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走近名作家涂光群主编本书介绍了名作家的思想、情感,以及由思想、情感和环境所催生的他们的事业、婚姻、家庭、友情……,看他们怎样做人和做事,看他们的欢乐和悲苦。
-
词学的辉煌钟振振编本书内容包括:短笛之旅、学者,首先是革命者、壮怀激烈忆当年、漫画立人、一个宠辱不惊的人、文如其人,名如其人等。
-
海因里希·海涅传(德)弗里茨·约·拉达茨(Fritz J.Raddatz)著;胡其鼎译他是温柔的憎恨者,爱慕着的嫉妒者,天生的撒谎者——他是一位诗人:海因里希·海涅。德国人从未宽恕过他,因为最美丽的诗歌偏偏要归功于他。他同百万富翁罗特席尔德亲如一家,跟马克思结交为友,遭梅特涅的迫害;他在法国受称赞,在德国受诽谤,在世时不算很成功,在巴黎临终前又生谣言,葬在蒙马特尔公墓后便有传奇。他的生平也是他的传奇,甚至是虚构。伪造的出生日期,杜撰的他的妻子的姓名,直至从未有过的用以威胁人的回忆录。他的诗艺,是歌德以后最富意义的,在德语里后无来者。为了他的诗艺,他筛掉人世。人世是敌人,这个一生受诽谤的犹太人的敌人,也是这位艺术家的敌人,他的令人惊讶的现代性恰恰在于他是他本人的惟一尺度,不对任何思想、信仰、组织,而只对艺术负责,甚至他的恋爱之苦也是艺术方法。海涅传记的诸驿站也是他的诗艺之旅的诸驿站。不论《哈尔茨山游记》还是《冬日童话》,他都要留下足迹。
-
加西亚·马尔克斯朱景冬著本书是《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学生读本》之一,深刻揭示了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位杰出人才的成长过程、成功经验和巨大贡献,他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探美求真、自强不息、勇于献身的远大理想、高尚人格和创造精神,对我国青少年具有普遍的启迪教育作用,也会激励更多的人立志摘取诺贝尔奖的璀璨明珠。 这套书首批推出14种,分和平奖、科学奖、文学奖得主三个小系列,其中科学奖占的比例较大,有学生十分喜爱的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李政道、丁肇中、玻尔、海森伯等。作者以通俗的写法、生动活泼的语言,向青年学生讲述了这些杰出人物刻苦学习、奋斗拼搏、塑造成功人生的故事。这套书得到了我国一些著名教育家、著名中学校长的关注和支持。 “青少年朋友从这些巨人的足迹中,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顺利与磨难,懂得应该如何对待人生,如何正确地设计自己,塑造自我,把握未来。”
-
中国国外获奖作家作品集陈丹燕著本书收集获奖作家的评奖资料和获奖的性质等,并请文学评论家对作家的获奖作品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进行评价。所有这些做法,都是十分合理的,十分有意义的。首次整体披露中国作家在国外获奖情况,评论家首次以全新的视角、现实的思考剖析作家获奖作品及其整体创作。《九生》通过一个女孩三三的成长经历向人们讲述了中国1969年秋天到“四人帮”倒台的1979年的这段历史。《玻璃做的夏天》则描写了一个青春期女孩对爱情的朦胧的尝试过程。
-
索尔仁尼琴张晓强著本书是《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学生读本》之一,深刻揭示了索尔仁尼琴这位杰出人才的成长过程、成功经验和巨大贡献,他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探美求真、自强不息、勇于献身的远大理想、高尚人格和创造精神,对我国青少年具有普遍的启迪教育作用,也会激励更多的人立志摘取诺贝尔奖的璀璨明珠。 这套书首批推出14种,分和平奖、科学奖、文学奖得主三个小系列,其中科学奖占的比例较大,有学生十分喜爱的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李政道、丁肇中、玻尔、海森伯等。作者以通俗的写法、生动活泼的语言,向青年学生讲述了这些杰出人物刻苦学习、奋斗拼搏、塑造成功人生的故事。这套书得到了我国一些著名教育家、著名中学校长的关注和支持。 “青少年朋友从这些巨人的足迹中,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顺利与磨难,懂得应该如何对待人生,如何正确地设计自己,塑造自我,把握未来。”
-
郭沫若留日十年武继平著《郭沫若留日十年(1914-1924)》内容上由以下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郭沫若十年留日生活的还原,其方法是具有时空厚度的实证。对于自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特设预科到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直至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的十年岁月,作者运用从实地考察中获得的第一手史料和发掘的原始书简资料,首次确定了郭沫若留学九州帝国大学时期的生活时间及场所。特别是在对福冈时期的生活还原以及证实其经济上的贫困与文学的关联这两点上,我认为是对过去的郭沫若传记研究的重要补缀,不妨说它为今后郭沫若研究的发展铺下了坚实而重要的基石。我个人认为,本书最大的学术价值就在这里。《郭沫若留日十年(1914-1924)》第二部分是研讨留日时期郭沫若文学的论文。我想把它们看做基于传记史实考证的对郭沫若早期文学的重读。郭沫若于福冈留学时期向诗坛推出了《女神》这部诗集,并以此被视为五四时期最富有叛逆精神的诗人和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过去的研究可以说全都是按这条线进行的。然而武继平博士却另辟蹊径,以同一时期创作但却未收入《女神》的佚诗佚作及书简等第一手史料为依据,大胆对过去的定说提出质疑,并指出《女神》这部诗集的创作并非与五四运动有直接的联系,《女神》创作时期的郭沫若身上并存着两种相互矛盾的人格倾向。一种是过去几乎所有的论者所指出的叛逆的浪漫主义倾向,另一种是与其相对的、易向现实进行妥协的倾向。可以说在此为如何正确理解郭沫若文学及人物形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郭沫若留日十年(1914-1924)》第三大部分论及留日时期郭沫若的思想。过去的研究大多只强调郭沫若早期思想中接受泛神论影响这一侧面,而本书却指出,郭沫若的这种泛神论其实是糅合东西方泛神主义思想为一体的产物,它具有郭沫若独特的个性。此外本书还指出留日时期郭沫若的思想中可以窥见一种对中国传统儒学的强烈倾倒和认同。而且,郭沫若当时所主张的“个性主义”及“自我的发展”等概念的实体,实际上以看重集团意识超过看重个人意识的传统儒学为内涵。武继平博士的这些研究成果,每一项都是导入整体把握郭沫若人物形象的新视角而获得的,他提出的观点必将使得今后的郭沫若研究更加具有力度和厚度。总而言之,本书是作者立足于实地考察和新资料发掘,以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从生活、文学、思想三个视角对留日时期郭沫若的总体性把握。尤其是第一部分,堪称出色的传记研究成果。作者利用了其他中国国内郭沫若研究者不具备的、旅居福冈的地利优势,根据大量的实地考察写成了这本书。我想,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关露啊关露丁言昭编选在中国,女性自觉投身文学创作并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社会文化流通一部分的历史是短暂的。虽然历史上曾陆续出现过卓主文君、班婕好、蔡文姬、李清照一类才女写作,虽然晚清革命家秋瑾已经在她的作品中渗透了强烈的女性意识,成为由古代女性写作向现代女性写作过渡的先驱,但女性作家作为群体出现还是在狂飙突进的五四时期。在这场被喻为中国文艺复兴的新文化运动中,繁星璀璨般地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
-
痛菊奈何霜杜芳琴著本书揭示了18世纪前期江南一带底层文化人性别关系的复杂态势—才子凝视下的才女写作如何在有限的抵抗中共谋并复制着父权文化,从而破除了沿袭已久的、浪漫的才子一佳人(才女)的想象和神话。
-
醉里挑灯看剑王春庭著辛弃疾自小受祖父和业师爱国思想的影响,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聚义抗金,智擒叛徒,历经艰险南归。南归后,他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他自青年时期就始终怀抱收复中原的大志,虽然在宦海中三起三落,仍然不改初衷,情绪高昂,直到晚年,仍抱恢复之志。本书对辛弃疾与范成大、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