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名人陶涛,陈宗敏 编译暂缺简介...
-
2005年中国传记文学排行榜《传记文学》编辑部编本书选录了2005年度最具代表性的名人传记,一一展现学界精英、商场名流、文艺明星、历史伟人艰难曲折的人生历程、不为人知的鲜闻秘事、动人心魄的情感生活,从中,读者将触摸到历史的脉动与脚步。
-
马雅可夫斯基岳凤麟 著马雅可夫斯基曾是文学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1893年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中学时代就是个叛逆者,1908年成为布尔什维克的一员。他欢呼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称之为“我的革命”。在苏维埃政权最艰苦的时期,他写诗、画宣传画,坚定地捍卫年轻的国家。作为诗人的马雅可夫斯基是革命年代最激进的旗手,他的《穿裤子的云》、《列宁》、《好》等名作贯穿着“巨大的爱,巨大的憎”,简洁的词句、喷发的激情,不愧他“憎恨一切尸体,崇拜一切生命”的宣言。作为剧作家的马雅可夫斯基也并不逊色。他的《宗教滑稽剧》在十月革命一周年之际上演,成为“戏剧的十月”最先锋的实践。马雅可夫斯基情绪低落,不仅剧作备受攻击,他筹办的个人创作20周年成就展览会也遭到冷落,没有多少参观者,也没有重要人物出席。他还患上了喉咙病,医生劝他不要再像从前那样到处去朗诵。1930年4月14日早晨,女演员维罗尼卡刚离开马雅可夫斯基的工作室,屋内便传来一声枪响。马雅可夫斯基用勃朗宁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留下一封《致大家》的信:“我现在的死,不要责怪任何人,更不要制造流言蜚语。死者生前对此极为反感。”实际上这封遗书写于数日之前,他对未了之事一一细心交待,而唯一遗憾的事就是与论敌的斗争——“应当对骂到底”。<
-
化雨集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诗歌中心编本书为庆贺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古典文学研究家林庚先生九十五华诞,由先生历届学生、同学、好友撰文,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诗歌中心编集。表现春风化雨的师德。
-
血色闻一多谢泳著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这是三个国人早就熟悉的名字。郭沫若的“才”、闻一多的“悲”、徐志摩的“情”,都是文学爱好者熟知的。但是比较起来会更有意义,“文坛三剑客”丛书,就是在比较和分析之间为三位剑客再次作传。在这本书里,谢泳试图通过“考察”20世纪前50年一个知识分子的命运,“考察”当时的环境因素对于个人的作用、影响等,来给当下的“开放”、“发展”,提供某些带有普遍性意义、价值的启示或参照标本。《血色闻一多》,对著名诗人闻一多之死作出了新的考证。“闻一多暗杀事件”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1946年7月15日下午,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的闻一多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在返家途中,惨遭多人狙击身亡,死时47岁,同行的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这起暗杀事件通常被认为是蒋介石指使军统特务所为。在《血色闻一多》中,谢泳对暗杀事件作了独到的考证,书中称此事是时任云南警备总司令的霍揆彰借刀杀人,为了打击云南的地方势力而想出这个一石二鸟之计。事后,蒋介石将霍撤职。《血色闻一多》是同心出版社出版的“重说文坛三剑客”系列中的一本,该书以闻一多思想脉络的形成和变化为线索,展示了他从一个诗人、一个知识分子到介入政治的变化过程。
-
老舍与现代中国汤晨光著本书包括个人的挣扎与民族的奋斗、变化的时代与不变的现实、中国的中国人与世界的中国人、个人与国家、在革命的边缘、老舍的文化批判与文化理想等章节。
-
我认识的钱钟书吴泰昌著去秋承惠过快晤,后来听说您身体不好,极念。我年老多病,渐渐体贴到生病的味道,不像年轻时缺乏切身境界,对朋友健康不甚关心。奉劝您注意劳逸结合,虽然是句空话,心情是郑重的。——钱锺书致笔者信(1978年)“师”称谨璧。《西游记》康僧在玉华国被九头狮子咬去,广目天王对孙猴儿说:“只因你们欲为人师,所以惹出一窝狮子来也!”我愚夫妇记牢那个教训。一笑。——钱锺书致笔者信(1990年)本书作者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与钱锺书、杨绛夫妇交往,历时二十多年。书中,大师生活点滴、文坛前辈掌故,皆以平实的文字娓娓道来,并配以几十幅从未公开的珍贵照片及钱锺书亲笔书信、题词手迹、滋味醇正浓厚,使读者走近一代国学大师的晚年生活。
-
缄口日记陈白尘著《缄口日记(1966-1972,1974-1979)》收入著名剧作家陈白尘“文革”前期(1966-1972)被打成“牛鬼蛇神”时写下的《牛棚日记》和“文革”后期(1974-1979)等待“摘帽”的漫长日子写下 的《听梯楼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那个噩梦般的年代里,既被触及皮肉又被触及灵魂的所谓“脱胎换骨”的“改造”过程,和等待“解放”时“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焦虑无奈,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真实的毫无伪饰的历史记录。《牛棚日记》十年前出版时曾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洛阳纸贵;《听梯楼日记》则是首次在大陆出版。今天重新整理出版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将有助于人们对那段已逝历史的了解。
-
本真的自由李勇著本书通过林语堂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的描摹,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在民主与科学/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旗帜下充满着悖论的心灵图画。我不知道读者诸君是否能够通过心灵的透视,悟出新世纪的启蒙事业“是应该改换些态度和方法的”道理,以林语堂为镜,为知识分子的双重启蒙作出新的选择。作者在撰写的过程中,努力地追求在审美的层次上将各位传主的精神世界予以艺术的表现,用或清新,或畅达,或舒缓,或激越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力图在自然流畅的表达中凸显有深度的见解。虽然本丛书定性为“精神评传”,须侧重精神生活历程的探索,须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对于每一位传主研究的最新成果,要严谨求实,不要脱离史实的过多演义,但是,我们提倡用具有现代人文和人性意识的价值理念去分析传主所经历的大的历史事件,去揣摩传主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的真实心理和心理真实。我们以为,惟有此,才能更加接近真实,接近真理!因此,在这套丛书中,我们更加看重的是作者对人物心灵轨迹合理的想象与贴近真理的推断。
-
三毛私家相册师永刚[等]编著;肖全图片三毛以其特立独行的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她笔下色彩缤纷的异国情调,字里行间的爱心,以及文中时刻迸发出的诙谐、机智,无一不在60、70年代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她最后令人不解的离世,给热爱她的人们留下一个谜。2005年是三毛告别红尘十五周年。陈家首度开口披露三毛生前身后事,包括她自杀的真正原因、生前与王洛宾恋情事件的真相、三毛与荷西分手后曾有的短暂婚史,以及首次公开其数百幅珍藏图片。三毛是这个时代最后一个波西米亚女人。她以流浪的方式名世,又以决绝的姿态告别红尘。她寻找的世界正在成为一代青年人的标本。她是我们的青春导师。从甚嚣尘上的徒步旅行热到各种希奇古怪的波西米亚生活模式。碱毛塑造了一个年代的中国青年。而后来者仍然在用一切方式模仿她。但她的灵魂却永远无法模仿。当三毛自杀,有一种大时代的伤感,那样热烈追求真挚爱情,或者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时代是否随她而逝?本书是三毛自杀后包括其自杀之谜、与王洛宾相恋传闻、与荷西的旧事、三毛的数次恋情等十多件红尘往事的重新解读。数百幅首次公开的图片均由家人与著名摄影师提供。三毛生前数位亲朋口述,北京、香港、台北三地同步发行。为华语地区最权威三毛传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