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三毛画传白帝三毛以其特立独行的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她笔下色彩缤纷的异国情调,字里行间的爱心,以及文中时刻迸发出的诙谐、机智,无一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她最后令人不解的离世,给热爱她的人们留下一个谜。去年是三毛告别红尘十五周年。陈家首度开口披露三毛生前身后事,包括她自杀的真正原因、生前与王洛宾恋情事件的真相、三毛与荷西分手后曾有的短暂婚史,以及首次公开其数百幅珍藏图片……<br>
-
阿赫玛托娃传汪剑钊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是一名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的在读大学生,从校图书馆借到了一本索柯洛夫主编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俄罗斯诗歌》。于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了阿赫玛托娃和"白银时代"其他诗人的作品。此前,我所知道的俄罗斯诗人,大约只有普希金、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马雅可夫斯基等为数甚少的几个人,也根本不知道存在着所谓"白银时代"、"阿克梅主义"那样的专有名词。当时,仅凭对阿赫玛托娃的一小部分抒情诗的阅读,我就已折服于她那清丽的诗句、幽婉的情感和出色的想象力。后来,我考上了飞白先生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外国诗歌史,这就有了进一步深入研究阿赫玛托娃和"白银时代"诗歌的可能性。攻读学位期间,我试译了一部分那个时代诗人的作品。若干年以后,我对它们作了局部性的修改,结集为《俄国象征派诗选》和《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分别交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和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自一九八八年以后,我虽说经历了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等身份的变更和在杭州、宁波、武汉与北京等地之间的迁移,对诗歌的爱好以及对阿赫玛托娃的崇敬却一直保留在内心深处。
-
苏东坡大传李一冰被林语堂先生赞叹为“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书、画俱佳。他的人格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的精神,闪耀在中国千年的历史星空。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还被誉为“第一千年世界历史的12位英雄之一”。作者李一冰先生是台湾当代著名的苏东坡研究者,他以苏东坡的诗词为主线,参照其他各种文献资料,用生动写实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东坡充满传奇的一生和不平凡的际遇,使“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大才子”苏东坡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
屈原新论郭杰暂缺简介...
-
文学大师的成才故事陈海燕,苏婷,张公善 编著《文学大师的成才故事》讲述了36位中外文学大师求学、成才、成功的不平凡经历,分析和揭示了大师们的成功之道,总结和提炼了大师们成才的启示与“秘诀”,以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朋友顺利地走向成才、成功之路。书中的每个故事单元设有金色档案、成才故事、成才启示、经典作品、大师名言、考一考你等多个栏目,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融思想性、艺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是对青少年进行成长教育、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理想读本。《文学大师的成才故事》是世界名人成才故事与启示丛书之一,是一本深受青少年读者、家长和老师们欢迎的传记类优秀图书,其根据青少年读者的阅读特点,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介绍了36位中外文学大师求学、成才、成功的不平凡经历,读者能从中看到每一位大师的成才轨迹,看到他们如何与艰难险阻搏斗,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能从中感受他们百折不回的顽强奋斗精神,获得激励和启示。每一单元里,不但有大师的肖像,还有精美的插图,文图并茂,非常适合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口味。
-
儒侠金庸传张建智 著本书以崭新的视角、清新流畅的文字,介绍了金庸曲折而丰富的经历。作者另辟蹊径以1949年为分水岭,将金庸个人命运的轨迹放置在时代巨变之中,融哲理于文采,叙述了许多金庸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及其所走过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
-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梁归智红学作为近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而独立门户成为专学整整第一百个年头,王国维正是在1904年发表了《〈红楼梦〉评论》,可以看作红学由玩笑之词而正式成“学”的一个标志。而无论从癸未说或甲申说甚至壬午说的立场,2004年也都可以看作曹雪芹仙逝第二百四十周年。由于2003年岁末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电视剧《红楼梦》演员“二十年再聚首”和科学教育频道《百家讲坛》的红学讲座以及影视频道电视剧《曹雪芹》的热播,还有作家出版社《红楼夺目红》等红学书籍的热销……本书是大连红学专家梁归智先生历时三载,为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所作的传记。该书以周汝昌的《红楼梦》研究为主线,记述传主生活行迹、研究著述、过从交游等重大事件。作者以一个红学专家的视角,勾勒周先生八十余载人生风雨,折射出一代学人的命运,展示近百年来红学研究的风云激荡。本书着力最多处,在于揭示周汝昌先生内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熔铸传统诗词、文论、书法、禅宗、戏曲、民俗,以彰显中华文化为终生之志的大家风范。这是红学专家梁归智先生历时三载,为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所作的传记。我国著名学者周汝昌,是承接新旧红学的代表人物,名重一时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书法家和诗人。他在燕京大学外文系求学期间发表《红楼梦》学术论文,引起大学者胡适的关注,两人结下了一段难得的红学因缘。周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于1953年出版,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被中央特调回北京工作。其后历经数次红学思想批判运动,始终坚守学术信念,在“文革”结束后,出版十几部红学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令海内外学界瞩目。本书以周汝昌的《红楼梦》研究为主线,记述传主生活行迹、研究著述、过从交游等重大事件。作者以一个红学专家的视角。勾勒周先生八十余载人生风雨,折射出一代学人的命运,展示近百年来红学研究的风云激荡。本书着力最多处,在于揭示周汝昌先生内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熔铸传统诗词、文论、书法、禅宗、戏曲、民俗,以彰显中华文化为终生之志的大家风范。
-
林语堂的才情人生陈亚联 编《飞扬与落寞:林语堂的才情人生》适合中美文化交流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现代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幽默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小资情调”之拥护者或反对者,大中小学生等阅读。他相信“半半哲学”,“看破浮生过牛,半之受用无边。……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覆,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昧,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学相参,会占便宜只半”。他希望实现“我个人的梦”:“换上便服,带一渔竿,……到一世外桃源,暂作葛天遗民,……”他就是幽默大师林语堂。
-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王琦珍 著江西诗派一直是文学史研究中存在较大争议的课题。在“文革”以前的各种文学中,对江西诗派大多评价不高,有的甚至贬多于褒。这中间的原因的复杂的。既与南宋以来聚讼纷挐的唐宋诗之争有关。学术界所持的基本观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了清代学者尤其是纪昀和洪舒、洪班兄弟的影响。更加上从“政治标准第一”的观念出发,对黄庭坚“诗非怒邻骂座之为”的说法不满,江西诗派的诗歌被简单地当成了形式主义的作品,受不到公正的对待,以致很少有人对它们进行认真的、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研究与评价。 我对江西诗派的研究,始于一九八七年。或许是黄庭坚和江西诗派中有多位作家为江西籍贯的缘故,我所做的研究工作从一开始,就比较多注重于地缘关系和文学世家间的关系等方面,与上述各位专家的研究,视角有些不大一样。本书即以此为基础,诗图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对江西诗派的形成和宋诗演变的轨迹,以期对江西诗派的研究有所补充和拓展。
-
小说名家吴趼人任百强本书分为“辛酸的童年和少年”、“走进江南制造局”、“在小报丛采风与反思”、“投身反美拒约波涛”、“新儒家的理想国”、“永远的吴趼人”12部分,叙说了吴趼人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