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一个真实的赛珍珠怡青编是一个貌美如花的绝色佳人,但她有轮廓分明的脸,有高挺尖圆的鼻,有深陷蓝色的眼,还有永远藏在眼底的淡淡哀伤……。“腹有诗书气自华”,她因内心而美丽,她因写作而美丽,她因灵气而美丽。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她为我们留下许多动人的文学经典,她被宾夕法尼亚大学评论为“最知名、最令人瞩目、最富争议”的中美文化“中介人”,她被尼克松总统视为“沟通东西文明的人桥”、“伟大的艺术家”、“敏感而富有同情心的人”……她那样地眷恋着中国,却在很长的时间里在中国受到“恶毒的待遇”。 她在一些中国人的眼中,曾是“美国反动文人”、“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急先锋”。她是美国公民,却成为一些美国人眼中“邪恶的亲共分子”,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曾下令对她展开秘密调查,谩骂、侮辱与恐吓从未中断过。她在爱情上曾受到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晚年甚至陷入哈瑞斯精心设计的“爱情陷阱”;她面对自己永远长不大的惟一女儿向上帝求援:“哦,上帝!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
捧得诺贝尔桂冠的10位文学女性陈春生她们的魅力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蕴。她们是与缪斯共舞的女人们,她们是永恒世界的美丽风景,她们给了我们最美好最纯粹最丰厚的一席情感与精神的盛宴。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对人生的不断求索,使她们成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无法抹去的美丽身影,她们的笔不是为她们自己工作着,而是为世界工作着,世界人民也因此永远记住了她们。本书是“成功女人修炼书系”中的一本,以史上10诺贝尔获奖女性作家的人生经验为切入点,讲述她们的奋斗史,介绍她们的文学成就,希望读者从中获取精神食粮的同时,也能够得到一丝审美的愉悦。
-
屈原孙侃 著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本书介绍了屈原的一生,包括他在官场的郁郁不得志和他在文学方面的创作成就,是一本全面了解屈原的好书。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非凡贡献是极其突出的。首先,屈原是第一个把艺术力量与人格力量全面而充分地融合起来的诗人,这一特点几乎体现在他的每一部诗篇之中。可以说,屈原的爱国主义热情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他那反复表述的如何使国家富强的政治主张也是一种进步思想。因此,屈原饱浸在诗作中的个人追求和赤胆忠心,能够成为感召人们为历史进展而斗争的精神力量。其次,屈原的楚辞诗篇,对《诗经》之后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艺术的进一步成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在创作中,不仅吸收了流行于楚国的民间歌谣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对《诗经》以来的诗歌样式,在结构、篇幅上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索,使之既达到构思精密、层层深入,又表现得篇幅宏伟、洋洋洒洒,在抒情言志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显著的开拓。不难设想,没有这一番创新发展,就无法在诗作中体现屈原伟大的思想和精神,就不可能诞生《离骚》《天问》之类的鸿篇巨制。
-
奉贤历史文化名人张志弟暂缺简介...
-
梁实秋的初恋和黄昏恋窦应泰《梁实秋的初恋和黄昏恋》是“长篇纪实文学系列丛书”之一,该书系以介绍名人背后的女性故事为主。这些作品全面、系统的揭示了上述人文大师鲜为人知的另面生活,并在其中穿插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人物生活的社会背景,以生动、真实、细腻的笔触,充分展现了名人的丰富的女性世界——母亲、爱人、红粉知己、朋友。这些女性虽然出身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但她们与名人或结为夫妇,执手一生;或相爱相知,终生陌路,却爱恋一世,结下深厚情谊。这些女性,在让人们感到亲切的同时,也让人们为她们动人的故事,高尚的情操,为她们不平凡的生活经历深深感叹!
-
郑振铎日记全编郑振铎郑振铎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文学史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文献学家、艺术史家、考古学家、编辑出版家和藏书家。他对我国文化学术事业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五四”以后以鲁迅为旗帜的进步文化界少数几位“全才”式的大师之一。他又是一位卓越的文坛领袖和社会活动家。《郑振铎日记全编》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由郑振铎研究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陈福康编著,整理历时二十多年。
-
曹雪芹李建树 著《世界名人传记丛书》精心选取了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思想教育领域对人类文明进程有影响的31位世界名人,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经历、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丛书从青少年的阅读特点精心构架与设计了“名言录”、“名篇佳句赏析”、“年表”等一系列的知识板块,并且配有翔实的历史图片、丰富的知识链接,使图书更具有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代文学奇才曹雪芹与不朽名著《红楼梦》之间的旷世奇缘和种种谜团将被现代人重新解读。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所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红楼梦》这一绝世之作。本书为“世界名人传记丛书”中的一本,为你详述个中事情始末,给你还原一个真真切切、命运坎坷的曹雪芹。本书语言通俗流畅,可供青少年读者了解曹雪芹其人及《红楼梦》著述始末之参考。
-
杜甫段炳昌 著朋友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得更远,本书为“世界名人传记丛书”中的一本,将向你介绍的是唐朝伟大诗人杜甫。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祸乱迭起的时代,他的一生是悲惨的,他经历了无数的艰难与痛苦,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政治挫折、逃亡、贫穷、饥饿、疾病、儿女夭折、兄弟离散,所有这些都使杜甫的肉体和精神长期受到煎熬和磨难。正是这一生遭受的灾患和痛苦,成就了杜甫,他把所有的痛苦和思考,在心中进行体验、咀嚼、思考、提炼,变成了一篇篇动人的诗篇。杜甫,字子美,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
傅雷家书傅敏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已收录于《傅雷文集》。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为了纪念父亲诞辰九十五周年,母亲诞辰九十周年,《傅雷全集》、《傅雷译文全集》和《傅雷著作全集》即将面世;在整理文稿的过程中,重编了《傅雷家书》,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同时出版。原三联版《傅雷家书》的编排是以日期为准,然而不少书信很长,往往是数日陆续写就;现在书信的编排以邮寄日期为准。这样,选编了家信二百通:父亲信一百六十一通,母亲信三十九通。中文信分别为一百三十八通和三十八通,其余为英法文信,由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翻译。与原三联版《傅雷家书》比较,除了调整和改正误植之处外,新增家信三十四通:父亲信十一通,母亲信二十三通。补充内容的信六十五通:父亲信五十六通,母亲信九通。并以残存的六通哥哥家信为前言,楼适夷先生文章为代跋。全书文中注释为编者所加;方括号内的注解,为全圣华教授或编者的译注。编辑推荐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博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范用
-
汪曾祺汪凌随着作者的旅程,我们也一同来到了汪曾祺的故乡——高迪。在这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寻求汪曾祺,这个被评论者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文化根源。<br>《汪曾祺:废墟上一抹传统的残阳》一书将重点放在汪曾祺的大学时代、反右时期的下放生活、样板戏年代的沉浮岁月上,通过对这三个时期传主历史活动的简短回顾,将传主的文学作品、学者的评论以及作者的个人理解融合在一起,简析汪曾祺的兴趣爱好、为文处世,剖析汪曾祺身上的儒释道思想,道明这“一抹传统的残阳”在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下如何的出世与入世。此外,对汪曾祺和沈从文在为人和为人方面的分析比较,汪曾祺在“文革”期间与江青的关系,都是本书值得一读的亮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