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林语堂的才情人生陈亚联 编《飞扬与落寞:林语堂的才情人生》适合中美文化交流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现代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幽默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小资情调”之拥护者或反对者,大中小学生等阅读。他相信“半半哲学”,“看破浮生过牛,半之受用无边。……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覆,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昧,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学相参,会占便宜只半”。他希望实现“我个人的梦”:“换上便服,带一渔竿,……到一世外桃源,暂作葛天遗民,……”他就是幽默大师林语堂。
-
作家的故事李尚飞暂缺简介...
-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王琦珍 著江西诗派一直是文学史研究中存在较大争议的课题。在“文革”以前的各种文学中,对江西诗派大多评价不高,有的甚至贬多于褒。这中间的原因的复杂的。既与南宋以来聚讼纷挐的唐宋诗之争有关。学术界所持的基本观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了清代学者尤其是纪昀和洪舒、洪班兄弟的影响。更加上从“政治标准第一”的观念出发,对黄庭坚“诗非怒邻骂座之为”的说法不满,江西诗派的诗歌被简单地当成了形式主义的作品,受不到公正的对待,以致很少有人对它们进行认真的、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研究与评价。 我对江西诗派的研究,始于一九八七年。或许是黄庭坚和江西诗派中有多位作家为江西籍贯的缘故,我所做的研究工作从一开始,就比较多注重于地缘关系和文学世家间的关系等方面,与上述各位专家的研究,视角有些不大一样。本书即以此为基础,诗图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对江西诗派的形成和宋诗演变的轨迹,以期对江西诗派的研究有所补充和拓展。
-
小说名家吴趼人任百强本书分为“辛酸的童年和少年”、“走进江南制造局”、“在小报丛采风与反思”、“投身反美拒约波涛”、“新儒家的理想国”、“永远的吴趼人”12部分,叙说了吴趼人的生平。
-
勃客郑渊洁郑渊洁童话大王成人版,三个月150万读者点击。并收录郑氏父子对话录、谈话录和脱口秀。 郑渊洁,1955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一个低级军官家庭。其父原籍山西浮山。其母原籍浙江绍兴。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医生。度过小学四年级,曾经被学校开除。服过5年兵役。在工厂看过5年水泵。最高学历证书为汽车驾驶执照(大货)。无党派。1977年选择用母语写作作为谋生手段。《童话大王》是全部刊登他一个人作品的半月刊,创刊21年总印数过亿册。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是他笔下的人物。...
-
歌德童一秋 编歌德,1749年2月28日诞生在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市,1765年遵父命人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因对法律毫无兴趣,于是转向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学习与研究。1768至1770年,他因病在家。之后转学斯特拉斯大学继续研究。1768到8月获得该校博士学位,1774年完成《少年维特之烦恼》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1832年3月22日病逝。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民族诗人、德国文学史上的泰斗、闻名世界的大作家。他是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德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在欧洲文史上他是有名的长寿文学家之一,活了83岁。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戏剧和小说,继承和发展了德国文学的成果,把德国文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高峰,为以后德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歌德还是一位勤奋的多才多艺的学者、艺术家和科学家,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艺术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均卓有建树。
-
吴宓日记续编吴宓 著,吴学昭 整理注释《吴宓日记续编:1967—1968(第8册)》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1949年,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吴宓,在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嬗变之际,选择了留在中国大陆,理由很简单:他不能离开这块对他来说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中国文化植根所在的土地。吴宓先生于解放前两周西飞四川,此后在西南二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他的际遇跌宕起伏。既得到当局的礼遇,也备受运动的摧残,他忠实记录自己每日的所思所行所见所闻,直至因“宁肯杀头,也不批孔”而被打成“反革命”,最后含恨以终。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个人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
-
吴宓日记续编吴宓 著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1949年,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吴宓,在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嬗变之际,选择了留在中国大陆,理由很简单:他不能离开这块对他来说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中国文化植根所在的土地。吴宓先生于解放前两周西飞四川,此后在西南二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他的际遇跌宕起伏。既得到当局的礼遇,也备受运动的摧残,他忠实记录自己每日的所思所行所见所闻,直至因“宁肯杀头,也不批孔”而被打成“反革命”,最后含恨以终。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个人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
-
吴宓日记续编吴宓 著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记述他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1949年,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吴宓,在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嬗变之际,选择了留在中国大陆,理由很简单:他不能离开这块对他来说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中国文化植根所在的土地。吴宓先生于解放前两周西飞四川,此后在西南二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他的际遇跌宕起伏。既得到当局的礼遇,也备受运动的摧残,他忠实记录自己每日的所思所行所见所闻,直至因“宁肯杀头,也不批孔”而被打成“反革命”,最后含恨以终。这是一部以生命实践个人文化理想的记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
-
臧克家论/文学史系列章亚昕本书是望岳文库,文学史系列中的一本。本书系统介绍了诗人臧克家的生活、思想和个性,对其诗歌的艺术个性、艺术技巧及风格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工作。 这是一本“还愿”的书。从1983年开始,为了研究臧克家,作者曾多次登门向诗人讨教。诗人的热情鼓励与多方面的帮助,使作者终生难忘。1984年见到本书初稿的提要,表现出相当的期待。2005年为臧克家诞辰百年,笔者对本书重新进行了修改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