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届
-
莫扎特传[德] 费里克斯·胡赫 著,高中甫 译《莫扎特传》是一部描写莫扎特生平的艺术性传记,作者以诗意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感人的激情,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这位乐坛伟人充满传奇的一生。莫扎特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神童,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人类创造了一笔难以估量的音乐财富。 《莫扎特传》在充分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写就,在总体上是实写,在细部上又是虚写,比想象丰富,比传记鲜活。它再现了莫扎特自童年直到生命的最后的艺术形象,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艺术的魅力。读者不仅能从中了解莫扎特不平凡的一生,更能得到一种审美的享受、文化的熏陶。
-
贝多芬传[德] 费里克斯·胡赫 著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痛苦:他有一个悲惨的童年,还在少年时候,便不得不忍受成人的苦难;他在青年时代,渴求爱,也怀着炽烈的爱去爱人,但在爱情上却一再失意,经历了多次令人痛苦和伤感的恋爱,终生孤独;正在创作力鼎盛时期,又患有了严重的耳疾,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失聪更沉重的打击吗?当他处于成熟时期,又不幸陷入同弟媳和侄儿的纠葛之中……然而纵使遭遇如此苦难,他依然喊出了“扼住命运喉咙”的震撼话语。贝多芬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同命运、同世界、同自己的灵魂进行斗争的雄浑宏伟的交响曲!
-
关键人物[美] 罗伯特·麦卡特 著作为20世纪的美国文化偶像、建筑学家,赖特曾被从每一个可能的角度研究过。但是很多书关注了他的私生活和他的著作,抑或从这两者入手,却很少从他的职业角色的角度来研究他,很少把他作为一个受到政治思想及公众人物的双重羁绊的对象来研究。本书作者罗伯特·麦卡特从上述角度,深刻探讨了赖特的思想与建筑的关系。《赖特》以赖特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及其设计的划时代建筑作品为研究评述对象,并对作为建筑设计师的赖特的生平做出了如实的描述与评价,可谓一本“建筑学传记”。
-
希区柯克[美] 唐纳德·斯伯特 著,夕文,王骥伟 译希区柯克一生拍过很多经典影片,他却对自己一手捧红的女主角绝口不提,只留下一句“演员都是牲口”的评语。他与那些女主角之间究竟发生过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作者唐纳德?斯伯特通过采访与希区柯克合作过的电影人,搜罗了大量从未曝光的私藏材料,挖掘出希区柯克与女主角之间的秘闻。他热烈地迷恋过英格丽?褒曼,精心地打造了格蕾丝?凯利,然而,他也跟踪、骚扰并虐待过蒂比?海德莉。 他对女主角怀有一种既迷恋又蔑视的复杂情感,这恰恰暴露了他内心的压抑与痛苦。而正是这种痛苦催生了他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以及神经质般的恐惧感,从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希区柯克,格利高里?派克评论说:“书中所揭露的内容有些耸人听闻,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是一本诚实的传记,我对它爱不释手。”
-
功名与功夫胡正跃 编作者选取13位当代中国颇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大家:王明明、盛小云、李鸣岩、薛伟、陈建中、陈幼坚、齐慧娟、六小龄童、董圆圆、郑渊洁、何水法、吴悦石、丁毅,围绕人生故事、心路历程和艺术见解展开对话。他们以画家、音乐家、设计师、戏曲名家、作家等不同身份,坦诚分享求艺之路上的辛酸甘苦,冷静解读自己的创作历程和心得体悟。 从书中,可以看到他们在通往成功道路上的艰难求索和寂寞耕耘,看到他们在盛名之下的冷静自省和对人生的豁达淡定。
-
一棵菜方子春,宋苗 著北京人艺,这座经历了65年风霜,不减生机的剧院,至今依然保持专业精神与谦卑之心,不断向观众输送着新鲜的艺术养分。 本书展现了焦菊隐、欧阳山尊、吴刚、濮存昕等四十一位“人艺人”的艺术人生。其中有殿堂级的话剧巨人,也有家喻户晓的“老戏骨”。你不仅会遇到许多熟悉的演员,也将一窥他们在舞台背后的悲欢离合。 本书不仅是中国话剧史*鲜活的注脚,展现了北京人艺65年里那些知名、长盛不衰的经典剧目与不为人知的创作故事;更是一本艺术大师留给后辈的甘苦谈,每一位大师几乎都倾囊相授,讲述他们心底对艺术与人生,方方面面的知识和经验。 戏剧是浓缩世间百态的艺术,文字是记录永恒的工具,它们都不会因为大幕落下、曲终人散而离我们远去。谨以此书致敬赤诚的人艺人。
-
筑梦释然 著;《国学典藏》丛书编委会 编本书为长篇小说,通过对马思明、任善之两位铁路电气化施工领军人物的刻画,描写了中国电气化铁路从无到有、从普速到提速、从提速到高速、从高速到“一带一路”走出去,一举成为高速铁路大国强国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平申高铁的建成,昭示了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成为民之工具、国之利器,激励着电气化建设者筑梦圆梦,实现中国梦。
-
莫奈和他的眼睛张佳玮 著《莫奈和他的眼睛》这本书,满肚子文人段子、爱掉书袋的张佳玮,首次将擅长的传记笔墨与熟读的美术史料融为一体,书写印象派创始人莫奈的一生,把画家重新镶回印象派诞生之初的法国,复原塞尚赞叹的“那是一双多么美妙的眼睛”所看到的“麦垛,鲁昂的教堂,拱桥和睡莲,以及当时正飘拂在这些事物之上的、19世纪到20世纪的阳光与风雪。
-
文学的深度[美] 罗伯特·伯德 著,王爱松 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是由作家亲身经历的巨大苦难和坚强人生塑造的! 《文学的深度: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追踪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之路,再现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的历史环境,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和创作历程进行了挖掘和梳理,展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格魅力和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本书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和生平的阐释,将会激起文学爱好者的兴趣。
-
鲍勃迪伦在纽约特德·罗素 著,李皖 译,郑汝可 校,[美] 特德·罗素 摄影本书是特德?罗素关于鲍勃?迪伦的摄影集,与克里斯?默里合作出版,多洛万作序。 特德?罗素是美国ding jian摄影师,为众多知名杂志供图。在机缘巧合下,罗素在20世纪60年代初,数度为日后蜚声国际的鲍勃?迪伦拍下组照:在演出中、在公寓里、在汤姆?潘恩公民权利奖颁奖现场上……这批照片此后沉眠了三十多年(其中一些从未公开发表),才最终收入此书,重见天日。 照片的拍摄,正值在纽约格林尼治村闯荡的鲍勃?迪伦开始自己写歌、崭露头角的起步时期。除了演出现场上口琴配吉他的经典造型,罗素更别具视角地摄下了迪伦在公寓中的日常生活:鞋也不脱地躺在床上悠然拨弄吉他,在打字机上敲打歌词,与当时女友苏西?罗托洛甜蜜互动,与友人一起练琴……在罗素精湛的抓拍下,照片展示了日后百变的迪伦极为本真自然的状态,定格了他追逐音乐梦想、无所拘束的青春岁月,直观地告诉人们一些撼动人心的歌曲很可能是在怎样的精神状态、怎样的环境中孕育的,为未来大师鲍勃?迪伦这一青春生涩阶段留下了zui为珍贵的图像记录。有趣的是,部分照片的一角,还映入了迪伦房中悬挂的中国书法,显露出迪伦对东方文化的好奇。对汤姆?潘恩公民权利奖颁奖现场的拍摄,则折射出了迪伦关注社会问题、独立思考的一面。 除了出色的影像,罗素还在本书中记述了拍摄迪伦的奇妙机缘,回忆了他所见到的年轻迪伦。克里斯?默里则为罗素写下小传,记录这位一流摄影师的成长之路,书中亦收录了相关的珍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