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届
-
山东集中营[美] 朗顿·基尔凯 著;程龙 译《山东集中营》是作者朗顿·基尔凯在集中营时所作日记的基础上做的全面整理,内容详细,具体到当年在集中营的饮食、日常生活、房屋医院建设、管理方式的改变等,也有详的红十字会对集中营的美国人等的援助等场景描述,也描述了不同的人对待食物分配、劳动分工等的不同反应。
-
苏东坡钟旖旎,张晔 著;吴晨 编暂缺简介...
-
李益综论贺同赏 著《李益综论》对中唐诗人李益的生 平和著述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上、中、下三编及 余论。上编“李益生平考论”,以诗史融通为主要视 角.对李益大历时期“涉历江淮”、李益的政绩、由 交游所见李益在“牛李党争”中的政治位置、李益的 道德思想倾向等问题进行了考证和辨析。中编“李 益诗歌研究”,以诗人个体与诗坛群体之互动为主要 研究视域,分别对李益在大历、贞元和元和三个阶段 的诗歌创作及与整个诗坛的关系做了全面论述,尤其 对其悲慨苍秀的边塞诗、清新优美的“南行诗”及其 在贞元诗坛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等论题做了详尽探讨。下编“李益诗集札记”,从具体文本出发.以切近诗 人本来生活情态与创作情境为目标,择取史学、美学 、心理学、格律学以及艺术技巧等不同角度,对李益 存世的全部诗歌作品做了具体而微的评析。余论则以 大量作品为基础,从李益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遭际 、个性气质以及我国古代感伤文学传统等方面入手, 探讨了李益诗歌中感伤基调的表现和成因。全书各部 分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生发,对李益研究有颇多 新见。
-
于谦吴涛,郭丽云 著;吴晨 编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曾巡按江西,巡抚山西、河南。正统十四年(1449),瓦刺在其首领也先率领下侵扰明朝边关,明英宗在权阉王振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兵败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刺俘虏。危难之际,于谦力挽狂澜,力阻南迁,出任兵部尚书,肩负起战守大任。他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拥立郝王朱祁钰为帝,并成功组织北京保卫战,挽救了明朝江山,奠定了他“救时宰相”的历史地位。景泰八年(1457),英宗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谋划和帮助下,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复辟。英宗复辟后,即逮捕于谦,诬以谋逆之罪,将其弃市。成化初年(1465)于谦冤案得以平反,追复原职。弘治二年(1489),明孝宗赐谥“肃愍”,并于杭州建“旌功祠”,设春秋二祭。至万历年问,改谥“忠肃”。
-
陈忠实传刑小利 著本书可谓是一部关于陈忠实的纸上纪录片,作者在陈忠实的前70 年人生历程中截取了20余个重要节点,客观地勾勒出一条线索简单明晰的“路线图”,饱满地展现了陈忠实已走过的人生之路和文学之路。文中配以珍贵照片和资料图片多幅,细致陈述1942—2011 年陈忠实生活、学习、工作、交游与创作情况,为陈忠实作品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份翔实的作家生平档案和背景参考资料。
-
颠沛人生杨占平 著《颠沛人生:赵树理传》一书通过翔实的史料及赵树理一系列文学作品,再现了享有盛誉的人民作家赵树理扎根民间文化土壤,汲取“五四”新文化的给养,执着地实行文学民族化、通俗化、大众化的追求的一生,以及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做出的重要贡献。
-
走近赵树理傅书华 著《走近赵树理》将赵树理放在中国社会及文学发展历程的整体性背景下,放在社会转型形态的中国的当下时代语境中,以周作人“人的文学”为逻辑起点,在与老舍以下层市民生活为载体、张爱玲以女性生活为载体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个人”特征的比较中,从个体生命视角对赵树理的人生及其小说创作进行重新解读,从而构成对目前国内外赵树理研究现状的突破。
-
双人伞叶永烈 著作为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家,叶永烈这次写了自己的家庭传记,写他和妻子的爱情故事,婚姻生活。勤奋工作、赡养老人,养育子女,“五十年的婚姻,虽已白发苍苍,仍心贴心”。叶永烈在北京大学读化学系期间,参与写作了《十万个为什么》,毕业之后转行进电影行业做了导演,得了“百花奖”,后开始写作科幻小说、童话,《小灵通漫游未来》成了一代人的回忆,从80年代开始用笔记录历史,成就有目共睹。他的成就离不开他的妻子,家庭的支撑,而他的勤奋和成就又影响了他的家庭。叶先生写他的家庭,真情流露,感人至深,我们所能想到的一个家的幸福与爱,都在这本书里。
-
诗剑风流张锐强 著《诗剑风流 杜牧传》一部个性鲜明,融汇了作者张锐强独到的见识和心得体会的人物传记。作品对杜牧作为晚唐两大杰出诗人、文学家之一的历史地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定位准确,评价中肯;对杜牧的显赫家世,饥饿、贫穷少年生活,文学创作上的崭露头角,“十年一觉扬州梦”的幕府生涯,“三守僻左、七换星霜”的刺史岁月,以及最后回京任中书舍人的经历,都做了真实、清晰、细致、生动的表现。在人物性格方面,作者力求多方位展现,使杜牧这一人物在作品中有血有肉,饱满生动。
-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评传程光炜 著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程光炜、张一兵编写的《艾青评传(精)》对艾青的人生选择、独立的个性与艺术追求,作了详尽地分析,力图通过一个作家的经历,揭示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刻的文化性格及历史进程。