可比拟“弓道”这种禅宗箭道,其中态度、动作和技术协调结合;美丽因其对灵魂的影响而受到重视;弓手尚未发射,箭矢已在的中。——艾莉森·诺德斯特罗姆(学者,作家,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