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李银河,郑宏霞编王小波——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过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棒,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被无数青年自愿充光“门下走狗”。他的小说为人们贡献了迄今为止现代汉语小说所能达到的最高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别样的世界,他的杂文以闪光的幽默和智慧向人们揭示了另一种人生境界,他让读者看到了一条通向智慧生活的路途。他孩子般的天真的表情,让人们情不自禁地把赞美和喜爱送给他,他那么真实、平常、那么纯粹、无争,那么让心怀不轨的写作者相形见绌,他比很多人都更懂得生活的真义和本质。本书收录了王蒙、周国平、刘心武、张元、黄集伟、李银河等的回忆文章,王小波家人的文章,及小波自己最有代表性的文章。他的突然离去让人们陷入无边的思忆和追怀之中,这本书寄托着人们对他的无限热爱和真挚情感,随书出版的光盘中有他仅有的影像和录音,因此,这本书意义非凡。王小波简介:1952年出生于北京,并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工科大学生。其后,王小波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再学电脑,于统计系当助教,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80年,他与李银河结婚。1995年,王小波的成名作《黄金时代》被当局查禁,甚至不准在国营的新华书店摆卖,可是却受广大的读者和文学评论家赞赏。事实上,《黄金时代》在个体户书摊上已经售出六万多册,并且出版了台湾版和香港版,对此,《人民日报》海外版亦不得不承认:“这部小说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偶一露面总会造成排队购买的局面。”至于他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荣膺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使王小波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取得最佳编剧奖的第一人。1997年4月10日在北京因心脏病猝死的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
张迷世界今冶编著世有“张迷”,然后有张爱玲。 设如当年上海滩上没有大批“张迷”,她的长长短短的作品印到杂志上,没有人奔走传告,她的《传奇》、流言》没有出书几日即被抢购一空,她的话剧《倾城之恋》没有好评如潮、场场“爆棚”,这位才女的家世、经历、婚恋等等没有为人猜测、探询、透露,哪里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独步一时的张爱玲?
-
罗荪,播种的人孔瑞,边震遐编孔罗荪先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位不应该被忘记的人,他有过重大贡献和功劳。所以,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他九十诞辰的时候,专门开纪念会纪念过他,大家说了许多好话,并有一系列文章发表。罗荪,文艺评沦家、前《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名誉馆长。在60年的文学征途中,历经自中国新文学运动到改革开放时期的长过程。他所留下的不寻常足迹,值得后人思索。该书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在罗荪诞辰90周年时召开的纪念会的论文集,许多文学界名人张光年、张锲、叶文玲、陈丹晨等出席,巴金的弟弟、作家李济生也特地从上海赶来,代表巴金在会上发言,来宾共同回忆了与罗荪相处的日子,对他的人品、文品给予充分肯定。罗荪勇于坚持真理,胸襟开阔,提携新人,敢于负责,乐于奉献,被文艺界称为好人。
-
白居易张先德 著《世界大人物丛书:白居易》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生。白居易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最痛苦、动乱的岁月,他早年勤读诗书,颠沛流离,苦苦求取仕途功名。他深切同情底层劳苦大众的悲惨合运,但空怀救黎民于水火、还清明于朝政的远大抱负,仕途屡遭贬抑。他的诗作继承和发展了杜甫开创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体恤民间疾苦,尖锐讽喻时政,向往美好和谐的自然、人生,语言质朴晓畅,颇富创意。白居易是中唐诗歌改革的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作之丰居唐代诗人之冠,作品于他在世时便流传到海外,至今仍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千古不朽的伟大诗人。
-
郭沫若邹廷清 著郭沫若,他,来自大山深处的精灵,携着叛逆的种子,展开诗神给他的双翅,飞过了高山和海洋,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用他如椽之笔,唤醒了无数迷茫的灵魂。他在众多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他是中国现代进步知识分子的旗帜。让我们从他身上吸取力量,走出自己的辉煌一生!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翔实地记述了郭沫若多姿多彩的一生。他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早年接受1日式的教育,后留学日本,主张民主与自由,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他一生创作了很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作品,对中国历史研究,也有独特见解,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著名诗人、戏剧家和史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是我国现代进步知识分子的旗帜。
-
李清照雪岗 著李书记述了中国最杰出的女文学家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在父亲影响下,很早就开始创作诗词,尢以词作享誉文坛。出嫁之后,与丈夫赵明诚志同道合,并协助其编纂《金石录》。在宋朝奸臣当道、外敌入侵的动荡年代,她饱受了家破、国亡、夫丧、物失等种种打击,过起了颠沛流离、愁苦交加的生活。她坚强地与命运抗争,并用自己的诗词文章,反映社会现状和人民心声,抒发忧国思乡情怀,取得了卓越成就,被公认为第一流诗词大家。<
-
审判王尔德实录孙宜学编译“我的一生有两大关键点,一是我父亲把我送进牛津大学,一是社会把我送进监狱。”——王尔德英国诗人王尔德的风化案沸沸扬扬了两个世纪。本书作者搜集西方关于这一问题的各种档案文献、报道材料,得闲整理,再现了这一桩具有重大文化史、社会史意义的案件的发生与审理过程。书无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书有写得好的或写得糟的,仅此而已。艺术家从来没有病态的,艺术家可以表现一切。其实,艺术这面镜子反映的是照镜者,而不是生活。——王尔德审判王尔德的过程,实际上只不过是王尔德人生戏剧中的一场演出,类似于他的剧本《温德米夫人的扇子》、《诚实的重要性》的演出。在这次演出过程中,演员们形态各异,修养各异,谈吐各异,但都知道自己在扮演什么角色,都要竭力展示出自认为最出彩、最容易赢得观众掌声的那一面,其中最佳演员非王尔德莫属。本书前言译序:暴风雨中的百合王尔德说过:“我的一生有两大关键点:一是我父亲把我送进牛津大学,一是社会把我送进监狱。”牛津大学培养了他唯美的人生观、艺术观,他把生活看成是享乐主义和感官主义的欢宴,他把世间所能享受到的快乐,差不多都享受到了,把地球上所有快乐的果子,也都吃到了。牛津大学8年时光对他的影响终其一生,他在学校获得的一系列成功使他把一个本是对任何一个有思想、对生活抱有美的态度的人都深怀敌意的社会想得太美好、太可以随心所欲了。他希望自己身边一直有鲜花和掌声,一直有崇拜者和同情者。他放浪不羁,才华横溢,妙语连珠。他希望生活一直像在牛津时那样:父亲替他付学费,学校把他与社会隔离,只给他知识与美,而他则可以自由选择可爱、精美的一切,拒绝一切可厌、病态、粗鲁的生活。他想吃到生活中所有美的果子,他想只走在有阳光的路上。他拥有太多的知识,但却过于粗鲁、自私地将这些知识运用于感官快乐方面,他属于那种不想付出劳动就想尝到收获果实的快乐的人,就是这种生活态度,让他后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在自己身边聚拢了一大群与地位、趣味相当的青年,日夜宴乐,过着奢侈、放纵的生活,因而被维多利亚时代的卫道士指责为同性恋的领袖,道德败坏者。但王尔德一直认为自己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能使自己免受道德、法律的束缚,因而多次为自己的行为公开辩护,说自己哪怕是同性恋,也是为了追求实现美的方式。王尔德的入狱,是与他同社会、道德的这种对立分不开的;但直接的原因则是与他的俊友——昆斯伯里侯爵的儿子阿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的密切关系。王尔德与道格拉斯相识于1891,这是一次悲剧性的会面,地点是王尔德在伦敦泰勒街的家,介绍人则是两人共同的朋友里奥纳尔·约翰生。道格拉斯此时才21岁,正在牛津大学读书,对诗歌感兴趣。会面前几个月,他已读过《道林·格雷的画像》,非常崇拜此时在文学圈子里已是争议四起的作者。两人的第一次会面并无任何特异之处,只是进行了一般性的交谈。王尔德的随和与健谈给道格拉斯留下了深刻印象。分手前,王尔德邀请道格拉斯以后一起吃饭,后者答应了。几天后,两人在阿尔玛特俱乐部第二次见面,王尔德送给道格拉斯一部特制的大开本《道林·格雷的画像》,上面的题词是“阿弗雷德·道格拉斯,朋友,有即本书作者奥斯卡赠,1891年7月”。这次会面之后,王尔德开始被道格拉斯所吸引:后者已是一位侯爵的儿子,这一切都促使两人的关系加速发展。从大约1892年5月开始,王尔德对道格拉斯的喜爱变成了迷恋,道格拉斯对王尔德的崇拜也转换成迷恋,两人开始密不可分了。王尔德是一个花钱如流水的人,不论食物、衣服、装饰品,他都是买最豪华的,而各种娱乐场所则是他的乐园;道格拉斯也是一位花花公子,两人在一起可谓是志趣相投,珠联璧合。王尔德不停地邀请道格拉斯与自己一起吃午餐、晚餐,给他写信、写便条、发电报,他也常常送礼物给道格拉斯,还为他写了一首十四行诗。据道格拉斯回忆,自1892至1895年间,他和王尔德光吃饭就用去了5000英镑,即每星期平均40英镑(当时的1英镑略等于如今的70英镑),每日如吃三餐,则每餐为两英镑,即使与当时伦敦上流社会的生活水平相比,这也是极奢侈的了。昆斯伯里侯爵是位傲慢、脾气暴躁、怪异,或许还有点精神不正常的苏格兰贵族,他最为人称道的是发展和推进了业余拳击规则,即所谓的昆斯伯里规则,除此之外并无什么可之处。道格拉斯与王尔德交往以后,昆斯伯里侯爵刚开始并没在意,甚至还有点儿得意,毕竟王尔德已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但慢慢地,他开始认为王尔德在对自己的小儿子施加不好的影响,与是他写了一封信叫儿子离开王尔德,回到家里来。这封信的口气还是比较温和的,但道格拉斯回信拒绝了父亲。……
-
中国十大情圣丁国旗著胡适、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张爱玲、萧红、傅雷、三毛……他们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艺术大师,为我们创造了卓尔不群的艺术成就。在他们的生命历程里,也有着常人不可比拟的、不同寻常的情感经历。也许,正是独具特色的情感世界,赋予了他们风姿各异的个性魅力;正是丰饶充沛的情感生活,挑动了他们不可遏制的创作灵感。胡适,一生有爱,却一生难爱,欧风美丽的浸润,亦难敌传统伦理道德的沉重桎梏。很难想像这个在爱与不爱之间若若挣扎的瘦弱身躯,意是向传统文化勇敢地发起猛烈进攻的新文化主将。萧红,这个20世纪30年代驰名文坛、深受鲁迅欣赏的著名女作家,在寻找爱与逃避爱的道路上踽踽独行,颠沛流离,受尽磨难。她和萧军像两只刺猬,彼此吸引又彼此深深刺伤。是爱助她燃起创作的火焰,也是爱过早地熄灭了她的生命之灯。顾城,生活在自己创造的诗性世界中,像一个长不大的低能的孩子,历经绝望之后走向极度的戕人和自戕。他举起斧头对准曾经是自己最爱的女人的一刹那,用那只曾为文坛上留下明亮动人诗句的手,也为当代文坛写下了最血胜的一幕。……对于伟大的艺术家们来说,情感历程犹如解读他们的另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更深切地感受他们生命中曾经的心跳与悸动,触摸他们内心曾经的履痕与褶皱。
-
傅雷画传叶永烈著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翻译家,上海南汇人。曾经留学法国。主要译著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艺术哲学》等,另著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傅雷在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中遭到“批判”,在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当时,他的长子、钢琴家傅聪正在波兰留学,闻恶讯出走英国,一时间被说成是“叛国分子”。傅聪的出走又加重了傅雷的罪名。在“文革”中,傅雷夫妇不堪红卫兵、造反派的酷虐,双双自尽。傅雷冤案得以平反后,《傅雷家书》出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傅雷是中国知识分子不屈的代表,也是多灾多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作家叶永烈经过多年深入采访,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写出这本图文并茂的《傅雷画传》,形象地浓缩了博雷这样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遭受的“左”的苦难以及他们坚强的抗争,歌颂了他们的正直、勤奋以及浓浓的亲情。傅雷格言(代序)有理想就有苦闷,不随波逐流就到处龃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此二语可为你我写照①。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②。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③。历史上受莫名其妙的指摘的人不知有多少,连伽利略、服尔德、巴尔扎克辈都不免,何况区区我辈!老话说得好:是非自有公论,日子久了自然会黑白分明!”④任何孤独都不怕,只怕文化的孤独,精神思想的孤独⑤。真要过了贫贱日子才真正显出“贫贱不能移”!居安思危,多多锻炼你的意志吧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哪一门艺术不如此⑦!★作者简介::::::::::::::::::::叶永烈,当代著名作家。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已出版著作一百八十余部。早年创作了大量科普作品,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代表作是《小灵通漫游未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的纪实文学创作。著有七一卷本《叶永烈自选集》和五十卷本《叶永烈文集》。其中主要有:“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四人帮”一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文革”十年的真实写照。
-
青山对绝响郭在精著关于书名,作者用的是写给老师潘旭澜的一句诗“青山对绝响”。青山总是充满“绝响”,总是怀抱“绝响”的。我为什么用“青山对绝响”作为书名呢?一则我采访这些作家,他们睿智的谈话,充满人生的体验与社会的哲思,都有对话的录音,从哲人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角度讲,这些访谈就是过而不再的“绝响”,对于已逝的长者来说,那更是真正的绝响了;再则,这书名与《秋水与火焰——作家访谈录》书名大抵可以相对、互补,成为一套完整的上海作家访谈,有一个小结的意思;三则我在电台从事的文学专题节目也打上了句号,从这一点说,也可以算作是“绝响”了。书中所引照片,除杜萱、菡子、鲁兵、萧关鸿、胡绳梁等少数几张外,均系我访谈时所拍,这也是一份珍贵的影像。本书得到上海远东出版社领导以及责任编辑黄政一的大力帮助,他们先曾与作者合作过《秋水与火焰——作家访谈录》一书,可见他们的编辑眼光,还有高度的出版责任感,我是深感于心的。愿读者喜欢这本《青山对绝响——作家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