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往事回首录周而复著人的一生,不管在世时间长短,白发苍苍的老人固然有丰富的酸苦辣的遭遇,即使早丧,总多多少少有不同的经历。凡是已经发生事,回溯到过去若干年月,都是往事。托尔斯泰认为:“生活是真实的东西。人所体验到的一切留在他心中成为回忆。我们永远是以回忆为生的。”(高尔登维塞:《在托尔斯泰身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不是亡国之君李煌,当然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的往事不堪回首。每个人因所处环境不同,对往事有不同的看法。易安居士李清照:“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丈夫赵明诚外出时所感受的离愁别恨,她“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她感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高宗赵构用秦桧计,以十二道金牌召回抗金名将岳飞,岳飞叹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南宋屈辱求和,达成协议。他有志难伸,内心痛苦,表现了对投降派的极端不满,写《小重山》以示反对。他所处的地位,已没有表达心事的自由,只好不说,有谁听他的往事呢?史称欧阳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他因此屡遭贬滴。苏轼说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势,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欧阳修在《诉衷情》这首词里,感叹:?八纪拢Я鞣迹壮缮恕D飧柘妊剩归疃先顺Α!彼淙恍吹氖歉枧诜饨ㄉ缁嶂幸欢亲有了嵊植坏貌磺课堆盏谋掖常遣皇且卜从沉肆痪邮磕谛纳畲Φ那殂海?唐婉那首《钗头凤》所表现的“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也是写受迫害的女子内心的痛苦,如泣如诉,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在封建社会残酷的统治下,哪有表达心事想念往事的自由?即使表达了,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只好咽在肚里,瞒,瞒,瞒!有苦不能倾吐,那就更苦啦!人到老年,常常容易回想往事。但往事如烟。辛弃疾坚决抗金,和南宋统治集团中主张屈膝言和的人进行斗争,写了《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抗金战略方针和具体措施,不被统治者采纳,不断受到排斥与打击。南归后的四十多年中,他先后被免官闲居二十多年。他追念少年时事,自谦“或作”《鸿鹄天》,回忆青年时代率领部队抗金,生擒叛将张安国,突围南归的轰轰烈烈的战斗历史,可是壮志未酬,人却衰老:“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髯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平戎策,指《美芹十论》与《九议》,在词中表现了无限的感慨和愤满。代抗金名将所提的条陈,晚年的结果却落得个向邻居去学习种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吴潜,积极抗敌,屡次罢相,虽到晚年,仍然希望有所作为:“年将七十,捐躯效命,所不敢辞……”可见抗敌的决心了,但也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抒发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政治理想未能实现的愁恨。有的人也想回忆如烟的往事,又觉得“追往事,去无迹。”(刘克花:《贺新郎》或者是“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问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这表示对往事的感叹。总之一句话,往事难于回忆。因此,不想回首当年,“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这位张先,徒然记得流逝的往事和后约,他感到空虚和迷惆。那我为什么要回首往事呢?十年浩劫当中,不断写了交代文字,在河南息县干校,还勒令我这个被称做“专政对象”的人写自传,越详细越好。我在私塾一直到青年会中学读书时,受了顾炎武《日知录》的影响,每天写日记,记下所见所闻与对事物的评议,也记读书心得一类的内容,便于看自己成长的足迹。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沦陷,家人怕沾惹是非,付之一炬,了无痕迹,从此我就不写日记了。因为从上海到延安又到敌后晋察冀民主抗日根据地,“扫荡”频繁,经常在流动中战斗和生活,很少有空隙时间记日记了。从延安到重庆《新华日报》和《群众》编辑部工作,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心脏里生活,纵然有时间,也不能记日记了,防备泄密。新中国成立以后,倒是可以记日记了.但是繁忙之极,有时要到夜晚十一二点才能躺到床上休息,疲劳不堪,哪里还有精力写日记呢?何况多年来养成早起的习惯,不管晚到什么时间休息,第二天清晨照例就醒了,开始创作,顾不上写日记了。清晨到上班以前,是我业余创作时间,雷打不动,只有出国访问例外。从1954年秋访问印度、缅甸开始,早起有时间便写日记,但也只记国外访问期间活动与所在国风光,很少写到自己。干校勒令我写自传,当时任务单纯,叫做“劳动改造”,时间比较富裕,这才有机会回首往事。像杜牧说的“事与孤鸿去”,或者像苏轼说的那样“事如春梦了无痕”。短暂回首,许多事情不容易记起,幸好自传偏于政治和思想方面,只须记其大要,无须详述,大约一万多字就把主要经历写出来了。党中央一举粉碎反革命“四人帮”,天空的乌云散去,迎来满天的朝霞,普照祖国山山水水,温暖了亿万人民的心窝,无不希望把浩劫十年所遭受的损失,用加倍努力把丧失的宝贵时间补偿回来。我也怀着这样的急迫心情从事创作和工作,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不断忙于纷至沓来的一个接一个任务,已经回忆起的往事,渐渐淡忘了。大概是1979年吧,徐州师范学院《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编辑组,来函约稿,按照编辑体例,凡健在作家,由本人撰写自传,推却不掉,又不能请编辑代笔,那就违背体例了,便匆匆写了《小传》应命,1980年3月13日写完寄去,编入《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于1981用年5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以为可以“过关”了。1987排年,又收到徐州师范学院编辑组来信,他们准备修改补充传略,体例规定,仍然请作家自己动手。这时,我正在写《长城万里图》长篇小说,如果中途被打断,往往要花许多时间准备,才能继续写下去。但自己已经写了《小传》,过了十年,需要修改补充,义不容辞,只好再次回首往事。1988年春天,在重庆曾家岩50号前面的广场上竖立周恩来同志的铜像,以纪念他在国民党地区领导艰难复杂斗争的丰功伟绩,同时还举行《新华日报》创刊50周年纪念活动,应邀前往庆祝铜像揭幕和报馆的节日。事后,由重庆乘船下三峡去武汉,在船上比较空闲,便回首往事,修改补充《小传》,寄给徐州师范学院。《新文学史料》编辑曾约我写自传或回忆录连载,迟迟未能应命,因?饕ㄔ谧葱∷捣矫嫒チ耍皇背椴怀鼋隙嗟氖奔浠厥淄拢谑墙薷牟钩涞摹缎〈诽饷都蚵缘幕毓恕芳母嗾撸?1990年第一期发表了。在这以前,《报告文学》月刊副主编傅溪鹏同志约我写回忆录,恳切希望支持,盛情难却,于是写了《重庆的岁月》与《在和平与内战的十字路口》,在该刊连载《报告文学》出到1989年第12期,寿终正寝。傅溪鹏没有像过去那样笑嘻嘻登门约写回忆录,我松了一口气,可以继续专心致志写小说了。但《新文学史料》编辑热忱约稿,常萦脑际,那篇《简略的回顾》过于“简略”了,算不上回忆录,我应该遵命抽出时间写回忆录,以报厚望;另一方面,我觉得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埋进了历史的坟墓里,不值得重提,何必掘墓暴尸呢?而且,人到暮年,记忆力衰退与日俱增,纵然回首,也不一定完全确切,“去无迹”、“了无痕”的往事怎么下笔呢?“多少事,欲说还休。”真是“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不写也罢。可是编辑恳切请我写”回忆录,怎好再次婉拒呢?这时,我想起司马迁说过:“故述往事,思来者。”《太史公自序》我绝不是和司马迁相提并论,个人的往事,没有什么值得回首的,顶多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大海不拒细流,回顾过去是为了未来,鉴往知来也。我这个人“命途’经历了不少曲折坎坷的道路,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一些经验教训对后来者不是一点也没有参考意义,于是回首往事,执笔写来,或略或详,因人因事而异,不限于个人往事,更非纯粹自传,故称《往事回首录》。
-
明争暗斗(美)安东尼·亚瑟(Anthony Arthur)著;苗华建译《明争暗斗:百年文坛的八对冤家》是一个近距离观察的平台,从中可以看到文学圣殿里一些赫赫有名的成员之间相互的讥诮、藐视、侮辱、语言攻击,以及其他各种各样尖刻的评论。一艘潜水艇最致命的敌人是另一艘潜水艇。一些我们最出色的作家曾熟练地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武器——智慧、幽默、讽刺、谩骂等等,尽全力去击败他们的同行。安东尼·亚瑟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并讲授这些作家的著作,在这8篇有关著名作家之间争论的文章里,安东尼·亚瑟得以生动地将这些夙争描述成强烈个性之间的冲突。他不是仅仅停留在漫谈的层面上,而是深入挖掘导致争论的原因,以及作家不同个性之间的自然排斥力。读起来很象是一个短篇小说集,每个作家都象是他们自己笔下最好的人物,说着最好的台词。这些伟大的作家实际上是一帮喜爱争吵的人,这些有关争论的真实故事肯定能带给读者启迪和娱乐,即使是最有鉴赏能力的文学爱好者。
-
世界文学与20世纪浙江作家王福和主编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浙江作家群的崛起是一道迷人的风景线。与这道风景线丝丝相连的则是外国文学的影响.这批浙江作家是人所共知的,因为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程中,他们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少了他们,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就会逊色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讲,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是对浙江作家群的研究。但多年来,人们往往是通过20世纪的中国文学才了解到浙江文学,进而了解20世纪浙江作家的。而该书则以区域文学作为切入点,将活跃在20世纪中国文坛的浙江籍作家抽取出来,单独放到世界文学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试图进行比较视域下的新的解读和新的诠释,无论结果如何,这都将是一次可喜的尝试。
-
中国历代名人故事绘画丛书·李白李牧泉 编文,衣晓白,张美东 等绘画为使青少年吸取丰富的历史智慧,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联系起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我们编辑出版了“中国历代名人故事绘画丛书”,用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形式,将这些历代名人介绍给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相信厉害有一定会喜爱。李白,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本书以简明的文字和生动的彩画,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事迹,着重展现了他诗歌中洋溢的时代豪情;对当时腐败政治的尖锐批判,表现了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讴歌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善于描绘祖国壮丽河山和自然景色,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诗歌创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巨大影响。
-
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肖像宋炳辉 编著贾植芳先生是名闻海内外的文化大师,集作家、学者、翻译家和教授于一身。在他命运多舛、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为了真理和正义,他曾经四次入狱,身陷囹圄二十四载;为了保家卫国,拯救身处水火之中的中国人民,他曾投笔从戎,拖着瘦弱之躯走上抗日前线;为了培育英才,在人生的晚年,他孜孜不倦,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贾先生的一生是一本人生的教科书,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动力。在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一向以弘扬精神、传承文明为己任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了这本《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肖像——贾植芳画传》,这表达了出版方对贾先生的一份崇敬之情,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够从先生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启发,薪火相传,继承精神。《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肖像:贾植芳画传》详尽记载了贾植芳先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的一生:从童年生活到后来的远赴东京求学,从抗日战争的戎马生涯至狱里狱外、平反复出,一直到贾植芳晚年所作的人生回顾和历史反思。在朴实无华的文字旁边,配以一帧帧照片。每张照片背后都承载着一段能够被书写出来的故事。贾植芳曾经有过的辗转彷徨、孤寂苦闷以及希冀梦想一并铺展于眼前。在贾先生的12个人生阶段开篇,编著者都引用贾植芳著作(如《致胡风》、《狱里狱外》、《且说说我自己》等)中的一小段话作为题记,这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贾先生在那一段时期的生活遭遇和真实心境。
-
无可大师姚尚友著本书主要描写明末清初四大思想家之一、桐城文派先驱者、复社首领之一方以智{密之}由风流文士、思想家、科学家,最后成为一代高僧的人生历程与命运轨迹。全书共18章、近五十万字。 17世纪前后的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桐城文子方以智与方氏家族集团在其家乡白鹿山庄虽偏安一隅,但心忧天下,于是演绎了一部令人可歌可泣、可敬可佩的历史与故事。首先是文学家的方以智,风流无比。他才气横溢,与侯方域、冒襄、陈贞慧并称“金陵四公子”,与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卞玉京等在秦淮河畔演绎了动人的才子佳人的佳话。主要作笔在方氏本人和柳如是、钱谦益的关系;与卞玉京的私情;为董小宛作媒,与冒襄的友情,以及媚香楼上演的恩怨故事;其次是科学家的方以智,他首倡西学东渐,在 “中国老了,要向西方讨经”的思想指导下,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物理学著作《物理小识》,在中国科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再次是哲学家的方以智,他倡导“三教合一”,即将儒、道、释融为一体,是十七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集大成的人物;第四是佛界高僧的方以智,他亦庄亦谐,主张僧俗合流。第五是政治家的方以智,他长袖善舞,以东林后嗣、复社著名首领的身分,在政坛上为拯救大明江山曾经不遗余力,在崇祯帝、弘光帝、永历帝时期,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官职,亲身目睹了大明江山覆灭的悲情经历。 本书结构宏大,故事流畅;文笔优美,词语洗练;既具文化品位、又有美学意味。是一部比较优雅的新历史小说。
-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俄)Т.И.安德洛诺娃编;程海,王邻孟译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艺术心灵驿站(法)洛尔·缪拉(Laure Murat)著;马振骋译本书记录了白朗希大夫疯人院的百年孤独与凄凉,全书共分三部分。内容有:埃斯普里·白朗希 浪漫派一代与“精神治疗”;埃米尔·白朗希 在第二帝国的床头;埃米尔·白朗希 艺术与法律。
-
贾平凹透视丹萌著作者与贾平凹曾经行影相随,作者与贾平凹也相好多年。来自商州贾平凹的故事是鲜为人知的,于是作者便用它的眼光透视了一下贾平凹。故事是真实的,言语是朴素的,然而贾平凹的曾经、现在与将来的人生,确是难以预测……作者简介:何丹萌,笔名丹萌。1956年2月22日生,陕西商洛洛南县人。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写有小说、散文和戏剧作品百余万字,出版《有了苦不要说》散文集等。曾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先供职于陕西省艺术馆。目录:引子第一章:从平娃到平凹第二章:贾门韩氏女第三章:行学与吊孝第四章:过年·贾氏十兄弟第五章:处女作引出两个老师第六章:漫步在商州山地第六章:“我的目标是奥林匹克”第八章:患病十年第九章:《废都》与婚变第十章:新家第十一章:朋友第十二章:书画第十三章:奇石与古玩第十四章:八任“贾办主任”第十五章:关于评论第十六章:落选茅盾文学奖与中国作协副主席第十七章:写作者是永远的快乐
-
萧红自述萧红著;李辉主编这是一套与“大象人物聚焦书系”颇为不同的丛书。在“聚焦书系”中,被描述的人物是一个客观的对象,任由作者采取各自的立场和眼光来凝视,来扫描,然后用一种较为自由的试为叙述。在这样的情形中,作者的主观色彩,不可避免地决定着叙述角色和叙述语言,于是,他所聚焦的人物,常常可能是他心中的“那一个”对象,而非人物的全部真实。加上丛书的篇幅所限,一个被描述人物的一生,他的丰富而多有变化的方方面面,远不能详尽地呈现出来。如今,“大象人物自述文丛”将弥补这样的缺憾。在这个系列中,所选择的人物,不再是被他人聚焦扫描的对象,而是一个叙述的主角,向读者讲述自己的人生。与“聚焦书系”相比,它也许更让读者感到亲切。因为,它既可以当作个人化的历史读本,也可以成为教科书之外更有价值的文化读本。这些年来,自传 与回忆录的写作再也不是个别人的专利,更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危途。每个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不管他遭遇过何种命运,只要愿意,他就可以拿起笔,记录自己经历的一切,为历史留下他那一份见证。无疑,当大量的自传与回忆录相继问世的时候,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便会渐渐立体起来。“大象人物自述文丛”将以自己的方式加入到这样一个历史回顾的行列。“大象人物自述文丛”所选择的人物,将率先由文化界开始,然后渐渐向其他领域拓展,争取能以多年的努力,与“大象人物聚焦书系”一起,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尽可能地集中展现各界人士的人生轨迹和精神世界。《萧红自述》是一本萧红的散文、小说和诗歌作品集。收集了感情的碎片、过夜、初冬、后花园、老主人和小主人、广告员的梦想、度日、当铺、十三天、最后一个星期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