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说不尽的红楼梦胡德平著本书作者胡德平先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从事民族学、史学研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从事中国民营经济的研究和领导工作,迄今15年矣。胡先生青少年时期,耳濡目染,深受家庭影响,眼界开阔,思维雄迈。本书为作者20年前一偶然机会涉足“红学”,与一批“民间”奇古之人考证出了曹雪芹晚年生活和写作《红楼梦》的所在地是在香山正白旗三十九号老屋,并揭示了曹雪芹在此地八旗军营中是怎样完成《红楼梦》创作的。作者自1980年结识了三十九号屋的主人后开始致力于红学的研究,他曾奔走于北京香山一带,从曹雪芹的家世、生活经历、以及《红楼梦》中的情节出发,结合香山地区的风土人情、八旗掌故和香山周围的景物、民俗并经过大量的民间访问,查寻有关清史档案、地理方志、红学典籍等,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揭示了曹雪芹写作的现实生活背景。由此立一家之言,开辟曹雪芹研究新风。由于作者在学术考证之中运用了非物质文化及相关物证,进行调研写作,并提倡“红学”界争鸣不争霸的观念。虽然自成一体,但颇受争议,已历二十余载。人称“红学史九大公案之一”。本书还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角度去探究曹氏家族的生活时代——即清王朝康、雍、乾统治时期的社会思潮,特别是雍正提倡的“合儒、释、道三教为一”的哲学思想及相应的王朝统治术,深入地揭示了《红楼梦》成书的社会文化思潮及其哲理内蕴。二十年过去,现已有民营企业开始重新修复南京江宁织造署之举。作者遂又重新编著此书。该书又增添若干重要史料和新的观点,其思维深度和高度定会令人刮目相看。将红学学术与当今经济社会相结合,联系香山故老与经典著作。可谓融会贯通,进入又一境界,蔚然大家风范,此书能使读者了解《红楼梦》背后的更多故事。
-
远行以后钱理群1936年鲁迅开始远行时,人们最初面对他的背影,首先认定的,他是一位“青年的导师”,一位“被压迫民族与民众的代言人”。胡愈之的一篇文章的观点是可以代表左翼知识分子与日趋左倾的青年对鲁迅的体认的:“真正的伟大的民族作家,一定是被压迫的人民大众的代言者。从整个中国文学史看来,能够深刻地理解人民大众的痛苦和要求,能够真正表现一个伟大的民族的喜怒哀乐,而且能够代表着他们,向一切民族敌人,作不断的抗议和思想斗争的,这样的民族作家,除了鲁迅先生,几乎再找不出第二个。”邹韬奋的一篇文章则强调,鲁迅是“民众心坎里公认的领袖,不是借权势威胁可以得到的,不是借强制造作可以得到的,是由于永远刚毅不屈不挠的为大众斗争的事实所感应的”。——这或许是历史派定给鲁迅的一个角色吧。但“导师”、“领袖”与“代表”这类称号却是鲁迅自己所一再拒绝的。他同样看得很透:“一变‘名人’,‘自己’就没有了。”鲁迅早就向许广平诉过苦:“我好像也已经成了偶像了,记得先前有几个学生……(对我)说道:你不是你自己的了,许多青年等着听你的话!我曾为之吃惊,心里想,我成了大家的公物,那是不得了的,我不愿意。还不如倒下去,舒服得多。”现在鲁迅真的“倒下”而且远行了,但人们依然将他作为“大家的公物”,而无人顾及他自己是否“愿意”…………
-
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萧相恺编本书首先牵涉到的便是小说的概念和小说的起源问题。分为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代、清代六部分。
-
苏东坡传林语堂 著林语堂长期生活在国外,精通多国语言,除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播外,他还是一位语言学家。他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提倡“幽默”“闲适”的性灵文学,影响至今。
-
懒寻旧梦录夏衍著本书的书名取自李一氓送给作者的对联:“从前心事都休,懒寻旧梦;肯把壮怀消了,作个闲人。”作者看到过亚洲第一顶王冠的落地,卷进过五四运动的狂澜,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作者又亲眼看到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本书是作者经过回忆和反思写下的,经受过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可供后人参考。
-
齐人物论庄周著《齐人物论》是周泽雄、周实和我于上世纪末的一次偶然兴到的笔墨游戏,因此在《书屋》杂志连载和单行本初版问世时,我们决定署一个伪托古人的游戏性笔名——庄周,本意在于“逃名”,而非为了“沽名”和“射利”——任何心智健全者都看得出来。为了“将游戏进行到底”,增补本的作者署名,仍像书名一样保持不变。《齐人物论》是周泽雄、周实和我于上世纪末的一次偶然兴到的笔墨游戏,因此在《书屋》杂志连载和单行本初版问世时,我们决定署一个伪托古人的游戏性笔名——庄周,本意在于“逃名”,而非为了“沽名”和“射利”——任何心智健全者都看得出来。为了“将游戏进行到底”,增补本的作者署名,仍像书名一样保持不变。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见。这是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崭新思考和审视,又是一种传统的回归。作者好破一切条条框框,完全不考虑其他因素,只从个人感受出发,从文学的世界度量衡出发。其观点鲜明,行文直率。指要害发掘极深,作结论用语极辣,堪称“锋利的手术刀”。有趣味的是《齐人物论》。讲句实在话,我是很喜欢《齐人物论》的。它举重若轻,生动活泼,不虚饰,不回避,不媚俗,不以权威自居,但又坚信自己的判断,只说自己想说的话,而且说得那么漂亮,那么独特。阅读如此活色生香的评论,本身就是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读到会心处常常暗地里叫声好,读到痛心处又不禁黯然神伤。我认为,《齐人物论》不仅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话的长处,也吸收了西方文论的长处,《齐人物论》是对个性化批评的一次颇具开创意义的成功尝试。文学的真正进步是个人化。
-
红尘佛道觅辋川谭朝炎著本书将王维分别放置于儒、道、释三大文化背景下进行哲学、美学的考察探究,清理王维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发展的轨迹,探寻王维山水田园诗审美境界的获得,从而揭示主体性如何贯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的。本书还从西方的符号学理论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角度对王维作了中西文化的对应诠释,给读者提供了若干有益的启示。本书文笔流畅、语言优美、寓理性思辨与审美体验于一体,具有相当的思考深度和创见。\t\t\t\t
-
昨日的世界(奥)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著;舒昌善[等]译茨威格在诗、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等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而本书显著之处有对适逢人类动荡不安的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文化名人心灵的细致描摹,对人类历史和故乡旧友的深情缅怀与追忆逝水年华的隽永文学相得益彰,对各种匪夷所思的人生遭际和被常识掩盖下的历史细微深处的大胆揭露,对和平、理性、人道的急切渴望和面对人类疯狂战争的刺痛心扉和恐惧。斯蒂芬·茨威格(SreranZweig,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扰太人家庭。主要作品有《三大师传》《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心灵的焦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入的回忆》等。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作者以饱满真挚的感情、平实顺畅的文字叙述了他所认识的特定时期的各种人物,他亲身经历的社会政治事件,他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感受,记录了当时欧洲从一战前夜到二战欧洲危局的社会现实,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
-
王尔德狱中记(英)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著;孙宜学译一个诗人灵魂的呢喃,一个唯美主义者最后的呼喊,一部在全球销售超过2000万册的书集集。王尔德的喜剧百年之后仍然逗得伦郭的观众哄堂大笑。他的妙语名言仍然频频被引用,令人会心微笑,并不觉得过时。百年以来,他的传记不断出现,引领好奇的读者从都柏林追到牛津,从伦敦到巴黎,去重游这位爱尔兰奇才的真幻世界。这位自称“除了天才就一无所有的爱尔兰的绿孔雀”,在狱中搓完粗麻绳,以泪洗面给自己的同性恋密友道格拉斯写这封长信的时候,还恍惚置身于鲜花与掌声、机智的谈吐与百合花的清香中。他曾遍尝人间的鲜果,曾自由或自以为自由地飞翔在精神的天堂,现在他才知道自己的天才同样可以给自己带来精神的地狱。读这样的作品,带给人们的也许并不是对他天才的激赏,而是对一位真正天才同情,以及对命运女神喜怒无常本性的更深一层的理解。
-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婚恋与创作闵建国著《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婚恋与创作》包括:鲁迅的婚恋在其创作中的投影与折射、郭沫若的婚恋在其作品中的映照与超越、胡适的婚恋感应与诗歌创作、李金发的诗歌与恋情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